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語篇理論角度切入,以語篇理論知識為基礎,分析課堂導入語的三大特點,即目標明確、語言簡短精練、藝術性和可接受性強,論述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語篇主要采用指稱銜接、結構銜接、邏輯銜接等銜接方式,提出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語篇的銜接要注意語言簡潔經(jīng)濟,環(huán)環(huán)緊扣,銜接手段恰當,教學內容突出。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語篇理論 課堂導入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104-02
課堂導入語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重點,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的一段簡短精練的語言。這一段經(jīng)過濃縮和錘煉的語言,卻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課堂導入語,把學生從非學習狀態(tài)拉回到課堂教學中,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因此,課堂導入語對學生要有強大的吸引力,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一、課堂導入語的特點
(一)目標明確。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是為新課程的講授服務的,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確保課程內容講授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課堂導入語的設計要以新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為要素,要與新課內容的一個或者幾個方面相關聯(liá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中學語文閱讀課課堂導入語的時候,要從作者及寫這篇文章時的背景、文章的結構及寫作手法、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喜好等多個方面中選擇出一個或幾個內容作為切入點,來吸引學生關注新課程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每堂課的課堂導入語都是目標明確的,都是圍繞課程要求和教學目標設計的。
(二)語言簡短精練。在 45 分鐘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導入語所占時長一般為 3-5 分鐘是最科學的。要在短短的 3-5 分鐘內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引起學生關注課程內容的目的,課堂導入語言不能拖沓,也不能三言兩語簡單帶過,而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內容濃縮和提煉課堂導入語。
(三)藝術性和可接受性強。課堂導入語要使用藝術性和趣味性強的具有吸引力的語言。在實際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選擇時事熱點、名人傳記、經(jīng)典詩文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者使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增加導入語的藝術性,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目的。由于每個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不同,課堂導入語在設計上不僅要生動活潑,還要通俗易懂,能夠讓所有學生接受。
二、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語篇的主要銜接方式
語篇是由句子組成,把在相同情境下使用的相關句子組合成一篇,并能夠讓閱讀者或者聽者清楚地區(qū)別開語篇和句子的任意組合,這就需要使用語篇銜接來保證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紐帶關系。銜接是語篇之中句子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關鍵性因素。本文結合銜接的基本手段,簡單分析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的銜接方式。
(一)指稱銜接。“指稱”指的就是某些代詞或者名詞在文章中的具體稱述對象。用來指稱事物的詞語叫“指稱語”,所指稱的事物叫指稱對象,充當指稱語的一般是代詞和名詞及詞組。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中經(jīng)常使用到的指稱一般是語篇指稱、時間指稱和地點指稱三種指稱。以地點指稱為例,所指地點可大可小,指示詞使用“這里”或“那里”。例如故鄉(xiāng)的導入語:“故鄉(xiāng)”是個美麗的地方,家鄉(xiāng)的人和景時時刻浮現(xiàn)在游子的腦海中。文學家魯迅先生時常牽掛著他的故鄉(xiāng)。他的故鄉(xiāng)位于浙江省紹興市的一座小鎮(zhèn),那里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才輩出?!澳抢铩敝盖拔某霈F(xiàn)的“浙江省紹興市”。
(二)結構銜接?!敖Y構銜接是對語篇中某一詞語、詞組或小句,通過同語篇中的另一個預設結構的比較,會找本結構中的某些未明確出現(xiàn)的詞語、詞組或小句。結構銜接可以分為替代、省略和同構關系三大類?!闭n堂教學要兼顧所有學生,所以導入語的設計要突出重點,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省略在導入語中出現(xiàn)的概率較小。但是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只是課堂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占用時間少,要求語言簡短精練,所以省略和替代是語文課堂導入語語篇銜接的主要方式,經(jīng)常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出現(xiàn)。
(三)邏輯銜接。邏輯銜接是一種語法銜接,是指句子和段落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而這種關系需要靠邏輯聯(lián)系語來連接。“邏輯聯(lián)系語就是表示多種邏輯意義的連句手段”。邏輯聯(lián)系語一般由連詞或者具有連接意義的副詞或介詞短語組成,位于兩個句子或兩個句群中間,后一句的句首。
三、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語篇銜接的注意事項
(一)語言簡潔經(jīng)濟。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要在 3-5 分鐘內吸引學生注意力,突出主題,引出教學內容,要求課堂導入語簡短精練。在平時的日常交往中,人們經(jīng)常運用到語言經(jīng)濟原則,偏愛更加便捷的表達方式,以追求高效率的交際效果。在課堂導入語的銜接中經(jīng)常使用到經(jīng)濟原則?!笆÷浴笔钦Z言經(jīng)濟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文章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內容或者已經(jīng)明確的主題和對象,在課堂導入語中常常被省略,通過省略精簡了語言,提高了交際效果。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欲言又止,把要說的話說一半,剩下的一半啟發(fā)學生來補充,教師和學生用“拼合”的方式把一句話表達完整,既達到了語篇的銜接,簡化了語言,又實現(xiàn)了對學生的啟發(fā)。
(二)環(huán)環(huán)緊扣。使用合適的銜接方式可以有效加強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語語篇中句子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不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深層的教學內容上也密切相連。例如,正確使用指稱銜接的方式,指代上下文中出現(xiàn)的內容,使當前語句與教學內容精密相連。通過“拼合”把教師和學生互動的話語連成完整的一句話,啟發(fā)學生獨立自主思考,掌握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從而提高課堂導入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選擇“設問”等其他恰當?shù)你暯臃绞?,使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跟課堂教學的其他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語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等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在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向學生拋出,接下來的教學過程就是解答問題的過程。選擇“信息相關”的銜接方式,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語時,對教學內容的信息加工處理,在課堂之初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一個或者多個方面內容產(chǎn)生興趣,主動學習。
(三)銜接手段恰當,教學內容突出。講授課堂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語是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的,通過課堂導入語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語的時候,要采用恰當?shù)你暯臃绞?,使課堂導入語與課堂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突出課堂教學的內容和主題。例如,在設計課堂導入語中,選擇“重復”這種銜接手段,通過使用同樣的結構和詞匯在句中反復出現(xiàn),來突出內容和主題。也可以選擇使用“添加”,對教學內容和重點進行補充說明,來強調內容和主題。
每一個中學生都隱藏著巨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握好每堂課的初始階段,使用簡短精練的導入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位優(yōu)秀教師應該做到的。要在短短的 3-5 分鐘內,成功使用邏輯清晰、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導入語,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并在課前精心設計。
【參考文獻】
[1]韓禮德,哈桑.英語的銜接[M].張德祿,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郭啟明,趙森林.教師語言藝術[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5]劉煥輝.言語交際學基本原理[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6]王元化.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7]張良田.語篇交際原理與語文教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周慶元.語文教學設計[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農(nóng)積勇(1980— ),男,壯族,廣西欽州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欽州市第一中學校長助理,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