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彩云
【摘 要】 字理識字重在弄清字理,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運用的能力。在識字的過程中,學生面對每個漢字不再是簡單地把他們看成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會慢慢感受到中國漢字如詩、似畫、更像一個個動聽的故事的縮影。他們會很自然的喜歡學習漢字,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從小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語文不僅在教知識,更在為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識字;教學;語文;思考
漢字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自古以來,識字、寫字就是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正所謂“人生聰明識字始”。然而,在當前語文教學中,不少老師只把識字作為低年級的教學任務,加上教學中方法陳舊、機械重復,直接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率低下。倘若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把識字教學與漢字淵源、思維訓練、識字方法等有機融合,就會大大提升了漢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弊端
1. 如此辨認字音,暈。去年,我聽到一位老師執(zhí)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歡慶》一課的第一課時,這位老師運用影像導入新課后,進入初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自由讀文后,教師如此引導學生辨認字音:“同學們會讀課文了,真了不起?,F(xiàn)在生字寶寶從文中跳出來,你還認得他們嗎?”“誰來試一試?”教師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齊讀。“同學們讀得真不錯。這個‘幟與‘奏的讀音有何不同?”“你太棒了!‘幟是翹舌音;‘奏是平舌音,記住了嗎?”……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分辨平、翹音的字嗎?令人打個“?”,用一個字來概括——暈。
2. 如此識記字形,蒙。在識記字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讓學生用拆漢字部件的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變一變,把漢字當作一個冷冰冰的符號機械記憶。
照:一個日本人,拿著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
喜:“十”“豆”落“口”中。
胡:古代的月亮。
兔和免:有“點”為“兔”,無“點”為“免”。
……
這樣的識字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幫助學生識記字形。就像鄧小平主席說的:“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但是,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這樣的識記字形是不科學的,甚至是誤導孩子的。老師能引導學生這樣識記生字嗎?再次打個“?”,用一個字來概括——蒙。
3. 如此析解字義,死。2002年全面課改,轟轟烈烈搞了十多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一學段中明確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钡两襁€有極個別的語文老師還是以詞解詞,甚至讓學生抄寫詞語解釋。這樣的教學,同樣打個“?”,用一個字來概括——死。
二、當今識字評價的走向
當今的識字評價,不再是看拼音寫詞語,不再是辨字組詞。而是,請看,2016年秋季德化縣二年級語文抽考試題:
“響”的讀音和下列哪個字相關?( )
A. 想 B. 口 C. 向 D. 鄉(xiāng)
“顧”的意思下面哪個字相關?( )
A. 看 B. 廠 C. 頭 D. 耳
“脖”的意思,最可能與什么有關?( )
A. 月亮 B. 月光 C. 光明 D. 人體
再看,2016年泉州市小學畢業(yè)班教學質量抽查語文科試卷(一)
“豆豉”的“豉”讀音可能與下列哪個字音相近?
( )
A. 喜 B. 逗 C. 鼓 D. 翅
“醍(tí)”的意思,最可能與下列哪個字相關?
( )
A. 西 B. 酒 C. 提 D. 是
大家都知道,評價是一種導向。通俗地說:“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決定怎么教。”因此,面對這樣的試題,你還會再沉默嗎?為了不把孩子教暈、教蒙、教死,那就是開啟字理這扇門。
三、字理析解字詞的優(yōu)點
語文難,難在識字;識字難,難在不識字理。不識字理,那一個個由筆畫組成的方塊字是那么單調、枯燥、煩人。識字理,那一個個漢字就變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令人過目不忘,學而不厭,興趣大增。
那么,什么是字理呢?所謂字理,是指漢字的構字依據(jù)和組成規(guī)律,簡單說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jù)。字理教學法就是依據(jù)漢字的組構和演變規(guī)律,從漢字形與義、音的關系入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
1. 字理助辨同音字。大多數(shù)的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今天教,明天忘;教了這一個,忘了那一個;形近字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簡直就是亂了套。你看,一位老師在教學“公”和“工”時,巧妙地利用字理,引導學生很好地辨析。
師:你們看,(出示甲骨文的“公”),“八”表示平分器皿里的東西。小篆變“口”為“厶”(sī,“私”的初文),表示與私相背之意。本義為平分。引申為合理,無私,組詞——
生:公平、公正……
師:又引申為屬于國有、集體的,組詞——
生:公事、公園、公家……
……
師:請同學們書空。
(生書空)
師:再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出示甲骨文的“工”),猜猜是什么字?
生:工。
師: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它形狀和“工”字很像。
師:是呀,這就是早期的工匠師傅用的一把多功能工具。一頭是“丁”形“”,一頭是可握可箍的圈“”,可量可畫,可撬可錘,可劈可削,非常方便。后來金文寫作“”,現(xiàn)在寫作“工”。平時同學們在上美術課時,用各種工具來制作東西叫作——
生:做手工。
師:對啦,“手工”就是靠手的技能做出的工作。區(qū)別了這兩個字,我們來做填空游戲,兩個字寶寶的家各是哪個呢?
