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瓊 劉敦鵬
摘 要:班級管理工作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點工作,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保證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班主任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采用鼓勵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都是以班主任和教師作為管理的主體和中心,這樣不僅會限制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還會使班級管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主流,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單一的管理模式,實現(xiàn)預期管理目的。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
小學班主任和一般任課教師的工作存在一定差異,班主任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觀察、關心和關愛學生,發(fā)掘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并有意識地進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于有管理能力的學生,賦予他們班干部職務,發(fā)揮他們的管理才能。二是制定完善、合理的班級管理文化和制度,注重班級活動的開展,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強化班級凝聚力。三是注重學生的思想品行教育。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需要正確引導和積極教育,班主任除了日常教育管理外還應關注小學生的思想品行,通過鼓勵、引導、以身作則等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思想品行,為他們今后的成長與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1.師生溝通有障礙。小學生正處于人生懵懂的時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很多事情他們難以理解,再加上學生所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千差萬別,給師生溝通造成極大的困難。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讓這些不懂話兒的小朋友理解自己的意圖,要用小朋友的思維和語言去和他們溝通,還要時刻思考如何才能和家長溝通清楚,以方便和家長配合共同教育這些小學生。
2學生多動難以管理。這一時期的學生正是貪玩好動的時候,上課的時候左右擺動,互相做各種小動作擾亂課堂秩序,下課就更是打打鬧鬧,難以有片刻安靜。上課時尚好些,主要是下課的打鬧過程中,極容易發(fā)生危險,給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
3.工作壓力大。班主任工作要應對學校的各項檢查、評比工作,要準備班級教學、管理所需要的各項材料文件,同時,還要面對家長的監(jiān)督,有時候這種監(jiān)督會變成各種挑剔,有時甚至是指責。在班級里,要應對學生隨時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隨時解決同學間的各種爭執(zhí)、矛盾。在面對這一切的時候,可以說是十分艱難的,而這一切都要由班主任老師一力承當。
三、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
1.改變管理觀念。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充當管理者角色,還需要扮演好教師和協(xié)調者角色,協(xié)調學生之間的矛盾和復雜關系,并以身心換真心的方式與學生相處,以愛心感染學生。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用欣賞、鼓勵的態(tài)度進行日常教學,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展開學習。雖然用欣賞和激勵學生的教學方式可以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但是在班級管理中,一味地采用這種方式會起到反作用。因此班主任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當學生學習態(tài)度或者學習成績不好時,千萬不要對他們進行冷嘲熱諷。除此之外,班主任應該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規(guī)則,這比口頭批評會有效得多。相較于初中生而言,小學生的叛逆心理并不是那么嚴重,因此對于規(guī)則他們也會樂于接受,并根據(jù)規(guī)則辦事。學生在平常學習過程中,就會增強班級榮譽感和責任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中。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約束學生的不規(guī)范行為,還可以有效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為促進班集體和諧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而言,無論是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達到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目的,還是通過溫暖行為感染學生,都需要達到一個“共贏”的效果。所謂“共贏”效果是指班主任、學生、學生家長、各科教師都能夠在教育這條道路上成為贏家。在學生違紀情況下,班主任應該在第一時間了解其違紀動機,根據(jù)事實對學生違紀行為進行合理處理。在了解學生動機之后,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面對,而不是對學生一味指責和訓斥,要和學生一起找尋解決問題的措施。
2.根據(jù)學生個性化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較弱,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較多,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綜合衡量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如果影響學生的不可控因素較多,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就會大大增加。為進一步保證班主任管理工作達到育人的效果,班主任應深入小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多元化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在制定班級規(guī)章制度時,不要抱著急于求成的態(tài)度,因為任何管理制度的制定都需要一定的過程,只要班主任擁有足夠的耐心,并做到因材施教,就一定會看到制度和管理對策帶來的效果。
3.發(fā)揮“小團體”的作用。針對管理模式單一這一情況,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級“小團體”的力量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每個班級都會有一些“小團體”,這些“小團體”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比如某些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走在一起,學習情況相近的學生走在一起,性格相似的學生走在一起,社交圈子相似的學生走在一起形成“小團體”。就班級“小團體”而言,班主任不要采取打壓或者強制解散等方式,而是應該對這些“小團體”加以引導,讓“小團體”能夠發(fā)揮帶頭作用和指導作用,進而保障班級的和諧。班主任就“小團體”思想工作而言,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其一,班主任要學會下放權力,適當?shù)貙⒛承┕芾砉ぷ鹘唤o“小團體”中的“小領導人”去做。這些“小領導人”在團體中已經具有了穩(wěn)定的民心,并樹立了一定的權威,因此無論是管理能力還是責任心,都比較強。其二,班主任讓那些“橫跨”若干個“小團體”的學生協(xié)助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發(fā)揮他們的領導作用,在班級管理中起到聯(lián)系班主任與學生的橋梁作用,最終達到團結學生、凝聚班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莉.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下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有效途徑[J].亞太教育,2016(14):223.
[2] 梁江云.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