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芳
摘 要:根據(jù)教育部在2010年頒發(fā)的《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中可以看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yè)教育,要求在整個教育結構和教育布局當中,必須把職業(yè)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高職漢語文化建設作為職業(y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職業(yè)教育建設的重中之重,文學閱讀能力也就成為提高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突破口。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初等教育學院五年制高職學生面臨著成為小學教師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因此針對這類學生提出文學閱讀方面的問題及對策有著非常深刻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閱讀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對策
中圖分類號:H193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10
通過對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初等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宜春幼教”)13、14級五年制學生進行約談、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323份,并通過翻閱、查找文獻資料等途徑,綜合得出該院五年制高職學生文學閱讀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學理論知識薄弱
文學類型大致可分為高雅文學、通俗文學、民間文學三種,然而根據(jù)約談和調查結果顯示,有90%以上的五年制高職學生并不太明晰文學類型的種類和區(qū)別。學校雖有開設文學理論課程,但由于理論知識本身枯燥,加上學生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為薄弱,導致文學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導學生閱讀的作用。
2.偏愛通俗文學,忽略高雅文學、民間文學
通俗文學是大眾文化的一種常見狀態(tài),是由文人所創(chuàng)造的、以大眾傳播媒介為載體、按照市場機制運作的,旨在滿足讀者的愉悅性消費的商品性文學,包括青春文學、言情小說、玄幻小說、耽美小說、動漫、懸疑、推理、名人傳記等,這些書籍文字淺顯易讀,推廣性強,其中一部分帶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因此在學生之間流傳甚廣,甚至欲罷不能,人數(shù)比例達到了73%,其中50%的同學只看通俗文學。高雅文學是一種典雅、正統(tǒng)、純粹的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文學類型,是學習語言、積累材料、提升思想的典范。對于正處在學習階段的五年制高職學生來說,高雅文學應該是他們平日閱讀的對象,但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25%的學生會看高雅文學。民間文學是民眾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傳統(tǒng)和語詞藝術,包括神話、史詩、民謠、民間故事等,閱讀人數(shù)比例只有2%。
3.閱讀書目來源沒有質量保證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五年制高職學生的閱讀書目主要來源于手機App推送、微博推薦、百度搜索、微信公眾號推送、同學推薦、教師推薦、書店、圖書館隨意搜索,來源可以說非常廣泛,且大多數(shù)來源于網(wǎng)絡平臺。這些網(wǎng)絡平臺推送的書目大多數(shù)屬于通俗文學類型,通俗文學有很強的市場適應性,緊緊跟隨大眾的腳步,深諳大眾的口味,比如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然而這本小說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內涵、“三觀”的建立沒有很大的用處。
4.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五年制高職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14%的學生每天參與閱讀,73%的學生只是偶爾閱讀,13%的學生從來不閱讀,這些閱讀的學生里,有53%的學生閱讀時間低于一小時。按一個學期作為單位計算,有19%的學生閱讀3本以上,71%的學生閱讀1~3本,8%的學生幾乎不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完整閱讀完一本書的只有41%,大致能看完的有47%,隨意翻閱的有12%。這些數(shù)據(jù)都清楚反映出,幫助學生建立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迫在眉睫。
5.閱讀目的多樣化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五年制高職學生對于為何閱讀有著多樣化的理解,愛好看書的有63%,為擴大知識面的有60%,打發(fā)時間的有63%,多種目的都有的是95%,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有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認為在無聊的時候用看書來打發(fā)時間并且又能擴大知識面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但是,閱讀到底有什么樣的價值和意義,大多數(shù)學生也不能給予非常明確的表述。
五年制的學生并不是不閱讀,而是閱讀典范的文學著作太少,也就是高雅文學的閱讀量少。相比通俗文學而言,高雅文學語言規(guī)范、文辭嚴謹、“三觀”明確、情感濃厚、思想端正。民間文學雖然也和通俗文學一樣淺顯易讀,但是比通俗文學少了一些與時俱進的趣味性與娛樂性。高職師范生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就必須提升文學閱讀能力,也就是說,減少通俗文學的閱讀量,增加高雅文學、民間文學的閱讀量。多閱讀高雅文學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有助于培養(yǎng)情感道德素養(yǎng)和高尚的情操。高雅文學以終極性的精神探求和有深度的藝術嘗試為特征,具有高雅的文化追求,力求反映生活面貌,表現(xiàn)真情實感,啟迪讀者關注人生的嚴肅問題,去思考真理和良知。
(2)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高雅文學是一種非功利性的文學,相比通俗文學、民間文學而言,高雅文學“三觀”明確,具有強烈的藝術使命感。
