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萍,鐘俊杰,張旭哲,李冠孚
東北大學 中荷生物醫(yī)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基因檢測已成為疾病早期診斷、有害細菌或病毒檢測、以及法醫(yī)學應用的關鍵技術[1-2]。目前,已經(jīng)開發(fā)出多種用于篩選基因突變的方法,包括等位基因雜交法、核苷酸摻入的引物延伸法、質(zhì)譜法、核酸測序以及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等。但是,大多數(shù)的方法需要高成本的探針標記以及昂貴的檢測儀器(如激光共焦生物芯片掃描儀,CCD生物芯片掃描儀)[3-4]。此外,熒光探針容易漂白,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
露珠的形成是自然界中一種典型的水汽凝結現(xiàn)象。平時不容易看出的蜘蛛網(wǎng),掛上露珠后晶瑩剔透,在陽光下異常顯眼。凝結的露水通過反射光線,使得蜘蛛網(wǎng)相比背景更亮,產(chǎn)生了更強的可視信號。水汽凝結產(chǎn)生的圖案提供了一種穩(wěn)定的、無標記以及無需供能的“綠色”成像方法,常用于玻璃清潔度及均一性檢查[5]。隨著人們對水汽凝結的興趣的增長,很多的研究集中于形成水汽凝結的實驗方法研究及理論探討。水汽凝結方法已用于制作各種多孔材料[6],甚至設計可調(diào)控的汽凝納米顯微鏡[7]。很多研究采用水汽凝結方法識別不同應用目的的自組裝分子層排布[8-9]。水汽凝結是一種低成本、無損傷、無需供能的“綠色”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1 min)區(qū)分表面屬性,并且具有高度可重復性[10]。
為了降低檢測成本,Xie等[11]首次報道了利用水汽凝結信號檢測p53基因的249編碼區(qū)的基因突變。分析物引起的DNA擴增網(wǎng)絡改變了檢測點的濕度,水汽凝結信號讀取方式將芯片的濕度變化轉化為可視信號,只需哈一口氣,即可實現(xiàn)基因突變的肉眼識別。哈氣形成水汽凝結的方法雖然操作簡便,但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在一些惡劣條件下,如高溫(>40℃),空氣濕度低(<30%)等條件下,哈氣不易形成凝結,影響信息的讀取。
本項目搭建了便攜式汽凝儀,提供了基于汽凝法的基因芯片檢測信號輸出環(huán)境,將超聲霧化的原理結合到汽凝儀中,提供了穩(wěn)定的濕度條件,并可實時采集圖像,對采集的圖像進行分析,自動定位芯片捕獲探針的陣列點,實現(xiàn)了基因點突變信號的讀取。
汽凝儀由控制分析模塊、顯示模塊、圖像采集模塊、超聲霧化模塊組成,見圖1。本文采用Solidworks軟件設計了便攜式汽凝儀的外觀以及內(nèi)部結構(圖1a)。完成三維結構設計后,使用光敏樹脂為原材料,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儀器的整體結構。汽凝儀的外觀,見圖1b。特別強調(diào)的是,為防止超聲霧化模塊對其他模塊的影響,采用了分隔設計,圖像采集模塊在超聲霧化模塊的正上方,與汽凝儀其他模塊分開,通過隔板隔離(圖1c),確保了超聲霧化模塊不會將水霧噴灑到微型控制器上而導致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超聲霧化模塊的上面設置載物臺(圖2a),放置待測芯片。超聲霧化模塊的儲水箱的設計利用了蓄水的原理。從載物臺的右側注水口注入純凈水,左端插入霧化片(圖2b),并采用密封膠密封,形成水霧的供給源。設置5個噴口,采用彎形噴嘴設計,以增大噴霧面積及分散噴霧強度。霧化片接觸水面產(chǎn)生水霧,通過出霧口噴出,增加了芯片表面空氣的濕度,為基于汽凝法的基因芯片的檢測提供了水汽凝結的檢測環(huán)境。
圖1 汽凝儀結構示意圖
圖2 汽凝儀的超聲霧化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汽凝儀的硬件部分由pcDuino微型控制器、超聲霧化模塊、圖像采集模塊和顯示模塊等構成(如圖1c)。pcDuino3是搭載AllWinner 雙核A20芯片的微型電腦[12-13],有最高達1 GB的RAM,機身自帶有4 GB內(nèi)存,可通過microSD存儲卡擴充至32 GB,能根據(jù)項目的需求自行選擇搭載Ubuntu、Android等多種操作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完全滿足了汽凝儀對硬件的功能需求。Ubuntu系統(tǒng)能較為容易的適配攝像模塊和顯示模塊的相關驅動,方便后續(xù)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相比于樹莓派等其他微信電腦,pcDuino自身搭載了Arduino開發(fā)環(huán)境,完全兼容Arduino的開發(fā)接口,便于功能模塊的擴展,如加濕模塊就可以使用Arduino串口方式供電或者操控,而不僅僅是依賴于pcDuino本身自帶的USB接口供電。pcDuino構成了汽凝儀的核心控制模塊。