課件出示練習題:
( )園 ( )人 ( )正 ( )作
這樣,結合漢字的構造特點,將形、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但能讓孩子們準確地記住這兩個同音字,還能據(jù)形索義,據(jù)義運用,這樣的教學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大大增強孩子的識字興趣。
2. 字理助學一串字。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講對一部首,方便一大片;講錯一偏旁,損害一大串。如“宀”,教學中稱為寶蓋頭,“宀”在構字中表示什么意思呢?如何能讓學生正確而有效地掌握含有“宀” 的字呢?漢字科學的解釋是:“宀”音mián,甲骨文“”像房屋側視之形,本義指古代的一種房屋,所以做偏旁的字多與房屋、家室、覆蓋等義有關。如“宅”,從“宀”,從“乇”(zhé,草木向下生根和向上生長形),“乇”兼表聲,表示人在住所長期生活和發(fā)展,本義指住所?!盀摹?,從“宀”,從“火”,以火燒房子表示火災、災難,后泛指一切災害。明白此理,其他從“宀”的字,如“牢”以“宀”里分別關著牛、馬、羊,表示關養(yǎng)牲畜的欄圈。“字”以子從“宀”中表示在屋內生育孩子,子兼表聲?!巴辍睆摹板病?,元聲。本義是房屋修建得完好無缺。這樣學習帶“宀”的字,能快速掌握部中字和更多詞語,漢字便容易識記多了。
3. 字理助析解新詞。漢字的字義就是詞素或詞,是語言的基礎。準確掌握詞義是閱讀之必須。如一位老師教學人教版五年級《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這樣引導學生理解“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個句子的。
師:“姹紫嫣紅”是什么意思?
生:顏色很多、很漂亮的意思。
師:同學們還學過哪些與“姹紫嫣紅”意思相近的詞?
生:萬紫千紅、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
師:很好!那作者為什么不用“萬紫千紅、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而偏偏用“姹紫嫣紅”?
(學生沉默了)
(教師板書:姹紫嫣紅)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姹”和“嫣”,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姹”和“嫣”都是形聲字。
生2:并且都是“女”字旁,說明這兩個字都跟“女子”有關?
(全班哄堂大笑)
師:你們從古人造字的方法來探討字詞的意思。老師查過《漢語大字典》,印證了你的發(fā)現(xiàn),請看,“姹”,指美女,美少女?!版獭敝搁L相美貌,笑容美好。這樣,姹紫嫣紅除了寫出了花的顏色豐富外,還寫了花的什么?
生3:寫出了花的形狀、姿態(tài)。
生4:還把花比喻成美少女。
生5:還把花盛開的樣子比喻成美少女一樣的笑容。
師:好一個姹紫嫣紅,不僅寫了花的顏色豐富,還寫出了花的形、花的態(tài)、花的美貌,更賦予了作者對花像對美少女一樣的情感。同學們把這種情感帶進句子中,邊朗讀邊想象,好好體會一下。
(學生朗讀)
師:把這個詞摘抄在筆記本上,注意“嫣”的右邊是“焉”,本義是一種鳥,“火”是鳥爪。
(學生摘抄)
漢字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jù)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創(chuàng)造出來的,每一個字的構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jù)。我們可以在漢字教學中漢字的構形理據(jù)分析出來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漢字的構造原理,并用字理來幫助學生辨析同音字,學習整串漢字,甚至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多元識字方法的并存
度,量與質的統(tǒng)一。在運用字理識字教學中,同樣存在著數(shù)量與質量是否統(tǒng)一。即教學是否適度的問題。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適度運用字理,不是運用越多越好。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中高年級逐步過渡到抽象的分析概括為主。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和把握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不可一刀切。運用字理識字教學法,教師要考慮到漢字的復雜性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處理好字理析解廣度和深度。
是否運用字理識字一般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經(jīng)過生活、課外閱讀等途徑,已經(jīng)會了,就沒有必要再講字理。其次,一看就懂的不講。比如“羊”字很簡單,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寫過幾次就能記得了。如果教師再把“羊”字的字理加以講解:羊,甲骨文是這樣的,像兩角彎曲、兩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動物,造字本義:兩角彎曲、性情溫順的食草動物。這樣講解反而顯得多此一舉,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最后,難以理解的不講。字理識字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但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無論什么字都得在新學時解釋字理,有些字理比較難以理解,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漢字和學生知識水平角度出發(fā),學生能理解、接受,有利于學生學習就用,反之就不用。字理畢竟是古老的學問,其中所蘊含的信息,相當部分遠離現(xiàn)代生活,更遠離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比如 “就”字金文之形:用手抓持、托舉,高層建筑;造字本義:建成超高建筑物。這就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如果此時還要滲透字理就會讓學生難以理解,甚至學生會因此而厭煩,這就與運用字理識字的出發(fā)點背道而馳,有畫蛇添足之嫌。
有人將分析“六書”字理視為識字教學的正宗,視其他種種方法為旁門左道,甚至斥之為荒誕不經(jīng)的笑話。須知,識字教學不是漢字學教學,更不是古文字教學。牢記識字教學的目的,諸多是非不辯而明。迄今為止的種種識字教學方法,都不能包醫(yī)百病、包打天下。數(shù)筆畫、拆分偏旁、在熟字基礎上加加減減、編字謎或編順口溜等手段,多數(shù)都不符合甚至違背“六書”之字理,但也都是對漢字信息的程度不等的加工,對識記字形有程度不同之效,對本無字理可言的漢字更是合理的選擇。而受制于條件,分析字理也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只是識字教學方法之一?!耙话谚€匙開一把鎖?!苯虒W時,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視“字情”靈活采用識字方法,方能取長補短,獲取教學的最大效益。即識字教學時,必須倡導多種方法并存,才是明智的選擇。
字理識字重在弄清字理,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運用的能力。在識字的過程中,學生面對每個漢字不再是簡單地把他們看成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會慢慢感受到中國漢字如詩、似畫、更像一個個動聽的故事的縮影。他們會很自然的喜歡學習漢字,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從小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語文不僅在教知識,更在為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3] 象形字典[EB/OL]. http://www.vividic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