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卉 張晨暉
適用年級:二年級
教學目標:
1. 在愉悅的交流氛圍中,更深入地認識書中的人物。
2. 能對感興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他人交流。
3. 在群文閱讀中,連結“群狼形象”,體驗、辨析、深化對人物的認識。
4. 激發(fā)閱讀其他童話書籍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猜猜人物
師:《笨狼的故事》這本書陪我們度過了兩個星期的時光,我們一起評選最有趣的故事,一起讀故事講故事,很快樂!相信你對這本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都很熟悉了吧?那就和劉老師班上的學生來做個游戲。請大家看視頻,仔細聽,認真想,猜到的舉手示意。(播放
視頻)
視頻問題1:他是笨狼的好朋友,超級聰明,笨狼解決不了的問題,他都能解決。
生:(搶著答)聰明兔。
師:看來你們都喜歡這只聰明的小兔子呢。
視頻問題2:他是森林鎮(zhèn)的醫(yī)生,在森林鎮(zhèn)開了一家診所,醫(yī)術高明。
生:青蛙大夫。
師:來個高難度的。
視頻問題3:他時常出沒于森林鎮(zhèn),天性狡猾,最大的本事是騙人。
生:尖嘴狐貍。
生:我覺得長尾鼠也很狡猾,他占過笨狼的屋子。
師: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讀書能有自己的看法,很棒!誰想說一個問題給我們猜猜呢?
生:他是森林雜貨店的老板,喜歡金錢。(胖棕熊)
生:他很胖,愛吃東西。(胖小豬)
生:她生了笨狼,笨狼的爸爸一直追她。(笨狼的媽媽)
生:他很會游泳,還救過笨狼兩次呢。(花背鴨)
生:他給笨狼起了名字。(狼外婆)
師:看來你們對書中的人物都了如指掌了。兩個星期,我們一遍遍地讀著他們的故事,跟他們熟悉得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人。
(評析:劉老師用“猜一猜”的方式喚醒學生對文本中人物的印象,自然地把他們帶入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任務——認識人物形象上。這種設計方式可以成為整本書閱讀的一個標樣——“交流”標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的是學生之間的“同堂交流”。讓學生自己出題給其他同學和老師猜,特別能激發(fā)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努力地調(diào)動自己的讀書印象,進一步對書中人物的特點進行梳理和回憶,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師生“聊書”打好了基礎。而且在課堂中,“同堂交流”的方式是發(fā)生變化的,有視頻中學生和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有課堂上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把情節(jié)、人物特征都搞清楚了,這就是“交流”的妙處。)
二、聊聊笨狼
師:(貼卡通標題)今天呀,森林鎮(zhèn)的動物們要舉行一個“最 人物”大評選,因為你們對他們已經(jīng)熟悉了,所以想邀請你們當評委,愿意嗎?(生:愿意。)第一個上臺的當然是我們當之無愧的男主角——小笨狼啦!(貼笨狼圖)你覺得他可以評上“最 人物”呢?
生:我要評他當“最好笑人物”。
生:我覺得他是“最笨人物”。(生笑)
師:所以我們叫他“笨狼”,是吧?
生:他是“牙齒最長人物”。
師:哦,你是從他的樣子來評價的,可以。
生:我覺得笨狼是“最善良”的。
師:嗯,老師覺得你很會讀書呢。
師:做評委說話可得有理有
據(jù)。你想給笨狼什么稱號,就要在書中的故事中找到相應的依據(jù)哦。帶著書,找你的好朋友聊一聊,找一找,把你的想法講給他聽一聽,看看能不能讓他同意你的觀點。
(學生帶著書和好朋友交流自己的看法。5分鐘。)
師:愿意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嗎?
生:我覺得笨狼是“最好笑的人物”。因為他經(jīng)常做一些讓我們笑得合不攏嘴的傻事兒,比如孵太陽、煮雪糕。
生:我也覺得笨狼是“最搞笑”的,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就是自
己的家;還有一次以為自己的尾巴
丟了。
師:是呀,我聽了都想笑呢。還有不一樣的稱號嗎?
