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瑩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011版《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習作的目標及要求,并結合這一學段學生的習作心理,教師可對當場習作前、習作時、習作后三個階段做好指導工作,幫助學生降低習作起步難度,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從而有效提高當場習作的質(zhì)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當堂習作;提高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2-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87
中段學生剛接觸習作,只要一提到習作,一些學生就皺起了眉頭,都苦于不知道寫些什么,總要吵著讓家長在一旁幫忙。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長期的依賴中停滯不前。因此,如何指導中段學生當場習作,寫出好的作品,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至關重要。下面,筆者談談如何在習作前、習作時、習作后三個階段提高當場習作的質(zhì)量。
一、習作前
(一)做好量的積累,為當場習作鋪路
1.減少功利性閱讀,快樂閱讀積累。每位教師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快樂閱讀,就需要從興趣入手。為此,教師可每天念文學作品,帶領學生進入文學殿堂,長此以往,學生歡快地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時,他的文字就會有如涓涓細流流淌而出了。
2.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進行有效詞句積累。對此,我們可以開展多種語文綜合性活動,提高“吸收”的有效性。例如,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時,教師可以開展“我只要一句”的讀書積累活動。即每周請學生從閱讀積累中挑選出他們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送給老師。然后,學生再從這些好句中挑選10多條好句把它們刊登在班報上。學生為了自己的好句能夠“榜上有名”,他們進行了大量的閱讀,精心挑選他們每周積累的好句。在百里挑一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隱性積累,在他們的腦子里留下了印記,提高了閱讀的有效性。
3.借助記錄本,積累習作素材。學生習作時,總是苦于不知道寫什么,這是因為對生活素材缺少積累。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每天記一點,用三言兩語記錄當天發(fā)生的最有趣的事。這樣,學生再苦無素材時,只需要搜索自己的記錄本,提取所需的材料,“不知道寫什么”的困惑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二)做好法的指導,為當場習作巧搭橋
1.借助思維導圖法,理清習作思路。學生在回憶和描述發(fā)生的事時,往往比較零散,想到哪說到哪,造成了整篇習作的無序。借助思維導圖法,讓學生習作前把自己想說想寫的畫下來,“畫”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學生自我“構思”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原來零散、無序的思維碎片就會變得有條理。學生在畫思維導圖中,還可以不斷添加和生長枝條,豐富作品內(nèi)容。
2.依托教材,習得習作之法。中段習作要求學生初步具備段落、篇章的能力。但是大部分學生剛從低段升到中段,習作中沒有比較明顯的段落、篇章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托教材教給學生組織文章結構的方法,以使學生具有段落篇章結構意識。
二、習作時
(一)學生片段先行,降低習作難度
中段習作是起步,一般以練寫片斷為主,逐步從段到篇。對此,教師在指導中段學生習作時,巧用片段先行,就可以降低習作的難度。
(二)教師寫下水文,和學生一起寫作
教師可以說是每個孩子心中的神,一舉一動學生都爭著模仿。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應與學生一起習作,發(fā)揮帶頭作用。如在指導學生進行第二單元習作練習——寫寫你身邊最熟悉的人時,我和學生來了一個小比賽,當堂一起寫班上的某個同學,最后看看誰寫的最生動,能讓同學們猜出他寫的是誰。我總共用10來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學生交給我的習作任務,學生一看到我已經(jīng)完成了任務,都奮筆疾書地爭著完成高質(zhì)量的作品。
(三)教師當場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
學生在習作的過程,教師不能閑在一旁沒事干,而應在教室內(nèi)不停地巡視,迅速察看學生的習作情況,對于那些習作有困難的學生或者是習作時由于不注意審題出現(xiàn)的偏題甚至是離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讓學生順利進行寫作。
三、習作后
(一)少挑刺,多鼓勵
學生都愛聽教師的表揚,教師的表揚鼓勵無疑是提高當場習作質(zhì)量最好的催化劑。因此,對于學生的起步習作,教師要先少挑刺,多給學生鼓勵,帶著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文章的閃光點,多在作品上畫好詞好句,鼓勵學生習作,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讓學生愛上當場習作。只要教師用真心來鼓勵學生,一定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從而積極主動進行寫作。
(二)重創(chuàng)新,巧激趣
兒童的心理是求異,若每次習作得到的評價都是“優(yōu)”“良”和幾句無關痛癢的評語,評價也就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教師在學生習作后要善于創(chuàng)新習作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可以借用夸張的表情,幽默的語言鼓勵學生,還可以將學生的作品發(fā)到朋友圈集“贊”,比一比誰的“贊”比較多……此外,教師還要善于開通腦筋,透過不同的評價機制,帶給學生新奇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三)發(fā)表習作,放飛夢想
每個學生都夢想著自己的作品能夠發(fā)表,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臺,實現(xiàn)學生的夢想。學生當場習作后,教師應及時挑選出優(yōu)秀習作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并在班刊上發(fā)表優(yōu)秀習作,或者在學校廣播站中播發(fā),或者將習作發(fā)表在班級微信群中,透過朋友圈分享學生的習作。這樣透過多種平臺的搭設,可將讓學生的習作與更多人的見面,讓學生享受到習作發(fā)表帶來的巨大成就感,喜歡習作,樂于表達,從而提高當堂習作質(zhì)量。
四、結語
經(jīng)過長期多次的當場習作訓練,一個階段下來,學生習作依賴心理降低了,養(yǎng)成了善于閱讀積累的良好寫作習慣,學生的習作水平普遍提高了。
參考文獻:
[1] 章淑勇.中段習作教學的基本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9).
[2] 崔彤.淺談小學中段習作教學的策略[J].教育藝術,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