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敏
羅振宇在《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中講到,社會在分層;教育也在分層;西方社會在分層,我們國家也是這個趨勢。在對教育的分層中,基礎性的應試教育和較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將現在的教育方式進行了劃分。對于一般的校園教育來說,更多的是用分數來衡量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但是將青少年培養(yǎng)成一個“讀書機器”“分數機器”,則又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缺少了對青少年的素質培養(yǎng),就是抑制了青少年個性的培養(yǎng),沒有突出的性格、出眾的能力則又是面向未來的一種缺失。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營地教育去進一步培養(yǎng)青少年課堂外的能力,并且利用這些能力增強青少年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在培養(yǎng)出良好道德品質的同時,反哺課堂學習能力,真正做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兩手均硬的目標。營地教育的目的與意義美國營地協會于1988年給出營地教育的定義:“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并能夠達到創(chuàng)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xù)體驗。通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熏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睜I地教育在國外近200年的發(fā)展實踐證實,營地活動在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養(yǎng)獨立品格和領導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影響顯著,其成功的地方是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的。一般來說,營地主要由活動區(qū)、露營區(qū)和服務區(qū)三大塊構成,每一個營區(qū)都有其獨特的功能?;顒訁^(qū)就是開展各類活動(課程)的地方;露營區(qū)就是營員露營的地方;而服務區(qū)則是提供安全、醫(yī)療、救援等基礎服務的區(qū)域。而這三大版塊中,最核心的東西是課程和服務,沒有它,營地就沒有意義,營地教育也難以開展。營地課程,可以簡單分為生活自理類、生存訓練類、軍事體能類三種。不同類型的營地課程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感受,但是歸根于其本質來說,家長與青少年們都是希望在營地教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磨練個人意志、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增強參與者的自信心。在主流的校園教育里,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教授課本知識和一些為人之道。但是,因為班級成員的龐大、教師精力的有限,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因材施教,并且校園內培養(yǎng)的更多為應試教育思維,比較注重于科學文化素養(yǎng),一些團隊能力、生活技巧甚至是科學知識的進一步擴展探究都不能在應試教育中得到訓練。營地教育則可以在營地里組織各種活動,例如軍事技能訓練、手工藝制作、國學禮儀教育等來豐富青少年的經歷,完善他們的個人素養(yǎng)。加強課堂教育與營地教育的互動中國的營地教育正處于發(fā)展初期,尤其自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聯合11部委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弊鳛檠袑W旅游形式之一的營地教育開始了蓬勃發(fā)展。營地教育在當前的定位更應該是校園教育的重要補充,不能將其視為一種時間的浪費,不能單純地認為不把時間放在功課上就是一種損失。營地教育彌補的是校園教育所缺少的性格教育、素質教育,讓每個青少年都找到自己的價值。營地教育涉及軍事、科技、體育、藝術、人文等領域,每個機構也都有自己的課程特色,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而且最重要的是,營地教育更多的面向于青少年,是性格培養(yǎng)、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課堂任務也不是最繁重的階段,他們有一定的精力和時間來參與營地教育,是將青少年的瑣碎時間利用起來,帶給他們一顆“火種”。以名校研學為例,可以帶領青少年參觀國內名校,甚至是世界名校,介紹名校的輝煌成就,從而給青少年樹立起一個信念,為日后的學習也建立起一個目標,做到營地教育與課堂教育的相輔相成。通過營地教育加強青少年與家長的聯系家長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擔任著一個不可取代的角色,他們需要參與孩子們的生活與學習,而營地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托兒所”,不是為了替家長在看管孩子的同時進行教學。在營地教育里,家長是很有必要參與進來的,并且營地教育也愿意為家長增設親子之間的互動活動,既可以打消家長對營地安全問題的擔憂,也可以增進家長與青少年之間的感情。通過親子的互動和家長對青少年的關注,逐步了解自己孩子的變化,明白優(yōu)點、了解不足,在彼此之間的合作中加深感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對家長的信任,成為“朋友式”的關系。謹慎選擇營地教育機構當前營地教育雖然是呈現出一種積極的態(tài)勢,但是各個機構之間的水平良莠不齊,我們也需要明白營地教育項目不是越貴越好,關鍵是內容豐富與否、是否對孩子有幫助,讓孩子在營地里寓教于樂的同時提升自己,這才是營地教育的核心目的。營地教育不是一種旅游,不是盲目攀比的對象,選擇適合家庭消費能力的機構和項目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家長應該做好對營地教育機構的硬件考察,了解教育人員的資質和項目的研發(fā)情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機構,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孩子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