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現狀進行深入的調查與分析,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內容、形式、功效、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思考,對選修課程從理論到實踐、教師到學生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期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設置、教學及學生發(fā)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高中;語文;選修;思考
選修課程的出現,使高中語文的課程安排、內容選擇、形式方法、理念策略等方面發(fā)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特別是素質教育和高考期待雙重作用下,選修課程更加顯性,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從價值意義上說,不僅是與必修課程的“分量”平分秋色,而且對學生的發(fā)展在某些方向上更具有關鍵性的、決定性的作用。
但,也必須要理智地看待選修課程,科學地分析其功效與不足,正確地選擇內容與方法——經過對當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筆者結合實踐進行了系統(tǒng)思考。
一、 選修課程的對位與錯位的思考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分為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16種。
1. 選修課程的對位
從內容上看,選修教材確實在努力貫徹新課標理念和要求,盡可能照顧到了高中學生語文素質建設的全面性和綜合性。16種選修課程,分別從不同方向“盤活”了語文教學資源??梢哉f縱貫古今、橫跨中西,關照文體、兼顧應用,雅有諸子經典、“俗”及戲劇民俗,如同一個語言文學的“大觀園”,包羅萬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豐滿、豐潤的語文學習素材。課程的設置更多關照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建設、關照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多樣性、關照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些課程與必修課有一定關聯性,但又遠遠跳出必修范疇,對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拓展其文化視野、培養(yǎng)其學習習慣、熏陶其文化素養(yǎng)、發(fā)展其人文素養(yǎng),都是具有顯見作用的。
2. 選修課程的錯位
但,也應該看到,這套選修課程與高中生能力素質與發(fā)展需求并沒有完全精準對位。這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指導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比如數量過大、結構復雜,這給師生帶來了選擇性困擾——在學完必修之后,學生很快就要面臨高考,在有限時間內,面對眾多選修課程,修什么、棄什么?學多少、學多深?這些糾結甚至伴隨了師生整個選修過程。再如,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對高中生來說有些過于學術化和專業(yè)化,其深度和廣度部分超出了高中生所能接收的范圍。對素養(yǎng)建設方面,指向也出現了泛人文化的傾向。這樣,以強調學生自主為本的課程,反而使學生失去了自主的條件和興趣。
二、 選修課程的選擇與修習的糾結
無論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設置初衷是如何的,但,高考,是一個躲不開的話題。面對高考內容與方向的相對確定性(內容、結構、題型)和選修課程目標的綜合、全面性,師生如何選擇、如何修習——糾結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1. 選擇上的糾結
選修課程的設置,其本意當然是為了在學生基礎發(fā)展目標前提下,滿足個性發(fā)展需求,支持自主發(fā)展的目標。也就是說,理論上應該是由學生自己按個人喜好和興趣取向來選擇。但,一方面,面對眾多選項,高中生大多缺少獨立判斷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對高考的客觀需求和教師輔導的可操作性需求,教師和學校通常會代替學生選擇。這樣,在選修上,學生其實基本喪失了選擇權。那,對學生的自主性、個性的發(fā)展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呢?是犧牲個性還是犧牲成績?——這其實也不能說是教師的“獨裁”,而是在時間緊迫、目標確定(短期高考目標)、師資緊缺等各方面因素下,無奈,也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2. 修習上的糾結
對于選修課程的輔導與學習,如果教師和學生處理失當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和高考結果。有些教師形容“選修課程的教學,是在雞蛋上跳舞”,無論是影響學生的素質建設,還是影響高考的成績,都是無法接受的。面對這個糾結,師生一般都會選擇最實際、最功利的修習策略——指向高考。
調查中發(fā)現,教師很難按課標要求完全開足選修課——面對龐雜的任務目標,通常會采用兩種策略來處理。
一是放棄“自主”和“個性”,選修按必修的方式來進行,按高考的內容、題型,從選修課程中選擇與高考關聯度高的內容進行教學。跳躍式選修,從各種選修教材中只選擇經典的、關鍵的文本,躍進式教學,對與高考“無關”的內容則絕不糾纏。二是將選修當作必修的輔助資源。必修與選修同步,講授必修的某一板塊時,把選修中的相應板塊拉過來,以選修內容為必修深化和拓展的資源。第二種策略,在當前學情下,不失為一種可選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學業(yè)和素質的發(fā)展。
總的看來,師生在選修課程上的“急功近利”和選修課程編撰的“立足長遠”,初衷和立足點都是應該肯定的。但就當前的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設置以及實踐來說,還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解決之道,我認為有四:一是精簡選修課程結構,二是進一步改革高考制度,三是強化師資力量建設,四是提升學生自主發(fā)展素養(yǎng)——當然,在現態(tài)下,各方還需要些耐心和磨合。
參考文獻:
[1]方奮燦.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的現狀與反思[J].大觀周刊,2011(43):89-90.
[2]殷飛.新課標視野下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困惑與抉擇[J].語文教學之友,2008(1):17-19.
作者簡介:
趙鳳琴,甘肅省武威市,武威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