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 作者在詩歌的活動課型上以宋詞學習為代表進行探索。每首詞的場景,都展開情節(jié)去想象,將宋詞的誦讀擴大為宋詞的表演。教無定法,只要能把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核心,勇于探索,就能上出異彩紛呈的學生喜歡而且有收獲的語文課。
【關鍵詞】 詩歌;教學;高中語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和個性發(fā)展?!?/p>
一、表演課型創(chuàng)意緣由
學習詩歌,誦讀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以往的詩歌教學,無非是舉行個經典誦讀比賽之類的活動。但是這種語文活動形式,鑒于此,我們在詩歌的活動課型上以宋詞學習為代表進行探索。每首詞其實都有一個場景,都可以展開情節(jié)去想象,不如將宋詞的誦讀擴大為宋詞的表演。
二、活動過程
1. 布置任務階段。宣布活動名稱,冠以美名“宋詞風情演繹”。
宣講活動要求:內容以教材詩詞為主,可向課外延伸;可將一個詞人的幾首詞串聯(lián),也可將不同詞人的幾首詞通過某個主題組合在一起。形式以朗誦詩文為主體,輔以表演、音樂、歌唱、舞蹈。表演時間10—15分鐘。全班以每兩列為一大組,分為四組,每組安排一名總策劃,負責選本、寫本、編導、選演員、背景課件、舞美、燈光、道具。
這一階段要注意煽動學生的熱情,鼓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富有激情,精心策劃每個環(huán)節(jié),并慧眼識英,選好每個小組組織能力較強的總策劃者。
2. 編排練習階段?;顒硬贾孟氯ズ?,教師不是不聞不問放手不管,而是要經常過問,幫助學生解決各方面的難題。教師可作如下方面的指導:詩文的選擇;詩文的連綴;劇本的編排;演員的挑選;背景課件制作;節(jié)目的排練;服裝道具的準備。
3. 課堂表演階段。協(xié)調時間成為連排課,安排在有燈光和舞臺效果的美術教室進行表演,營造良好藝術氛圍。安排兩位主持人主持節(jié)目,安排一位同學專門負責攝像。
4. 教師總結、學生交流表演體會階段。表演結束后,教師現(xiàn)場點評,指出學生表演的成功與失敗之處,提出改進意見?,F(xiàn)場和學生互動交流,邀請參與活動的演員同學談心得體會,觀眾同學談觀后感。
5. 學生隨筆總結階段。以“那些學習宋詞的日子”為題,要求學生課下完成不少于600字的隨筆練習。挑出優(yōu)秀作品,評比展覽。
三、活動效果及意義
這次活動以高二7班、8班為實驗班級,活動在兩個班級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學生熱情高漲、排練認真,演出水平超出預計效果。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對宋詞的理解、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鍛煉了他們的綜合能力,且全班參與活動人數(shù)超過三分之二,讓絕大多說同學都有所表現(xiàn)。尤其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班里一些平常連話都很少說的學生居然也參與到了節(jié)目當中,活動的全民性得以體現(xiàn)出來。
轉發(fā)一位家長的短信內容:“感謝王老師舉行這樣的語文活動,讓我的孩子樹立了自信。他以前總覺得班里人才濟濟,別人都比自己強,不愿意參加各種活動。這次他扮演李煜擔任了主角,得到同學們的夸贊,整個像變了一個人。”
摘錄學生在隨筆當中對這個活動的評價:
“現(xiàn)在的課堂有的只是枯燥的語法,無聊的講解和同學們的昏昏欲睡,而我們的課堂生動活潑,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在學習宋詞的這段歲月里,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美好的回憶,而我們舉辦的別具一格的宋詞演繹也許會是最珍貴的吧。演繹宋詞,不僅讓我們對宋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鍛煉了我們的能力:我們學會搜索有用的信息,我們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極力創(chuàng)新,我們體驗生活……一節(jié)課,一份情,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體驗了導演與演員的艱辛。在那個舞臺上,我們是導演,我們是主角,老師只是個掌燈的人。我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那么投入,那么動情。面對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這樣的課堂似乎已經寥寥無幾,可是老師給了我們一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我們演繹宋詞,演繹人生,這樣的課堂,也許才是最成功的課堂?!?/p>
恰巧,這次語文活動課結束不久,學校舉行“體育文化藝術周”,高二8班又將課堂上的節(jié)目精選、重新加以改編、打磨、排練,將“宋詞風情演繹”這臺節(jié)目呈現(xiàn)在全校師生面前。演出那天,報告廳座無虛席,頻頻爆出熱烈的掌聲。之后,校園網(wǎng)又轉載了演出視頻,更多的學生和老師看到了這個節(jié)目,對我們的活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傳統(tǒng)的課堂是無法讓學生如此透徹地讀懂一位詞人的,對詩詞的了解也是淺嘗輒止,更不要提什么深層的感悟了。而這次的“風情演繹”,打破了以往語文課堂專注于課本的限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幾乎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既然要演,就要演得真實,演出亮點,那么對詞人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籌備演出的過程中,編劇為寫好劇本而查閱各類書籍,演員為演好戲而揣摩人物心理,潛移默化中,我們對詞人就有了一個超越課本的理解。我想,這才是應該有的語文課堂吧,這才是編撰課本的人對學生應該有的期望吧——立足學生于語文又不局限于語文,奠基在課本又拓展于書本之外。
這種詩歌表演課型的試驗與探索無疑是成功的。教無定法,只要能把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核心,勇于探索,就能上出異彩紛呈的學生喜歡而且有收獲的語文課。
【參考文獻】
[1] 厲復東. 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 謝淑桑. 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研究[J]. 當代教研論叢,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