生:我覺得笨狼是“最善良”的。因為他很愛幫助別人。他幫鴨子孵出寶寶,還給寶寶找食物呢。
生:我覺得笨狼“最聰明”。別人都不知道二加二等于幾,但是他知道呀。
師:你這樣一說,我還真覺得笨狼不笨呢。
生:我覺得笨狼“最帥”,他穿上運動服的樣子好看極了。
師:從你們的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你們都很喜歡笨狼呢,笨狼可愛、天真、友善,又很搞笑。咦,有沒有覺得小笨狼像你身邊的什么人呀?
生:像我的弟弟,總干好笑的事情。
生:像我的同學,喜歡幫助我。
師:是呀,我們喜歡笨狼,其實就是因為他雖然有缺點,但善良、可愛,就像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一樣親切。這本書中還有好多這樣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呢,劉老師邀請了幾位小朋友來給大家介紹他們心目中的“最人物”,想聽嗎?掌聲歡迎吧?。ㄒ曨l播放孩子以及家長評選出的“最人物”及原因。大致內(nèi)容為:周佳欣喜歡聰明兔,因為聰明兔經(jīng)常幫助笨狼解決各種難題。覺得生活中的自己就像聰明兔。劉阜葳和爸爸一起閱讀了《笨狼的故事》。劉阜葳覺得爸爸就像書中的花背鴨,和藹可親。爸爸認為書中最可愛的小笨狼就像劉阜葳,有時會做傻事,但善良又可愛。)
師:課后你們也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最人物”畫一畫、寫一寫,也歡迎你們像這樣拍成視頻發(fā)給劉老師,和更多的小朋友分享讀書的樂趣。
(評析:和低年段的學生聊人物,絕對不能枯燥地開始,一定要能調(diào)動起他們的興趣。劉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森林鎮(zhèn)評選“最人物”的情境,并邀請學生當評委,一下子就把他們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讓學生拿著書先和好朋友聊,再把自己的讀書感受分享給大家,這樣的聊書模式自然、有趣,整個課堂充滿著書香的味道和靈動的生機。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劉老師也帶著學生進行了一次“和生活的交流”。整本書的閱讀中,一定要帶著學生“讀進去”,再領著他們“讀出來”。“讀進去”,就是把書中的人物形象搞清楚;“讀出來”,就是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激活人物。劉老師利用“小笨狼像誰呀”這個問題,順勢就帶著學生從對書中人物形象的關注轉到了對身邊人的關注,這就是“讀出來”。
接下來,她用了“情節(jié)互證”的閱讀策略,這是研究小說很重要的一種方式。通過一個孩子的自述以及另一個孩子和爸爸的對話來進行“情節(jié)互證”,這就是在激活生活和小說之間的聯(lián)系,是整本書閱讀的一個關鍵處。讀一個作品,實際上就是要帶著孩子們在這個作品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對生活的理解。)
三、尋找笨狼
師:劉老師平時讀書時,會將喜歡的句子記錄在小卡片上??墒怯幸惶煳也恍⌒陌岩恍┛ㄆ獊y了,我把笨狼和其他幾只狼混到一塊兒了,能不能幫我把“笨狼”找出來呢?(出示活動要求及卡片)
1.認真讀卡片上的文字。
2.分別找出“笨狼”和“其他狼”的卡片,貼在小組的黑板上。
3. 大家討論,說清楚原因。
卡片1:
他照照鏡子,看見鏡子里有一個他。他搖搖尾巴,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大尾巴像大掃帚一樣可愛。
卡片2:
他不想再爭辯了,大聲喊道:“你這個小壞蛋!罵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
卡片3:
他在心中盤算著:“這小東西細皮嫩肉的,味道肯定比那老太婆要好,哈哈,她倆都逃不出我的手心?!?/p>
卡片4:
但是,他堅持原則,他說:“一次也不能算了,我的門鈴不能白裝?!?/p>
卡片5:
他眨眨眼睛,問道:“彩電里的明星,是不是也因為不喜歡胖棕熊,才都飛走了呢?”
