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雅
摘 要:文章結合英語教學,提出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結合心理特點、將心育內容目標化,突破傳統(tǒng)、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反饋、使教學獲得最佳心理效應,以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學業(yè)進步。
關鍵詞:初中英語;心理健康;課堂氛圍;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8-0083-01
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展不平衡的階段,較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在中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共識。目前多數(shù)學校都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充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英語課程標準對于初中英語教學提出的情感目標為:“可進行自我調節(jié),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边@是由英語學科自身特點決定的,記憶單詞、理解文章等,都是學生需要一一克服的難題,想要順利地解決這些難題,學生需要具備堅定的信念。在日常教學中,心態(tài)好且積極主動的學生學習能力都非常強,往往能夠在短時內完成學習任務,對于有一定難度的英語習題也非常樂意與同學一起討論,刻苦鉆研。因此,想要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有必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興趣。如以“Hallo ween”為例,學生對國外的文化習俗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在剛接觸這些內容時,都會覺得十分好奇。教師可利用這一點來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由一些節(jié)日的學習引出Hallo ween,同時請學生搜集一些資料,為接下來的Reading教學做好準備。在Reading課堂上,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隨后通過閱讀課文對這一節(jié)日進行透徹的理解。接下來的Main task學習中,學生就能夠輕松地掌握寫作技巧。此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按照自己收集的材料來介紹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學生表現(xiàn)得都非常積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則需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用鼓勵來代替批評,用督促來代替抱怨,避免對學生造成心理方面的傷害。要通過實例說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可為學生講明學習英語對未來發(fā)展的意義,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正確面對挫折。例如,在教學“Film”一課時,教師就可講述奧黛麗·赫本的成功故事,告訴學生努力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發(fā)憤圖強。實踐表明,不同年齡特點的學生心理特點不同,教師應當有計劃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此便可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提升學生的心理機能。
在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課堂的權威,學生只是被管束的對象。而新型師生關系則要求教師不可以教育者自居,不能以訓斥或向家長告狀的形式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安排,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在英語課堂上,如果采用單調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學習,且很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在課堂上焦慮不安,這些心理問題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信,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當代英語課堂要求教師突破傳統(tǒng),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才能夠給學生一定的心理安慰,由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用英語進行交際,不僅是口語的練習,同時也是情感的交流。假如教師一走進課堂就面帶微笑地問候學生“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boys and girls! Hows your day today”,一節(jié)課結束后用“See you later/tomorrow”向學生打招呼,就能夠實現(xiàn)情感交流,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一些課堂用語,如“Well done!”“Excellent”“Thats interesting”“Im afraid thats not quite right”“Try your best”,或者在節(jié)日時自然地問候學生“Merry Christmas”“What about your holiday”,或者學生指出教師的小失誤時,教師可向學生說“Thank you”或“Im sorry”等,這些都可拉近師生距離,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英語課堂上,除了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外,教師還應當注意學生的反饋,由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要對學生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及時反饋,但難度不能太大,或者太頻繁,否則學生很容易產生焦躁或厭學的情緒,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當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知識后,教師就可以設計難度適中的練習,使學生在反饋、糾正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及時反饋、及時糾正非常關鍵。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多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努力拼搏的決心,由此讓每位學生都保持最佳狀態(tài),獲得最佳的心理效應。
綜上所述,學生只有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借助英語這一學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師的職責。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恰當?shù)貙⑵淙谌氲接⒄Z教學中,如此便可充分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心育目標。
[1]劉艷.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發(fā)動機”保持最佳狀態(tài)——影響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因素及相關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2]陳琴,魯凱玉,宋學萍,葉顯乾,邱兆勇.初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探究學習的實驗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