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欣
文物鑒定大家馬未都在談及如何辨別贗品時,他說,看真品成了習慣,一旦看到贗品就覺得扎眼;無獨有偶,英國銀行協(xié)會對職員培訓時只讓學員接觸真鈔。一句話,只有適應了真,才能煉就一雙火眼金睛。而習慣“真”的方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體味直至爛熟于心。在如今“假貨”橫飛的時代里,真品的價值顯得尤其難能可貴。
魚龍混雜,魚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齊……諸如此類的詞語用來形容如今的社會絲毫不為過。明星假唱、假藥、染色饅頭、黑心棉……數(shù)不勝數(shù),唯有保有一顆真心,“出淤泥而不染”,方能成就真善美的人生。曾經(jīng)“草根”獨步天下,從旭日陽剛、劉大成到“大衣哥”,但他們剛出道時都曾受到了質(zhì)疑,尤其是朱之文,參加選秀時一度被認為是假唱。為什么?因為人們在“假”的世界里呆久了,被無數(shù)次的“假”欺騙過,便不再相信這些樸實的真淳。
真善美需要傳播才能在人心里生根發(fā)芽,枝葉葳蕤。因此媒體傳播的內(nèi)容與趨向尤為重要。“假惡丑”傳播的一大利器便是網(wǎng)絡,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數(shù)據(jù)傳輸?shù)挠颖憬荩湮:θ找婕由?。因此,我們更需要大力倡導網(wǎng)絡文明,廣泛宣揚真善美,讓“真”深入人心,讓色情主播、網(wǎng)絡間諜等假惡丑現(xiàn)象無所遁形人人喊打。
“某專家”“某學者”等令人心敬的詞語,現(xiàn)如今早已成了“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招牌。相反,“譚木匠”這樣樸實得有點土氣卻世界聞名的木梳品牌,從未打過什么廣告,卻名譽全球,究其原因我想必是真與假的天壤之別。
“最初的曙光與最后的晚霞一樣都是關(guān)照人間”,因此不要擔心真善美會姍姍來遲。當街角的小販拒絕使用地溝油,街邊的“乞丐”不再靠表演賺取同情,低保不再官員親屬吃掉,論文造假不再招搖過市,真善美的光輝就將普照人間。其實,真善美一直未曾遠離,袁隆平躬耕稻田數(shù)十載,其對科研的求真堅守便是“真”,便是“美”,便是“大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真善美的傳播盡一份力,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由內(nèi)而外,向心而生。
“遙遠的罪惡,與你我有關(guān)”,播撒真善美吧,讓我們沐浴在“真”的陽光之下;抨擊假惡丑吧,讓時間的一切丑陋不復存在。只有真善美大行其道,假惡丑才會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