柳銀厚
(甘肅省莊浪縣第四中學 744699)
考題(2014福建卷Ⅰ)如圖,兩根相同的輕質(zhì)彈簧,沿足夠長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擋板上,斜面固定不動.質(zhì)量不同、形狀相同的兩物塊分別置于兩彈簧上端.現(xiàn)用外力作用在物體上,使兩彈簧具有相同的壓縮量,若撇去外力后,兩物塊由靜止沿斜面向上彈出并離開彈簧,則從撇去外力到物塊速度第一次減為零的過程,兩物塊( ).
A.最大速度相同 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勢能的變化量不同
這是2014年物理高考福建卷Ⅰ選擇題18題,本題以彈簧為模型考查了學生對功能關系的運用,是一道中等難度的題,也是一道很好的綜合性考題,近兩年一直作為例題常在一些高考備考資料中出現(xiàn),可給出的關于答案A的解析總是不能讓人信服,筆者查閱了好多資料,大致用兩種觀點解釋,一種是利用“平均加速度”的觀點解釋.
一種是根據(jù)“能量守恒”的觀點解釋.
故A選項錯誤.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總感覺到要么很牽強、含糊其詞沒說清楚,要么很難理解.經(jīng)過反復思考,筆者利用能量守恒的思想結(jié)合數(shù)學方法給出了如下解釋,和大家共同商榷.
即:在物塊從開始到速度達到最大值的過程中,設物塊剛開始運動時彈簧的形變量為x1,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形變量為x0,則有kx0=mgsinθ①
又根據(jù)能量守恒有:
ΔEp彈減=ΔEk增+ΔEp增
故質(zhì)量m越大,vm越小,所以A選項錯誤.
參考文獻:
[1]y_fengyi.2014(福建卷)高考物理word版本完美解析[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427f14214791711cc79178c.html,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