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文
【摘 要】目的:探討針刺夾脊穴與耳穴壓丸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效果對比及對SAS評分的影響。方法:從我院收治的廣泛性焦慮癥患者中選擇3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16例和觀察組16例,對照組開展耳穴貼壓丸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合針刺夾脊穴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SAS評分變化情況。結(jié)果:就治療總有效率而言,觀察組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62.50%,P<0.05;就SAS評分而言,兩組患者治療前對比差異不明顯,治療后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針對廣泛焦慮癥患者,行針刺夾脊穴與耳穴壓丸治療療效顯著,治療后患者SAS評分較低,值得廣泛推廣。
【關(guān)鍵詞】夾脊穴;針刺;耳穴壓丸;廣泛性焦慮癥;臨床療效;SAS評分
【中圖分類號】 R228【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193-02
廣泛性焦慮癥臨床較為常見,臨床癥狀以坐立不安、緊張擔心為主,常伴有胸悶、頭暈、口干、出汗、心悸、尿頻等癥狀,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必須找尋一種高效治療措施尤為重要,其中中醫(yī)治療療效顯著[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針刺夾脊穴與耳穴壓丸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效果對比及對SAS評分的影響,現(xiàn)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6月~2017年12月,從我院收治的廣泛性焦慮癥患者中選擇3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16例和觀察組16例,全部患者符合《帕金森病抑郁、焦慮及精神病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2]中相關(guān)標準。對照組男5例,女11例,年齡24~60歲,平均(37.93±2.85)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6.21±1.03)年;觀察組男4例,女12例,年齡25~61歲,平均(38.54±2.91)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82±1.25)年。全部患者均未接受過抗焦慮治療,上述資料兩組患者差異不明顯(P>0.05),表明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開展耳穴壓丸治療,對患者耳部進行常規(guī)消毒,選取神門、皮質(zhì)下、腦、肝、脾等穴位,固定粘貼王不留行籽耳貼,叮囑患者每日需定時按壓,以每日按壓3~5次為宜,每次10min,感到耳廓熱漲或酸疼停止,具體治療時左右耳穴交替使用;觀察組行針刺夾脊穴與耳穴壓丸治療,針刺治療主穴為夾脊穴,配穴為神庭、三陰交、內(nèi)關(guān)、百會、太沖,要求患者行附坐位,使用華佗牌毫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注冊證號:蘇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0第2270208號),尺寸選擇1.0~1.5寸,首先針刺患者肺、心、干、脾、腎的夾脊穴,具體使用平補平瀉方法,待得氣后出針,隨后患者調(diào)整體位,變換為仰臥位,針刺配穴,具體方法仍選擇平補平瀉方法,留針時間控制為30min,出針后在耳穴位置貼壓王不留行籽耳貼,具體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第一,療效評價,參考《焦慮癥中醫(yī)臨床診療指南》[3]制定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情感功能恢復正常,情緒穩(wěn)定,工作、學習和生活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精神癥狀基本消失,情緒相對穩(wěn)定,可自主處理一般日常事務,偶爾出現(xiàn)情緒波動情況;無效:精神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情緒低落,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第二,SAS評分,涵蓋精神情感、精神運動障礙、心理狀況等維度,滿分為80分,以45分作為臨界值,分值越高說明焦慮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率)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照P<0.05。
2 結(jié)果
就治療總有效率而言,觀察組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62.50%,P<0.05,詳見表1。
就SAS評分而言,兩組患者治療前對比差異不明顯,治療后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中醫(yī)理論認為,焦慮屬“郁證”“臟躁”范疇,受肝膽功能失調(diào)影響,患者多存在思慮、郁怒、憂愁和悲哀等情緒,致使臟腑陰陽氣血失調(diào),進而誘發(fā)出汗、緊張、睡眠障礙、心煩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并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必須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治療方式[4]。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就治療總有效率而言,觀察組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62.50%,P<0.05;就SAS評分而言,兩組患者治療前對比差異不明顯,治療后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王不留行籽耳貼藥粒具有行血通經(jīng)功效,將其貼于神門、皮質(zhì)下、腦、肝、脾能夠緩解患者肝氣郁滯等問題,舒緩其情志,抑制煩躁、緊張等情緒。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行針刺夾脊穴,其與督脈關(guān)系緊密,入絡至腦,同時其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經(jīng)氣相通,針刺較為安全,并可調(diào)節(jié)五臟之氣,同時配合三陰交、內(nèi)關(guān)、百會等穴位,共湊解郁、疏肝、理氣之功效。
綜上,針對廣泛焦慮癥患者,行針刺夾脊穴與耳穴壓丸治療療效顯著,治療后患者SAS評分較低,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盛國濱, 李輝, 唐英. 電針夾脊穴配合頭針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 2015,32(5):42-43.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神經(jīng)心理學與行為神經(jīng)病學組. 帕金森病抑郁、焦慮及精神病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J].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2013, 46(1):56-60.
[3] 虞雪云, 楊偉, 宇文亞,等. 焦慮癥中醫(yī)臨床診療指南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醫(yī)雜志, 2016, 57(16):1371-1374.
[4] 常秀芹. 心理疏導聯(lián)合耳穴貼壓治療老年焦慮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5, 37(5):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