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把一定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品行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學生知識和思想品德提高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他們往往對德育教育沒有過多的主見,更多的認識是來自社會環(huán)境信息的反饋。所以說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
自我管理,又叫自我控制,可以說是對自身的一種有效的控制?;诖?,個體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把控自己自身的行動能力。與此同時,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目標、思想、行為等因素的反應體現。自我管理是對自我學習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人們做出更好地判斷和選擇。某種程度上而言,自我管理也是一種自我完善,亦是一種自我的總結、歸納和定位。
如何實現初中生德育教育與自我管理相協(xié)調的研究問題,成為我們關注的主要方面。德育教育與自我管理之間應該是“知行合一”的關系。實際上道德教育就是一種規(guī)范和理念,而自我管理則是前者的自我實踐。第三次全教會指出: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要注重課堂教育所能帶來的效果,真正的做到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使得學生的德育與自我管理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與自我管理有機結合,學生才能實現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我區(qū)提出的“雙有效”。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一、教師要有科學的管理思想導向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勤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與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用最先進的科學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根據管理實際,把科學的管理理論內化為自己的管理策略,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管理措施,增強教育管理的適應性。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讓他們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在管理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把學生僅僅看作是管理對象。其實學生既是管理的客體,又是管理的主體,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所以教育者要尊重他們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民主精神,要尊重和熱愛學生,和學生和平相處,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樣來適應學生主人翁意識的需要,滿足學生獨立自主的愿望。這樣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他們自立、自理、自治的能力。
二、教師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引導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在集體中每個成員都參加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實踐中“德育注重自制,智育注重自學,體育注重自強”,“為學生預備各種機會,使學生能夠大家組織起來,養(yǎng)成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苯逃业倪@些真知灼見,非常精辟的闡述了集體主義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大意義,也給教師如何以人為本,充分利用班集體這一重要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指明了方向。
1.發(fā)揮集體目標的導向作用。班級目標和小組目標對于全班學生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和較大的制約性。發(fā)揮集體的目標功能,就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制定目標,明確奮斗目標,這樣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圍。這樣通過集體思想、集體感情、集體意志的熏陶感染。通過個人在集體中的權利義務,找到自己的定位,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使得他們能夠以集體規(guī)范作為參照系,自覺按照“集體主義”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這不斷自我分析、自我調節(jié)、自我激勵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2.發(fā)揮身邊榜樣的模范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榜樣更具魅力。因為學生覺得可親、可敬、也可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他們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鮮明的形象對于他們的影響就越強烈?!币虼嗽诎嗉壒芾碇?,我們的班主任要有一雙慧眼,要及時發(fā)現、善于發(fā)現班級成員中的上進點、閃光點,樹立好的典型。做到事事有典型,人人有榜樣,時時有楷模。通過受教育者“接收—反映—內化—行為”這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從而達到榜樣的啟動、控制、調節(jié)、矯正的功能。在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樹立榜樣要注意層次性、階梯性,讓所有成員都能在榜樣群眾找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未來,從而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3.發(fā)揮量化評估的警策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依據《中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設置、制定、運作課堂表現量化評估表、獎懲細則,讓鮮明的數字來說話,獎好罰差,從而造成一種壓力,形成一種氣氛,造就一種動力,使得做得好的同學產生自尊、自愛的自我體驗,培養(yǎng)成就感、自豪感,激發(fā)他們朝著更高的目標奮進。做的欠缺的同學看到差距,產生自責、內疚的情緒反應,讓兩種自我交鋒,增強自主意識,促進他們心靈的成長,實現人格的完美。
4.重視自我教育?!巴庖蚴亲兓臈l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苯逃耐庖虮仨毻ㄟ^學生主觀接受才能產生作用。一味的說教灌輸,往往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事與愿違。我們在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多鼓勵賞識學生。重點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自立”能力和自尊自強意識。以主人翁意識去學習、去生活,去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將道德的要求變?yōu)橹鲃拥淖晕医逃?,積極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實現德育和自我管理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二者的關系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學生的自我管理,還需要同時有道德教育的參與來進行行為指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控制,才能與新時期的人才培育要求相適應。基于提高學生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將課堂與學生自身成長相聯(lián)系,適應當前社會對全面發(fā)展型人才需求的培養(yǎng)方式,并且將學校,家長,教師,學生緊密聯(lián)合在一起,依據初中生成長和價值觀形成的需求,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構建創(chuàng)新的教育途徑和模式,能夠使學生將課堂貫穿到日常生活和自身成長中,對學生形成全面的,多層次的關注,使自我管理能力與德育相協(xié)調,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