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蕾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皶x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對文章鑒賞的重要性。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方法的掌握直接影響學生獲取知識的質(zhì)與量。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chǔ),更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guān)鍵。
關(guān)鍵詞:語文;閱讀方法;閱讀與鑒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0-0092-01
現(xiàn)行語文教材所選課文,都是語言典范生動、令人百讀不厭的好文章,篇篇課文都是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墒钱斘覀兓仡欁约旱恼n堂時,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為何怎么也無法使學生歡呼雀躍呢?那句“這就是我們新中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為何怎么也無法使學生感動得聲淚俱下呢?那句“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為何怎么也無法使學生捶胸頓足而后悔不已呢?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值得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反思。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薄缎抡n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這個能力的形成過程中,老師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的一般特點要有足夠的了解,針對這些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采取獎勵性的評價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鑒賞能力。
1.開展興趣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興趣中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使之貫穿學習活動的始終,是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橋梁和紐帶。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很贊同這句話,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磨煉心智的過程,而小學階段的孩子本身就是愛動不愛靜。所以,首先應該讓孩子愛上閱讀,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當孩子在閱讀中遇到困難時,老師應該不斷的給孩子以激勵,點燃孩子的希望。創(chuàng)造性的對孩子進行評價,采取生動幽默的方式進行評價,讓整個閱讀變得妙趣橫生,精彩絕倫。
2.開展啟發(fā)式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
小學階段孩子的思維是不固定的,思維是活躍的,豐富的,處于引導發(fā)展期。閱讀在他們眼中,并不算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心理上的排斥感便會小很多。這就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心理,老師這時再加以趣味性地引導,這件事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表達自己的疑問,然后教師抓住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導他們更深入更有效地閱讀,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閱讀《狐貍與烏鴉》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烏鴉會上狐貍的當?如果這只烏鴉很饑餓呢?如果狐貍剛走幾步又遇到了老虎呢?如果老虎是烏鴉的朋友呢?如果這塊肉是臭的呢?……學生們發(fā)散思維,答案不一而足,讓學生自己來編故事。
3.開展比較性閱讀,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閱讀
在語文教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比較性閱讀來了解其內(nèi)容,揣摩其技巧。如《小英雄雨來》和《少年閏土》,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的體裁都是小說,但可以跨越時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題。前者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表現(xiàn)的是抗日根據(jù)地的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后者反映的時代則比前者早,表現(xiàn)的是農(nóng)村少年閏土知識豐富、聰明能干的品行。再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和《朱德的扁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很快發(fā)現(xiàn),二者都是寫人的文章,反映的主人翁毛澤東、朱德都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并且兩篇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都是寫老一輩革命家為人民謀幸福的事。
4.開展解答性閱讀,引導學生自主尋求答案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要讓孩子盲目閱讀,老師要扮演“燈塔”的角色,給學生提出一些帶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從課文中自主尋找答案、掌握重點,解決問題。這就是解答性閱讀。在這種閱讀方法中,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關(guān)鍵,太簡單,學生沒有解答的興趣,太難,學生又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這要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來設(shè)置問題,階梯性問題就是一個不錯的問題設(shè)置方式,讓學生一步一步尋求答案。比如在學習《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先讓學生完成一個填空,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解:因為羅斯福想(讓凱巴博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所以(下令捕殺狼),結(jié)果(鹿群開始大量死亡),森林(也被糟蹋的面目全非)。然后學生針對這一填空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羅斯福為什么要保護鹿?為什么把鹿的天敵捕殺后鹿群反而大量死亡了呢?鹿群和森林的破壞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然后就可以開始進行解答式的閱讀了,學生通過問題的解答,抽絲剝繭很容易就能明白這篇課文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5.開展課外閱讀,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課外閱讀是學生求知、啟智的重要平臺。作為我們老師要指導學生學生確定合適的課外閱讀方向,提高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前蘇聯(lián)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jīng)說過,“兒童時期的閱讀在孩子們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時期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fā)展。”可見讀書,讀好書是多么的重要。
總之,掌握閱讀方法和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是閱讀教學的生命。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只要我們老師認真對待學生,認真對待閱讀,把閱讀當做一項長期的工程來抓,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禁錮,努力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相信老師們都能探索出自己的一套閱讀教學模式來,開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閱讀教學新天地,讓閱讀教學真正的成為學生感悟心靈的知識海洋。
參考文獻:
[1] 韓雪屏著.《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 陳棟,呂玲.《中國新世紀教育研究》,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2015年版.
[3] 《語文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4] 《課外語文》,《課外語文》編輯部 2015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