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清
摘要:初中生的閱讀心理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學校教育培養(yǎng)初中生閱讀心理學的主要平臺。學校的閱讀心理教育滲透到每一門學科之中,語文教師擔負著促進學生閱讀心理發(fā)展的重要職責。因此,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實踐,對怎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閱讀心理學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構想,以期幫助學生解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心理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95-01
如何保證學生能有效的進行自主性閱讀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不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需要教師的啟發(fā)誘導。應該說,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應被忽略,而是更應加強。那么,在初中語文自主性閱讀中教師應發(fā)揮什么作用呢?中國自古以來就弘揚"文以載道"的文化傳統(tǒng),倡導文學、哲學、史學不分家。目前的語文教學也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的人文素養(yǎng),加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特別是儒家入世思想中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和道家自我進取的意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心理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基于此,筆者認為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閱讀心理學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方面。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閱讀心理學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期,各門學科的教學教師都要重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閱讀心理學的重大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從學生發(fā)展的每一階段來看,中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最為關鍵和迅速的時期之一,也是學生心理具有最高可塑性的時期之一,教育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心理斷奶期"和"風暴期"。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存在著很多心理上的問題,比如:學習壓力問題、全面發(fā)展問題、愛情與性心理問題、無關情緒干擾問題等。這類問題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上的困擾,導致中學生閱讀心理得不到良好的提升,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能力有限,如果學生的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
1.2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了適應社會良好發(fā)展的需要,學校教學不再僅僅是為了傳授學生知識,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當前社會中,學生群體犯罪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學生自殺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學生人群中患有抑郁癥的也逐漸增多,為了使社會能夠得到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身心的良好發(fā)展,語文學科需要擔負起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閱讀心理學,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職責。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閱讀心理學的策略
2.1在文學作品中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學作品中描繪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每一個人物具有他自身不同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走進這些人物,能夠從他們性格特征中學到一些良好的品質(zhì)。"語文課本中的人物形象描繪為學生了解世界、體會思想感情、認識人生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空間,也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心理品質(zhì)提供了形象生動的憑借物。"比如,在《威尼斯商人》這一內(nèi)容中,鮑西婭正直、善良、堅韌不拔、勇敢、智慧,在她身上能夠看到人類的真善美。這一人物是莎士比亞作品中一個富有理想化的人物,讀者在閱讀這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通過塑造這種完美的人物,能夠給讀者傳遞正能量。初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勤于閱讀的好習慣,要讓學生學會從文學作品中得到正確價值觀的指導,這才是閱讀教學的目的。夏洛克這一人物形象是這個作品中最值得品味的人,他雖然有可恨之處,但他也是個可憐之人。在講解過程之中教師不要忽視造成夏洛克悲劇命運的幕后黑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初中生在對一個人進行判斷的時候容易造成思想上的片面和極端,語文教師應當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內(nèi)容,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文學作品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逐漸學會客觀地判斷一個人、多視角觀察和分析一個人。
2.2在閱讀寫作中與學生進行心理的溝通和交流。作文的講解和評價也是滲透閱讀心理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情感,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命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并開展講解和評價。每周的寫作課上,教師可以巧妙的設計一些能夠反映出學生閱讀心得的題目,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寫作,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愛好進行獨立的創(chuàng)作,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選取具有較強代表性的作品在班里講評,讓學生自由地點評,教師適當?shù)倪M行指導和點撥,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如何開展獨立創(chuàng)作。另外,也可以通過師生一起寫日記交流的方式來滲透閱讀心理學內(nèi)容。當然,這個日記不是學生自己的隱私日記,而主要是針對寫作練習設計的。通過交流學生寫的日記,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他們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的認識,對于學生產(chǎn)生的不正確的閱讀心理,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點評讓學生們理解。對于教師所寫的日記,學生都非常好奇,通常會爭相討論。
總之,閱讀這些文章的益處是語言無法匯總的,在形成學生良好健全的人格,豐富學生的精神底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成為作者的朋友、知己,對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心理教育是所有語文教師應當必備的一項基礎技能,也是教師需要承擔的一份責任。學生如同一顆種子,教師充滿愛心的去澆灌他們,指導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方林艷."以寫促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式[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7)
[2]申銀群,唐勁軍.閱讀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立足生活[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2)
[3]鄧主芳.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