汽凝儀的超聲霧化模塊的功能是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水汽環(huán)境。本文應用家用加濕器工作方式,通過超聲產(chǎn)生水霧環(huán)境。本文設計的超聲波電路利用超聲霧化片產(chǎn)生霧化的水汽,通過特定的通道將霧化的水汽集中引向生物芯片上方,增加了空氣濕度,使水汽可以凝結在芯片表面,以便觀察實驗結果。超聲霧化模塊由陶瓷霧化片及其驅動電路以及儲水箱構成。霧化片放置在儲水箱中,采用密封膠密封好后,注入水,霧化片接觸到水,便可以產(chǎn)生水霧。霧化片的驅動電路實現(xiàn)出霧量的控制。其驅動電路包括穩(wěn)壓部分、升壓部分以及單片機部分。通過升壓電路和5 V的穩(wěn)壓電路維持單片機以及霧化片正常工作電壓,然后通過預設程序讓單片機輸出一定頻率的方波,通過陶瓷霧化片的高頻振蕩使水霧化,出霧量穩(wěn)定,操作方便。
圖像采集模塊采用500萬像素的微距攝像頭,可以較為清晰的采集到芯片上的照片。因為鏡頭與芯片距離固定,焦距不會變化,采用手動對焦方便快捷,故在裝置安裝好以后需要調(diào)好焦距再進行照片的采集。顯示模塊采用IPS(平面轉換)電阻觸摸屏顯示采集的芯片圖像。
為了實現(xiàn)基因芯片的陣列點的自動識別分析,本文開發(fā)了基因芯片圖像處理算法。首先通過圖像預處理方式進行除噪,然后將圖像中的反應點都分割出來,對分割后的圖像進行判斷。如果沒有不需要的噪點,便可以將檢測點的位置信息保存下來,將這些位置信息和預先給定的芯片反應點位置信息進行比對,識別哪些位點發(fā)生了特異性反應從而得出該芯片的實際反應結果。具體操作如下:第一步是將采集到的原始圖像轉化為8位的灰度圖,用圓盤結構體對灰度圖像進行一次腐蝕操作,接著對其進行形態(tài)學開重建,再對其進行一次膨脹操作,最后進行形態(tài)學閉重建。經(jīng)過上述步驟,可得到大部分小的噪點被消除的灰度圖像。盡可能消去噪點后,需要將反應點從預處理后的灰度圖中提取出來。擴展極小變換是一種相對精確的求區(qū)域極小的算法,相比于直接求區(qū)域極小變換,擴展極小變換可以抑制那些與周圍區(qū)域相比對比度較?。ㄐ∮陂撝担┑臉O小點,本文記錄下區(qū)域邊界的灰度值,然后給整個區(qū)域加上一個閾值,對于加閾值后灰度值大于等于原邊界灰度值的,將其置成原邊界灰度,以有效改善區(qū)域極小變換過分割的情況。相比一般的分水嶺算法,擴展極小變換能更好地將圖像中的亮點區(qū)分開,不留下過多的噪點。在得到黑白二值化的圖像后,本文會先根據(jù)留下的白點大小進行一次去噪,將明顯的噪點去除。同時,因為芯片上的陣列點是呈垂直對應的關系,根據(jù)這個特征,可以先對一定數(shù)量的圖像進行統(tǒng)計,判定出反應點之間的距離D。由于芯片距離攝像頭的位置是不會改變的,故圖像中反應點之間距離D是一個定值。在經(jīng)過基于面積中值的去噪后,可通過對比每個點圓心為中心的x、y軸方向上距離為D的是否存在其他反應點作為判斷的依據(jù)。若其在x、y軸4個垂直方向的一定距離內(nèi)不存在其他對應關系的點,那么就判定這個點是噪點,再進行一次去噪。經(jīng)過兩次去噪,能基本全部除去原圖像上的噪點,只留下芯片上反應的檢測點。標記識別出的基因點突變反應點,從而完成基因點突變自動識別分析,此算法能精確的區(qū)分反應點,算法識別準確度高。
由博奧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制備突變捕獲探針(5 μm)陣列,各個檢測點之間距離200 μm。將100 nM的待檢測的基因突變片段(表1中野生序列、突變序列)、5 μm報告探針和0.8 U/μL Taq DNA連接酶組成的混合液 5 μL,加入到芯片表面,60℃下反應1 h。之后浸泡在0.01 M NaOH溶液中5 min。去除反應液,向芯片表面加入10 μM環(huán)模板、10 μM鏈條與0.2 μL的T4 DNA 連接酶混合液,室溫反應2 h。取5 U/μL Phi29 DNA聚合酶、緩沖液以及880 μM dNTP)5 μL加入到芯片表面,30℃反應4 h。采用本文汽凝儀觀察記錄檢測結果。
