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芬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識字教學質(zhì)量直接決定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游戲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語言文字,對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利的條件、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更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興趣,使我們的識字教學情趣化。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生字,在快樂中學會學習。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
如何開展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識字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識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認字能力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識字教學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狗”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展示出各種各樣狗的圖片,讓小學生了解狗的外形、特點等,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適時串起知識鏈條,使識字內(nèi)容由單一引向系統(tǒng)
認一字,識一串,每個漢字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相關(guān)的構(gòu)成系統(tǒng),如部首系統(tǒng)、聲符系統(tǒng),意符系統(tǒng)等,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巧妙地從聲旁、形旁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弄懂一個偏旁的音形義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大批量的漢字。如在執(zhí)教人教版第二冊《識字6》時引導學生認識“領(lǐng)、額、頰、頂”時這樣教的:師:請小老師帶讀生字詞(課件出示新詞,師隨時糾正讀音)。師:這些生字中藏有很多形聲字哦,小朋友們找一找,用上記形聲字的方法來認識這些字。生1:我教大家認識“領(lǐng)”。這個字是形聲字,左半邊的“令”和“領(lǐng)”的讀音有關(guān),右邊的“頁”應該和字義有關(guān)吧。師:讓老師幫幫你。(課件出示:“”)像什么呀。生:像人。師:對!看看,這就是人的腦袋;這就是人的身子,后來它的樣子就變了(課件依次出示“頁”的演變過程)但是意思沒有變,“頁”表示人的———生:腦袋!師:摸摸你的紅領(lǐng)巾戴在哪兒呢?(師示意)這兒是我們的領(lǐng)子,想想“領(lǐng)”跟頭有什么關(guān)系。生:領(lǐng)在頭下面脖子的位置。師:所以它帶有頁字旁。接下來林老師介紹幾個帶頁字旁的字。(課件出示:卡通人物及標示“頭頂、額頭、臉頰”。)大家一起摸一摸這些部位。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頭頂、額頭、臉頰”都在頭上,所以頂、額、頰都是頁字旁
三、擴大閱讀量,讓學生開展生字詞的自主學習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迸囵B(yǎng)閱讀習慣,擴大小學生的閱讀量,不但可以促進他們的品質(zhì)發(fā)展,塑造自己的品性,還能促進課堂知識的學習,做到融會貫通,增加他們的間接經(jīng)驗。閱讀無論是閱讀課外經(jīng)典文章,還是閱讀課內(nèi)教材文章,都會牽扯到一定的生字詞。課內(nèi)閱讀的生字詞,教師會在課堂上講授,學生們一起學習和積累。對于課外閱讀來說,更會閱讀生字詞,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利用查找字典等工具來完成生字詞的學習,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記憶的更為深刻,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基本能力。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轉(zhuǎn)變教學模式,拓展學習路徑,采取適當?shù)姆椒▉硖岣咝W生的識字能力。
四、教給方法,引導探究識字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教師要盡快的“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識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課堂上擺正彼此的位置,學生自主學習才有可能實現(xiàn)。學生在熟讀課文后,老師就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這時,老師就應該有耐心、有創(chuàng)造性地教給學生一些簡便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各路神通,在探究中記憶識字。
1.加一加
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我讓一組同學扮演偏旁,另一組同學扮演另一半字,其他的同學都拍手大唱“找朋友,找朋友,我要找個好朋友”,然后組合在一起指名學生認字,然后再讓臺上的小朋友 繼續(xù)再去尋找還可跟誰組成好朋友。
2.減一減
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例如學習了“百”去掉一橫就是“白”。“多”去掉了一半就成了“夕”。學習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上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
3.猜一猜
就是把字變成一個字謎讓學生來猜。例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獨木橋——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又如在學習“明天”的“明”字時,可以出一道謎語“一邊陰一邊陽,一邊熱一邊涼”讓生猜;學習“活”字時出謎語,舌頭舔水;教“生”字出字謎“牛過獨木橋”。通過這樣的猜字謎游戲,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認識的效果大大提高。
4.講一講
就是讓學生把生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出來。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聽故事,同時也喜歡講故事。如果把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活潑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高興的氣氛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如教學“ 影子”的“ 影”字時,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陽)、京( 京京)、彡( 影子)”,編成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陽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但在教學時應適時點撥、引導,避免學生為了編個謎語,講個故事就硬性把字拆開,硬把各部件編成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故事、謎語。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部分,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以提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