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菊
幼兒離開幼兒園后將進入小學階段進行學習。小學一年級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開始,也是學生正式接受課堂教學的開始。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本文將以幼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學生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以及教學特點來談談如何做好大班幼兒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加強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小時候形成的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同時也說明一個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有多么得重要。其實在上幼兒園之前,當孩子開始懂事時,作為父母在教孩子學說話時便會有選擇地教,例如不要教孩子說臟話等。當孩子出現(xiàn)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不好行為時,大人會及時制止,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當孩子上幼兒園了,在園里教師更會拿出一些規(guī)章制度來,教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孩子在0~6歲時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兒童內在的驅使,在某段時間反復地做某一件事。例如:在一歲多時的口腔敏感期,孩子總是要把手伸進嘴巴里,無論大人怎么阻止都沒有用;在手的敏感期表現(xiàn)為孩子總是愛扔東西等。正是由于這各式各樣的敏感期給有些孩子留下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如上課時愛講話,亂扔、亂放東西等等。因此,到幼兒大班時要特別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將有助于他們隨后的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學習。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圣陶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注重學生注意力和責任感的培養(yǎng)高度的注意力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注意力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首先,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孩子在0~6歲時存在的各種各樣的敏感期,這種敏感期無形中會驅使孩子不由自主地去做某事,例如在手的敏感期時,在教師上課時學生會用手指摳小窟窿,或者拿筆在書本上亂畫。這些小動作分散著孩子的注意力。其次,幼兒園孩子的注意力是“發(fā)散型”的。由于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也會不同。我們平時說“用心”學習,這里的“用心”指的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意思。其實不僅是學生課堂上的學習,包括成年人在工廠學習某項操作技能,也要集中精力才能學得更快更好。作為幼兒大班的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的注意力進行培養(yǎng)。例如:要求孩子上課時要集中精力,不能做其他事情,而且眼睛要盯著教師看。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時侯要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較強的責任感是學生自覺完成各科作業(yè)的保證在當今的社會,有責任感別人才會信任你。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負責任的態(tài)度,也只有確確實實地負起責任來,才有可能做好某事而取得成功。責任是一種敢于承擔的態(tài)度,它驅使我們竭盡全力地做好某事。當孩子上一年級了就是正式接受課堂教學,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教師每天都會布置家庭作業(yè),這也是和幼兒園教育主要不同的地方(幼兒園一般都沒有布置家庭作業(yè))。如果學生有了較強的責任感,并且認為作為一名學生,認真做好家庭作業(yè)是自己的責任。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學習,自覺完成各科作業(yè)。而人的責任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也是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所以在幼兒大班也就是上一年級之前,教師要注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yǎng)。孩子有了責任感就會覺得認真學習,包括認真完成家庭作業(yè)是自己的責任,是自己應該要完成的事情。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善于記憶的良好學習習慣思考是解惑的最有效辦法思考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行為。首先,思考帶有主體的目的性,它是滿足個體自身的某種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心理行為。其次,思考也常常包含有關個體自身以外的內容,例如:社會問題、生存環(huán)境等關乎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問題。經(jīng)過思考不僅能夠使問題清晰化,還能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是“解惑”的最有效途徑。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诱f的這句話的前半句,意思是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由此說明了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看到新事物新現(xiàn)象總要問個為什么?孩子的這種天性是非常好的,因為好奇心也是積極思考的動力來源之一。但是僅憑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夠的,當思考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原來的事情沒有想明白,而且還產(chǎn)生了新的更大的困惑,最終會迫使孩子放棄思考,并對此產(chǎn)生厭倦和排斥。對于大班的孩子,由于他們很快就要進入一年級的學習。從上一年級后開始遇到的問題就不會像上幼兒園那樣愛想就想不想就算,如果沒有及時把問題想清楚弄明白,功課就會落下,久而久之學習就跟不上。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大班幼兒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當幼兒思考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幼兒不僅有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而且還要具有積極思維的韌性,當思考遇到困難時要相信自己能夠解決,不要輕言放棄。記憶是知識儲備的唯一途徑因為記憶是人類思維中信息內容的儲備與使用過程,所以記憶也就是知識儲備的唯一途徑。記憶是人腦對經(jīng)歷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因此,記憶和知識儲備對后續(xù)的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上一年級后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這些知識都要通過記憶才能累積起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記憶力并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在現(xiàn)實中不同的個體記憶力卻有很大的差別。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不同個體對所要記憶的事物的投入度不同。只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所要識記的內容里,才會收到好的記憶效果。其次是記憶的方法不同。記憶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具體采用什么方法最有效,與記憶的具體內容和記憶者自身也有一定的關系。作為大班的孩子,教師要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地引導孩子習慣記憶,逐漸形成善于記憶的好習慣。結語幼兒大班是學前教育的最后一年,很快孩子們將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在這一年里,教師除了要進一步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外,還要注重幼兒學習注意力的培養(yǎng),以及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幼兒勤于思考、善于記憶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做好銜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