卡片6:
他在口袋里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受我一拜吧!”可是剛一出袋子卻改口說:“剛才虧你救我,現(xiàn)在我餓得要死,讓我吃了你吧!”
卡片7:
他舍不得五只小鳥,說:“留下來吧,我會照顧你們的?!?/p>
卡片8:
他是只喜歡行動的狼。
他開整容院、寫書、發(fā)明了防暑疫苗。
他有個上小學的兒子。
(生6人一組,每組領取8張卡片。開始討論、尋找。5分鐘。)
師:哪些卡片是寫笨狼的,你們找到了嗎?
(生匯報卡片1、4、5、7是寫笨狼的,并說明理由。略。)
師:你們真了不起,這么快就幫劉老師把寫笨狼的卡片都找出來啦。那剩下的幾只狼你們知道是誰嗎?
(生匯報。卡片2是《狼和小羊》里的狼,卡片3是《小紅帽》中的狼,卡片6是《東郭先生和狼》中的狼,都很壞。)
師:還有一張卡片8,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他好像不壞呀,為什么不是笨狼呢?
生:笨狼是個小孩,沒有生過兒子。
師:那他會是誰?
生:笨狼的爸爸。
師:他可能和笨狼的爸爸是朋友呢。他的名字叫羅克,羅克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狼的形象。他和笨狼一樣,對人很友善,但卻又有著和笨狼不一樣的性格特點。想認識他嗎?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大灰狼羅克傳》,作為對你們這段時間認真閱讀的獎勵,放在班級圖書柜中,大家一起讀,讓我們再多認識一只有意思的狼,好不好?
生:好!
師:《笨狼的故事》讀書活動已接近尾聲了,希望你們永遠記得這個可愛的小笨狼,記得這段我們一起度過的快樂的讀書時光!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交流是學生和“一群狼”的交流。
首先,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巧妙地滲透了“連結”這一閱讀策略。什么是“連結”?蔣軍晶老師是這樣給它下定義的:連結,可以是和生活的連結,可以是和另一本書、另一個形象的連結,可以是學生已知事物和未知資訊的連結。劉老師把“連結”的點放在了對“群狼形象”的體驗、辨析、認識上。二年級的學生,如果把那么多的文字一起丟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讀,他們肯定是會抗拒的,但是借助“尋找笨狼”這個小游戲,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對不同形象的狼的文字的閱讀。給他們一個任務,他們就會很主動、很有熱情地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認識了不同作品中的不同的狼形象,且其中未知的形象還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nèi)ミM行新的閱讀。
其次,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好地體現(xiàn)了對學生閱讀“思維力”的培養(yǎng)。劉老師讓學生通過特征形象、愛好、人物關系來尋找、辨析不同的狼?!澳男┦潜坷堑男蜗蟆庇玫氖恰皻w納法”——為什么是笨狼?因為具有什么特點才是笨狼?“哪些是其他狼的形象”用的是“排除法”——因為不具有什么特點,所以不是笨狼,那么他是哪一只狼?當老師把其他三只狼說完以后,突然你會產(chǎn)生一個錯覺,好像只有笨狼是好狼,其他狼都是壞狼。這時,劉老師拿出了一個“大灰狼羅克”的形象——和笨狼有相似之處,但又有不同。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把“思維”加進了課堂,把“思考力”加進了課堂。整本書的閱讀一定要培養(yǎng)正常人的正常思維——你會說這是對的,為什么?你同時也會說這不對,為什么?還要知道在不對中又有對的要素的是什么?
整本書閱讀一定要關注思維!若是只關注情節(jié)和人物的概念化的標簽,整本書的閱讀對人的培育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為什么要讀書?就是為了讓人的思維成長起來,讓人的精神發(fā)育開來。而思維是否能成長,精神是否能發(fā)育,就在于教師是否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鎮(zhèn)江市中山路小學/江蘇鎮(zhèn)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郭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