為了驗證本文汽凝儀的功能,進行了人體抑癌基因p53的220編碼區(qū)的基因突變檢測實驗。p53是目前世界上研究較為廣泛的抑癌基因。它是生物體中一種抑制正常細胞轉變?yōu)榘┘毎幕颍诳刂萍毎L,增殖及凋亡方面充當著重要作用。p53抑癌基因突變可能會引發(fā)腫瘤產(chǎn)生。檢測抑癌基因p53的基因點突變的序列設計,見表1。設計原則遵循:捕獲探針與報告探針無互補雜交,即捕獲探針存在時,不能與報告探針形成非特異性連接,保證只有目標基因存在時才能產(chǎn)生信號的輸出。檢測原理,見圖3。
首先是芯片的制備,通過點樣儀將捕獲探針通過5’端的氨基與環(huán)氧硅烷修飾的SiO2修飾的硅片連接,每個基因點間距為200 μm,每個基因點直徑約為50 μm。待分析物與報告探針一起加入到芯片上,當待分析物與捕獲探針、報告探針能無差錯的堿基互補配對,則將報告探針與捕獲探針連接起來。若當待分析物與捕獲探針、報告探針有一個堿基的錯配,報告探針無法連接捕獲探針。之后,向芯片上加入環(huán)(借助鏈條DNA使環(huán)形模板連接成環(huán)狀)。利用滾環(huán)擴增技術擴增出大量的DNA[14-15]。由于DNA網(wǎng)絡具有親水性,特異性識別的區(qū)域的濕潤度發(fā)生改變,無目標檢測基因的檢測點,由于無法連接報告探針,不能進行RCA擴增,檢測點濕潤度不發(fā)生改變。汽凝儀的超聲霧化片產(chǎn)生的水霧遇到芯片表面,在特異性識別區(qū)域(即濕潤度改變區(qū)域)形成一層水膜[16],通過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可以將DNA的一個堿基的基因突變事件轉變?yōu)榭梢暪饩€,形成可視的光斑。光斑與DNA的堿基突變事件正相關,即若待檢測物中含有目標的DNA序列,芯片檢測點處擴增出大量DNA,改變了此檢測位點的親水性,水汽凝結在表面形成的水膜對該位點起到了放大作用,通過微距鏡頭采集由顯示模塊顯示采集結果。
表1 單鏈核苷酸序列
本文采用基因芯片用以檢測抑癌基因p53的220編碼區(qū)的基因突變(TAT > -TGT)。固定了野生基因TAT、突變基因TGT的捕獲探針的芯片,通過基因特異性識別來檢測相應的野生基因TAT、突變基因TGT。最后通過汽凝儀進行信號采集和輸出。水汽凝結后的芯片檢測結果輸出,見圖4a,前兩行為特異性識別野生基因TAT的結果,后兩行為特異性識別突變基因TGT的結果。通過基因芯片圖像處理算法,可實現(xiàn)自動識別特異性檢測區(qū)域,并準確的圈出特異性信號輸出區(qū)域(圖4b)。為了進一步突出顯示特異性識別區(qū)域,以黑白二值化突出顯示檢測結果(圖4c)。與芯片基底固定相應探針的位置對比,可以確切得出目標基因的出現(xiàn),即使有一個基因點突變,該方法也可以特異性識別出來。汽凝儀為基于汽凝法檢測基因突變提供了濕度環(huán)境,并可以采集圖片,實現(xiàn)圖片基因突變檢測點的自動識別。相比于基于熒光的芯片檢測儀器,大大降低了成本[17-18]。
圖 4 基于汽凝法的基因芯片檢測的照片(標尺為400 μm)
本文開發(fā)了一種新型的基于水汽凝結原理的汽凝儀,成本低于500元,結合RCA擴增的基因點突變識別技術,可實現(xiàn)基因點突變的汽凝法檢測。該系統(tǒng)集成了控制模塊、顯示模塊、超聲霧化模塊、數(shù)據(jù)采集模塊,并通過3D打印技術,構建了汽凝儀的外觀結構。此外,開發(fā)了用于自動識別基因點突變的檢測算法。本文采用此設備檢測了p53的220編碼區(qū)的TAT到TGT突變識別驗證實驗表明了本文汽凝儀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顯示功能并成功用于芯片基因點突變檢測。
[參考文獻]
[1] Zhang H,Liu X,Liu M,et al.Gene Detection: An Essential Process to Precision Medicine[J].Bios Bioel,2017,99:625.
[2] Gao Y,Deng L,Yan Q,et al.Single molecule targeted sequencing for cancer gene mutation detection[J].Sci Rep,2016,6(1):26110.
[3] Tang X,Morris SL,Langone JJ,et al.Microarray and allele specific PCR detection of point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genes associated with drug resistance[J].J Microbiol Methods,2005,63(3):318-330.