(3)有助于提升思想內涵,關注人文情懷。高雅文學具有深層意蘊,擁有作者最真摯的思想感情,是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傲視曠達的人生豪情,崇高的獻身精神,不離不棄的堅韌品質,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等等,都在無形中進行熏陶感染,讓讀者的感悟提高升華,去關注人本身和生命的意義。
(4)有助于提升語言文字功底。高雅文學語言規(guī)范,在遣詞造句、結構安排、形象描寫、意境渲染等方面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接受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并在實踐中操作使用。
五年制高職學生平均年齡在18歲,處于學習和發(fā)展的黃金期,也是“三觀”建立、語言文字和情感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思維活躍,可塑性很強,內心渴望獲取更多的知識,渴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欣賞,但是識別能力差,理論基礎薄弱,行動散漫。因此,要想幫助這些學生開啟文學閱讀的新姿勢,就必須開發(fā)出一條通往文學閱讀的新道路。對策如下:
1.學校方面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苯魇〗處熃逃▽?疲┱n程標準(試行)本提出,“大學語文課程目標的定位應基于三點: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熏陶、語言表達的運用。具體的課程和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表達,為學生的素質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事實上,宜春幼專的教師工作量很大,完成本職工作已經是超負荷狀態(tài),因此在文學閱讀上給予學生的關注就非常少,教師都寄希望于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然而學生畢竟年幼,選擇判斷能力很容易受市場、網(wǎng)絡的誘惑,導致文學閱讀書目的選擇偏向于通俗文學文本。針對這種情況,在對學生進行訪談時,有82%的學生認為開設文學閱讀課程很有必要,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時間去進行文學閱讀。
2.教師方面
(1)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職業(yè)人才觀。五年制高職學生文化功底不一,定向生普遍學習能力強,非定向生偏弱。根據(jù)訪談,有些教師態(tài)度非常極端,偏愛定向生,認為這些學生基礎好,將來是教師,會主動學習,所以不需要閱讀書目推薦;反感非定向生,認為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大多數(shù)課后不會學習,愿學習的會主動學習,所以也不需要閱讀書目推薦。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因此,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職業(yè)人才觀,把每一位學生都看作人才去培養(yǎng),積極推薦閱讀書目,豐富他們的精神食糧,幫助他們去品讀,并且適時地加以指點和引導。
(2)教師應推薦文學閱讀書目。對于文學閱讀書目的來源和是否希望教師推薦書目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83%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推薦文學閱讀書目,給予一定的閱讀方向,13%的學生表示無所謂,4%的學生覺得不需要,54%的學生表示教師在課堂上推薦過書目并寫出了具體推薦書目,23%的學生指出教師有推薦,但是已經不記得,23%的學生則說沒有推薦。在教師推薦過哪類書籍的數(shù)據(jù)顯示,推薦的大多與教育類有關。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幫助學生進行良好的文學閱讀的重要意義,應當在上課的過程中,根據(jù)所教課程的特點,推薦明確的文學閱讀書目,幫助學生確立文學閱讀動機,幫助學生激發(fā)內心需求,從而實現(xiàn)文學閱讀的教化、審美、娛樂功能。
3.學生方面
(1)提高認識,轉變閱讀觀念。五年制高職學生應當正確認識文學閱讀尤其是閱讀高雅文學的作用,克服把文學閱讀僅僅作為休閑娛樂打發(fā)時間順便充實自己的想法,將閱讀上升到一個高度,借用文學閱讀,全面發(fā)展自己,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格。
(2)開拓閱讀空間,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五年制高職學生作為職業(yè)技術人才,除學習專業(yè)知識外,還應具有寬闊的知識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廣闊的閱讀空間。所以,學生除了廣泛接觸通俗文學以外,還應當多閱讀高雅文學和民間文學,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習慣,時間盡量堅持在1小時以上,讓文學閱讀真正地發(fā)揮出它的社會功能和價值。
(3)明確文學閱讀目的,掌握文學閱讀方法。文學具有教化功能、審美功能、娛樂功能,五年制高職學生大多數(shù)只關注文學的審美娛樂功能,忽略教化功能,而教化功能是對道德情操、精神氣質等產生影響以后,進一步對社會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產生影響的功能,這也是五年制高職學生所需要的。因此,五年制高職學生應當明確文學閱讀目的,對文學閱讀的數(shù)量、質量、范圍、時間、類型等幾個方面做出分析判斷,從而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時,要有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在閱讀結束之后做出總結,能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能夠清晰、流暢的表達。通過文學閱讀,最終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情感道德素養(yǎng),以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當今社會,有很多高雅文化大眾化的典范,比如“漢字書寫大賽”“成語英雄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等,充分利用了大眾傳媒的方式將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文化展示在大眾面前,不僅是視覺、感官上的刺激,也無形中發(fā)揮了高雅文化的功能和責任。但是市場導向于通俗甚至低俗,需要我們的學生學會篩選、抉擇,在學校、教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正視并且正確地進行文學閱讀,進而健康、茁壯地成長為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進竟,胡曉勤.以提高正能量灌輸有效性為目的培養(yǎng)高職學生閱讀習慣研究[J].好家長,2017(11).
[2]孫雪嬌.新媒體對高職學生文學閱讀的影響分析及對策——以遼寧廣告職業(yè)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