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偉
摘要:語文在初中教育階段占據(jù)著重要位置,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利用恰當?shù)恼n堂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本文作者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并加以反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語言;課堂活動;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5-0048-01
1.前言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fā)展時期,對未知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合理抓住這一特征,通過教學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用教學語言熏陶學生,從而增強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2.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對策
課堂教學語言分為評價語、講授語、提問語和導入語等類型,為科學使用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個性特征、認知水平、教學目標等多種因素,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語言,科學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鼓勵、表揚學生,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積累其語文知識,從而增強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2.1靈活使用評價語。
評價語是教師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恰當?shù)脑u價語,評估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方法以及課堂活動參與程度等,還能夠引導學生完成后續(xù)的探究環(huán)節(jié)[1]。良好的、正面的評價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互動中來,直接影響著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靈活運用評價語:首先,教師評價學生時應是真情流露,使得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與贊美,如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教師在完成課文講解后,可以要學生分享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案例,當學生分享"1+1在很多情況下不等于2"等故事時,教師應及時用"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真是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讓學生受到鼓舞,更加充滿激情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其次,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用委婉且富有警示意義的評價語,幫助學生指明學習的道路。在素質(zhì)化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師不再批評學生,全部用表揚語,但此種做法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學習過程的不足,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改正其不良的學習習慣、態(tài)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未按時完成作業(yè),教師可將學生叫到辦公室,幫助其分析不按時寫作業(yè)的壞處,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誘使得學生意識到自身錯誤,教師可以將"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chǎn)婆"等評價語合理應用在學生批評過程中,真正做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為學生未來學習指明方向。
2.2精心推敲講授語。
講授語是直接關系學生是否理解語文知識,是否能夠增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教師應運用簡單、明了、生動的講授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意境,使得學生深入理解語文知識,記憶、運用知識。
如某位教師在講授《濟南的冬天》時,有位調(diào)皮的學生突然在課堂上大叫一聲:"我去看過濟南的冬天,根本就不好看,老師,您覺得呢?"面對這一問題時,教師是理還是不理,這就直接體現(xiàn)著教師的素養(yǎng)了。這位教師則很好地運用了講授語,打破了這一尷尬局面:
師:那你覺得你看到的濟南冬天是什么樣的?和課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很荒涼,很冷,與課文的比根本就不是一個地方。
師:那請同學們幫助他一起尋找一下真正的濟南冬天,好嗎?然后找到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描述的結(jié)果,好嗎?
教師很巧妙地將問題又"推"回給學生,給予了學生更多思考機會,有利于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營造良好、和諧的語文學習氛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會遇到很多突發(fā)情況,其應冷靜處理,把控好課堂節(jié)奏,用合理的講授語貫徹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2.3提問語的精心設計。提問語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教學目標等因素[2],精心設計提問語,從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如在學習《散步》時,在講解文章時,教師可提出以下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個"熬"字,說明了什么?(2)你認為"妻子"是一個怎樣的人?(3)從文章中來看,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按照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原則,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中的"親情""愛情",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2.4導入語的巧用。
導入語是課堂最先應用的語言,教師通過簡單、具有吸引力的語言,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集中注意力,因此,語文教師應巧用導入語,控制好課堂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時,教師可以通過解釋"沙漠"的方式導入新課:沙漠中的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氣候非常干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會有怎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帶領學生自主探索語文知識領域。
3.結(jié)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素質(zhì)化教育的深入推進,語文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大對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視程度,充分發(fā)揮教學語言的引導作用,綜合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等因素,設計實用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學語言,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從而提升學生整體語言水平,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甘樹華.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
[2]楊瓊.談有效的初中語文課堂對話的三個因素——平等、科學和精神[J].學周刊,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