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光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行,目前,全國大部分小學已實施新課改,新課改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目的是通過倡導新的學習模式,主張合作教學,來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文筆者也以新課改后的合作教學為例,進一步探究并總結了關于提升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有效性的積極措施,以供同行參考,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合作教學 有效性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68-02
作為一門重視溝通、交流的學科,語文是最能體現(xiàn)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的學科[1]。而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愈來愈風靡各種課堂。但作為新課改后的主導教學模式,合作教學在成為流行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陷入了只有形式而無內容的弊病中,老師只關注結果,并未理會整個合作過程中小組的組織與管理;或是好學生越來越好,壞學生越來越壞,這就是合作教學失去了它的價值。筆者通過研究認為,要提升小學語文合作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作教學概念
合作教學,即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由蘭凱斯特、貝爾創(chuàng)立于1700年的英國,1806年由英國傳入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掀起高潮[2]。隨著合作教學在美國的不斷發(fā)展,其策略體系愈加成熟,教學理論愈加完善,其通過調動教學課堂氛圍,而大幅提升了學生成績,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此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引起關注,并成為當今社會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3]。
作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學習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通過強化協(xié)調活動,來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并對小組進行獎勵的一種教學方式及策略。
2.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有效性提升的措施
2.1 分工合理 職責明確
對于小學合作學習來說,在分好組后,小組成員應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教師應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職責。分工明確即:要選好組長,并依據(jù)小組成員特點進行任務分配。這點特別重要,小組長就是帶頭人,是這個小組能帶領大家向目標沖刺的人,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智慧與組織能力,要有勇氣承擔小組完成任務的各種情況的能力;同時,其他成員也應在明確分工后,盡職盡責,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能力,與小組長一起努力,提高小組合作效率,進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2.2 變與不變 信任與交流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分組并不是永遠固定的,教師應根據(jù)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的學習及能力提升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重新分組,以進一步提升小學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合作學習效果最大化;同時,在每一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最充分的信任,讓學生能夠通過主動、自主、個性化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或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起到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與思考,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去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小學成員對溝通有了更大的渴望,就會通過溝通而產(chǎn)生巨大的效應。
2.3 準確定位教師角色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合作學習小組來說,教師在引領教學,制定教學目標、設計小組任務的同時,應起到培養(yǎng)學生的作用。因此面對知識經(jīng)驗不足的學生,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過程中,起到銜接與牽引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中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改善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進而真正幫助學生提升成績與學習能力??傊谛W語文合作教學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小組情況起到調控作用、主導作用、把控作用,以確保學習任務以提升成績及學習能力的這個目標。
2.4 學習評價機制不可少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評價機制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最好依據(jù),只有通過不斷地總結與反思合作教學的效果,才能及時改正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不斷完善,在良好循環(huán)中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小學語文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以上幾點就能夠提升小學語文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竇偉榮.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2):208.
[2]張慶紅.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應用探究[J].語文學刊,2015(23):163-164.
[3]劉紅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