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洞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充滿神秘的地方。歐洲人認為洞穴是通向地獄的通道,藏民認為洞穴是邪惡的地方,從不輕易進入??蛇€是有人不信邪。2018年6月23日,一支名為“野豬”的12名泰國少年足球隊在教練帶領下,進入了一處地形復雜,全長超過10千米且迄今尚無人走完全程的洞穴。他們進入洞穴時,洞穴內(nèi)是干的,但后來因突降暴雨引發(fā)洪水,導致他們被困洞中。
在失聯(lián)9天后,好消息傳來,這支球隊12名隊員和1名教練全都活著??墒牵绾螏ьI他們穿越近6千米長,能見度為零且充滿大量積水的山洞,成了一個難題。
為什么會如此復雜、如此困難呢?那得從洞穴的形成講起。
許多萬年前,那一帶被汪洋大海淹沒,海底沉淀了大量的石灰質(zhì),形成了很厚的石灰?guī)r,由于地殼運動,石灰?guī)r從海底升起形成了陸地。這些石灰石能溶解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里,如果把二氧化碳從水里趕掉,又出現(xiàn)石灰石的白色沉淀。
每當下雨之后,山上的雨水順著溪洞,沿著江河,百川歸海。二氧化碳總是雨水的伴侶,它們流過的地方,就會溶解一些石灰石,日積月累,就像雕刻師的刻刀一樣,慢慢地在巖石上刻出一條條不規(guī)則的印跡。年老的石灰?guī)r被侵蝕得千瘡百孔,成了洞穴。
讓我們做個實驗,模擬一下洞穴是如何形成的吧!
一塊黏土、糖塊、清水。
1.將黏土壓扁。
2.把糖塊粘在黏土上。
3.用黏土將糖塊包起來,露出其中一塊糖的一角;
4.將黏土團放在水里。
5.等待一段時間后,打開黏土團。
你會看到,黏土團里面的糖塊不見了,原先放糖塊的地方留下了一個個的小坑。
其實,糖塊就像巖壁中的軟質(zhì)巖石,黏土團就像巖壁中的硬質(zhì)巖石。當雨水從硬質(zhì)巖石中滲透穿過時,就會溶蝕掉硬質(zhì)巖石中的軟質(zhì)巖石,久而久之,洞穴就形成了。
洞穴形成后,巖石中的水流在滲入洞中后,由于溫度和壓力的改變,水中的鈣離子濃度過大而產(chǎn)生逆向反應,即水中的鈣離子和重碳酸根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鈣。這些碳酸鈣在洞頂、洞壁和洞底等部位沉積下來,便形成了各種形態(tài)的鐘乳石。
明白了這些科學道理,再進行洞穴探險時,就應該更加小心謹慎,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