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
隨著人們對于護理人員服務要求的增加,而門診護理人員每日實施的導診工作量巨大,導致在面對患者時,將負性情緒帶入與患者的交談中,增加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的概率[1-2]。因此,在門診導診護理中,有效、科學、合理的實施現(xiàn)代化的護理管理理念,為患者營造一個高質(zhì)量、安全、優(yōu)質(zhì)服務的門診就診環(huán)境,已成為當今門診護理管理的目標[3]。本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實施互動加不定期走動式管理方式,觀察組的50例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明顯得到提升,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為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門診收治的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40.62±3.6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40.34±3.53)歲。我科一共18名護師,1~5年的有2名,5~10的有10名,10年以上的有6名,2名副主任護師,4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2名護理員。本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中均不存在嚴重意識障礙、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本院科室對本次研究屬于知曉狀態(tài),所有的患者對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調(diào)查表、實驗數(shù)據(jù)及護理操作模式等知情,在知曉本次研究的前提下,自愿參與。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在本院科室治療期間實施最為普遍的護理管理方式,觀察組的患者,則在普通護理管理方式的基礎上,采取互動加不定期走動式管理方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制定門診導診質(zhì)量標準:為了提升門診導診護士的工作質(zhì)量,首先要定制護理工作中的護理質(zhì)量標準,標準的制定應根據(jù)醫(yī)院的具體情況與門診導診的工作量。在標準實施后,應結合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差錯及制度缺陷進行調(diào)整,同時對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優(yōu)化[4-5]。②走動式管理:在門診開展三級護理質(zhì)量控制體系,在門診護理人員中選取高年資的護理人員作為質(zhì)控小組組長,實施護理部-護士長-質(zhì)控小組的管理體系[6]。護理部的工作人員應定時定期對門診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評估,對于監(jiān)督評估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及時的對門診護士進行指導,對其進行指導工作時,應注意使用和氣的語言及態(tài)度,針對門診工作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護理部應與護士長進行溝通,幫助護士長解決問題,對門診部門的護理工作質(zhì)量進行嚴格的審查與評估[7]。在每天工作中,護士長應加強對質(zhì)控小組的工作管控,及時的通過現(xiàn)場指導對小組的工作進行指導[8]。③互動式管理:質(zhì)控小組應每日、每周及每月對門診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匯總報告,由護士長與小組成員進行互動,相互討論工作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于工作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護士長與護理部進行互動式討論,將管理中的各種疑難雜癥妥善解決,從而提升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9-10]。
1.3 觀察指標 在實驗研究結束后,護理人員將科室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發(fā)放至參與實驗研究的每位患者,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護理服務、護患關系等內(nèi)容進行評估,按照百分制進行評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門診導診工作質(zhì)量評價方式:在實驗時間結束后,由醫(yī)院質(zhì)控小組對門診導診20名護士的工作進行評估,主要對護士進行分診的正確率、導診的正確率以及對患者的服務態(tài)度、護理安全管理等。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zhì)量越好。在患者填寫完研究調(diào)查表后,護理人員將所收集的護理實驗研究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門診導診的工作質(zhì)量評分及門診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程度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以a=0.05為檢驗水準,分析兩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護理管理方式后的工作質(zhì)量,采用SPSS 22.0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分析,P<0.05,本次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6.52±2.24)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82.48±2.53),采取互動加不定期走動式管理方式的觀察組門診導診的工作質(zhì)量評分(97.48±1.42)明顯高于采取普通護理管理方式的對照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zhì)量評分(83.51±2.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門診是醫(yī)院十分重要的科室之一,對整個醫(yī)院的社會形象與經(jīng)濟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門診導診護士的主要工作是將門診患者進行有效的分離,指導患者進行就診,以減輕患者過多帶來的壓力,促進門診工作的順利進行。門診導診護理人員的工作質(zhì)量與護理服務水平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對門診導診護理管理,對提升護理工作質(zhì)量與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jù)所實施的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制度實施的準則,讓科室的每位護理人員按照制度規(guī)章實施日常工作,互動式與走動式管理方式主要是強調(diào)在護理管理中的三級管理,通過加強互動、傾聽、指導、協(xié)助,在實施互動式管理方式中,質(zhì)控小組組長定時定期向護士長匯報工作,再將工作中的疑難雜癥匯報至護理部,由護理部實施互動指導,有效的解決門診導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提升門診工作質(zhì)量評分;在走動式護理管理方式中,質(zhì)控小組定時定期對門診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匯總報告,護士長與質(zhì)控小組中的護士相互溝通,了解工作進展,商量工作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于工作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護士長可以與護理部工作人員進行互動式討論,將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商量而得到有效的解決,從而提升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在本次論文的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的管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atient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綜上所述,在門診導診護理工作中采用互動加不定期走動式管理方式,患者到院就診時,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得到提升,門診導診的工作質(zhì)量明顯得到提升,值得在本院門診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崢,倪嘉偉,覃蕾,等.專科導診護士在放射科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5):155,157.
[2] 紀象芹,王曙霞,孫長華.護士長走動式管理在門診導診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6,35(2):177-178.
[3] 李玉琴,姜永香,顧雙雙.走動式管理在門診導診護理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80):355.
[4] 黃愛金.門診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健康指導[J].當代醫(yī)學,2015,21(32):78-79.
[5] 劉劍.門診導診崗位說明書在門診護理服務滿意度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4,20(12):108.
[6] WJ Bao.Nursing--serving for the society(the establishment of outpatient nursing advisory and home care services in Shanghai,China)[J].Oncology nursing forum,1900,14(6):63-65.
[7] T Kado.Consultation service by nursing personnel at outpatients clinic. Four public health nurses talk to patients in the home care service[J].[Kango]Japanese journal of nursing,1993,45(11):40-45.
[8] ROLE of hospitals in ambulatory and domiciliary medical care;second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Care[J].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echnical report series,1959,17(6):1-32.
[9] AG Golden,MA Silverman,SB Issenberg,et al.Addressing the Shortage of Geriatricians:What Medical Educators Can Learn From the Nurse Practitioner Training Model[J]. Academic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2015,90(9):1236-1240.
[10]MM Anderson,BA Glasser,MJ Manning.Nursing and social work roles in cooperative home care and treatment of the mentally ill[J].Nursing outlook,1963,11(1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