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摘 要:本文就課堂提問的時間、對象、內(nèi)容三個方面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課堂提問 時間 對象 內(nèi)容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向的思維交流過程,教員教得怎樣,學員學得如何,需要通過一定方式了解。課堂提問即是方式之一。充分利用提問,捕捉信息,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diào)控,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對“課堂提問”進行研究。
一、在提問時間上有三點要注意
(一)注意層次
課堂教學全過程中都可提問,但提問是有時間層次的。一般說來,大概有:開講時提問引入新課,將舊知識和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過渡或轉折時提問,將教材結構和知識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小結歸納時提問,將理解和記憶結合起來;在關鍵處提問,將興趣和知識重點結合起來;總結規(guī)律時提問,將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
(二)注意停頓
教員提問后,要留出時間讓學員充分思考。學員只有經(jīng)過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問題。提問結束即要學員回答,學員來不及思考,既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懼心理。停頓對教員和學員都有一定的意義,教員停頓,可以觀察學員的反映,通過學員的肢體語言判斷哪些學員會,哪些學員不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學員可以通過停頓的時間認真進行思考,能夠促使學員積極思維。
(三)注意整體
提問僅僅是教學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它教法有機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結構,才能顯示整體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問,提問什么,怎樣問,什么時間提問,等等,都應同其他教法結合起來通盤考慮,事先設計好。不要想問便問,影響提問的效果。
二、在提問對象有四項禁忌
(一)面向全體,忌偏食
不少教員只喜歡向成績好的學員提問,不愿意向成績中差的學員提問——既擔心答不出影響教學進度,又害怕他們不愿意答問。根據(jù)調(diào)查,各種基礎的學員都有答問的愿望,特別是基礎差的學員,對教員提問時忽視他們的存在很有意見,他們強烈要求一視同仁。課堂提問,是要通過問一個學員,使全體學員都積極參與,教員在提問時要采取“八面騷擾法”,注意到提問的面,即使在提問個別學員時,也應該注意讓其他學員認真聽,使課堂提問能夠更加全面地促進所有學員進行復習,使提問起到整體提高的作用。
(二)明確目的,忌懲罰
個別教員將提問作為懲罰手段,專門收拾心目中的“差生”。有些學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就成為教員提問的對象,答不上問,就罰站。懲罰忽視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領域,破壞了和諧的教學氣氛,造成了師生對立,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因此,教員在提問時要擺正心態(tài),要通過課堂提問達到應有的效果,而不是把課堂提問當作是懲罰“差生”的工具。
(三)言語得當,忌譏諷
提問時,親切的語言、熱情的態(tài)度、輕松的氣氛將消除學員的緊張和壓抑感。對成績差的學員,適宜以鼓勵的語氣提問,用贊許或肯定的口吻評價。個別教員在學員答不出時,教員應以“不著急,再想想”、“暫時答不出,沒關系,坐下再想想”等親切話語去撫慰學員,增加學員對教員的信任,激發(fā)學員學習的積極性。
(四)精選對象,忌齊答
齊答,看來學員適應,但不是積極的適應,不能促使學員獨立思維,反使學員養(yǎng)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壞習慣。齊答造成假象,反饋信息失真,影響教員的判斷和矯正。課堂提問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由誰來答,都要預先進行設計。
三、在提問內(nèi)容上有五方面講究
(一)精心設計,注意目的性。
提問是為教學要求服務的,因此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是決定提問成敗的先決條件。課堂提問并不是隨意的提出一個問題,無的放矢,而是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應該根據(jù)每堂課的教學目的、任務來設計。教員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nèi)容和形式,所提內(nèi)容應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種多樣,否則就可能會偏離課堂教學中心,達不到提問應有的效果。備課時就要描述出提問的明確目標:為引出新課?為前后聯(lián)系?為突出重點?為突破難點?為引起學員興趣?為引起學員爭論?為促使學員思維?為總結歸納?等等。要盡可能剔除可有可無、目標模糊的提問,保留目標明確、有實際意義的提問。明確提問的目的性,就能使提問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產(chǎn)生直接的效果。
(二)難易適度,注意科學性
提問前,教員既要熟悉所教內(nèi)容,又要熟悉學員的掌握情況。教員的提問要根據(jù)學員的心理、年齡、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設計,要準確把握提問的難易程度,要防止淺——缺乏引力,索然無味;偏——抓不住重點,糾纏枝節(jié);深——高不可攀,“聽”而生畏;空——內(nèi)容空泛,無從下手。既不能讓學員答不出來,也不能簡單地讓學員答“對”與“不對”,或讓學員答一些簡單的概念性問題,這樣就達不到復習的效果,要使學員“跳一跳才能摸得到”,使學員回答問題有成就感。如果是因為課堂教學需要,要提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也要注意把問題分解成一系列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小問題,以引導學員正確的回答。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shù)钠露龋拍芤l(fā)學員的認知沖突。因此,優(yōu)化課堂提問,必須根據(jù)學員智力做到深淺難易、范圍大小恰如其分。
(三)循循誘導,注意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是指提問能觸動學員的思維神經(jīng),給學員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提問的內(nèi)容是否有啟發(fā)性,這是提問是否有利于學員智力發(fā)展的決定因素。啟發(fā)性不僅表現(xiàn)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表現(xiàn)在對學員的引導上,要適合學員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教學實踐證明,提問后出現(xiàn)冷場,不是學員啟而不發(fā),而是問題缺少啟發(fā)性所致。因此,在設計提問時,提問的內(nèi)容必須能夠激發(fā)學員強烈的求知欲望,達到誘導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可以靈活運用析疑解難式、求同提異式、辨析判斷式、歸納總結式等多種形式進行提問。
(四)因材施教,注意針對性
一方面,要針對教材實際。提問要緊扣教材,把握住重難點,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難點,是教學的主導方面。在重難點上發(fā)問,在關鍵段落、關鍵字句上發(fā)問,在突出教材結構的關結點上發(fā)問,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針對學員實際。對不同基礎的學員、不同性格的學員,都應有所區(qū)別,因人而異。對優(yōu)秀學員,提問內(nèi)容要難些,要求應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壓力;對基礎較差學員,提問內(nèi)容要相對易些,還要適當時給以引導和補充,使其增強信心;對性格內(nèi)向而又膽怯的學員,不僅要考慮提問場合,還要注意提問方式。提問有針對性,是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提問藝術上的體現(xiàn)。
(五)新穎別致,注意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老是“舊調(diào)重彈”,將會令學員感到枯燥乏味,如變換一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么學員就會興趣昂然。興趣那是學員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員最好的老師,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要提到積極性,使學員情感活躍起來,教學提問就要注意趣味性。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是靠教學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誘發(fā)出來的,教員要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員興趣的熱點,構建提問序列,力求提問形式新穎別致,富有新意,使學員喜聞樂答,使學員心理各方面生動活潑地得到和諧發(fā)展。根據(jù)教學需要,提問的題型可以靈活多變,或選擇型、或判斷型、或歸類型、或識別型等等,提問的內(nèi)容同樣可以隨機應變,或引趣性、或鋪墊性、或探究性、或解惑性等等,從而給學員新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