[4] Zhang ZW,Zhou YM,Zhang Y,et al.Sensitive detection of SARS coronavirus RNA by a novel asymmetric multiplex nested RTPCR amplification coupled with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J].Methods Mol Med,2005,114(3):59-78.
[5] Aitkek J.Breath figures[J].Nature,1911,86(2172):516-517.
[6] Bai H,Du C,Zhang A,et al.Breath figure arrays: unconventional fabrications, functiona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J].Angew Chem,2013,52(47):1240-1255.
[7] Mcleod E,Nguyen C,Huang P,et al.Tunable vapor-condensed nanolenses[J].Acs Nano,2014,8(7):7340.
[8] Erath J,Cui J,Schmid J,et al.Phototunable Surface Interactions[J].Lang Acs J Surf Coll,2013,29(39):12138-12144.
[9] López GP,Biebuyck HA,Frisbie CD,et al.Imaging of features on surfaces by condensation figures[J].Science,1993,260(5108):647-649.
[10] Hofer RM,Textor A,Spencer ND.Imaging of surface heterogeneity by the microdroplet condensation technique[J].Langmuir,2001,17(13):4123-4125.
[11] Xie L,Wang T,Huang T,et al.Dew inspired breathing-based detection of genetic point mutation visualized by naked eye[J].Sci Rep,2014,4:6300.
[12] PCDuino User Guide (n.d.)[EB/OL].[2013-03-08].http://www.doc88.com/p-9883114996220.html.
[13] Gómez A,Cui?as D,Catalá P,et al.Use of single board computers as smart sensor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J].Proc Engin,2015,132:153-159.
[14] Schweitzer B,Roberts S,Grimwade BW,et al.Multiplexed protein profiling on microarrays by 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J].Nat Biotech,2002,20(4):359-365.
[15] Xie L,Cheng H,Qi H,et al.Nanostructural morphology masterregulated the cell capture efficiency of multivalent aptamers[J].Rsc Advances,2015,5(50):39791-39798.
[16] Muller PA,Vousden KH.p53 mutations in cancer[J].Nat Cell Biol,2013,15(1):2-8.
[17] Duffy MJ,Synnott NC,Crown J.Mutant p53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reatment.[J].Eur J Cancer,2017,83:258-265.
[18] Wen L,Tian Y,Jiang L.Bioinspired super-wettability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J].Angew Chem,2015,54(11):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