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因神經系統(tǒng)失調影響到大腦功能而引致的發(fā)展障礙。我國目前約有164萬自閉癥兒童,并且有明顯上升趨勢。對于治療自閉癥的研究仍然在繼續(xù),音樂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音樂可以敲開封閉的心靈,疏解憂郁苦悶的心情,甚至還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靈治療。自閉癥患者聽到音樂身體就自主地跟隨著節(jié)拍搖擺,天生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有很多自閉癥患者對音樂的靈敏與喜愛程度遠遠超過很多正常孩子。這種自閉癥患者與音樂之間的交流印證了音樂與他們之間的特殊紐帶關系和親密默契程度,用音樂這種孩子喜歡的方式帶給他快樂滿足的內心需求,教給他們創(chuàng)造快樂的能力。用這樣的交流增進了與外界和人之間的感情,打破了自閉。
【關鍵詞】心理調節(jié);鋼琴;自閉癥修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自閉癥的概念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專家萊奧·坎納于1943年首次提出。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因神經系統(tǒng)失調影響到大腦功能而引致的發(fā)展障礙,癥狀在三歲前出現,患者多為兒童,分布在許多國家,不分性別、種族或社會經濟地位,其特征為社交互動能力缺失,言語和非言語溝通困難,行為、興趣和活動有限和重復。我國目前約有自閉癥兒童164萬,并且有明顯上升趨勢。到目前為止,這種病仍然無法找到病因,但可以確定是 “多因素致病”,即每個孩子致病原因都不同,是由存在于多層次和多種程度的許多顯著癥狀組成的。
自閉癥的主要特征包括溝通障礙(不會交流)、語言障礙(人稱代詞混亂,鸚鵡學舌)、聽覺障礙、行為刻板、對外界反應異常。影響孩子們的身體、心理和情緒?;疾〉暮⒆油钤谧约悍忾]的世界里,不能或不愿主動與人交流。遺憾的是,目前尚無可完全治愈自閉癥的任何有效醫(yī)療手段,對于治療自閉癥的研究仍然在繼續(xù),早發(fā)現、早干預、多手段同時作用的原則也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認同。音樂就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
音樂是一種符號,用于表達我們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音樂是有目的和內涵的,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通過音樂,可以抒發(fā)情感并帶給人美的享受。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松,好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避免因自律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音樂可以敲開封閉的心靈,紓解憂郁苦悶的心情,甚至還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靈治療。
自閉癥的溝通障礙有多種表現。他們除了表情,肢體動作之外就沒有了其他表現情感和與人溝通的方式了。音樂此時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嘗試運用專業(yè)的音樂治療系統(tǒng)方法對特殊的自閉癥患者進行試驗性幫助,也逐步起到了一些作用。有個自閉癥患者叫周周,他在很小的時候經常突然哭。這種情況發(fā)生數次后細心的爸媽找到原因——聽同樣一首歌曲。這說明他已經對音樂有明顯反應。老師們嘗試給他定期播放各種舒緩的歌曲,之后慢慢地他每次都能安靜下來,從開始的哭泣反應逐步轉換成靜靜地享受聆聽。音樂帶給他心靈上的安撫更勝于家長和老師的言語,也更加容易接受。也有些自閉癥患者不會說話,但歌曲的旋律卻哼唱得絲毫不差。這不得不說也是音樂和他們幼小的心靈有了碰撞。也有自閉癥患者聽到音樂身體就自主地跟隨著節(jié)拍搖擺,天生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等,……。有很多自閉癥患者對音樂的靈敏與喜愛程度遠遠超過很多正常孩子。這些種種自閉癥患者與音樂之間的交流,印證著音樂與他們之間的特殊紐帶關系和親密默契程度。有這樣一個自閉癥患者叫昊昊,是個5周歲的男孩,被診斷為自閉癥和多動癥。昊昊喜歡音樂,愛唱歌,會唱好多歌曲,包括很多英文歌,甚至還能哼鋼琴曲。很多歌唱得相當好。他節(jié)奏感很強,從來沒有這方面的學習,竟然能打對較難曲子的節(jié)奏(這是很多正常的小孩,甚至成年人都做不到的)。每次看到教室的琴就沖上去,唱著音符,按著琴鍵。于是老師開始讓他學習鋼琴。他學得很認真也很積極主動,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快樂。有時雙手抓著老師的胳膊,深情地望著老師,這是他從來都沒有過的舉動。此時我們能感覺到他的心情,興奮與激動溢于言表。用音樂這一種孩子喜歡的方式,帶給他快樂,滿足了他的內心。教給他創(chuàng)造快樂的能力,用這樣的交流增加了與外界和人之間的感情,打破了自閉。
語言交流是大多數自閉癥孩子很難克服的困難。如此我們與之交流的這條通道就封閉了。音樂是通向人們感情世界的另一條通道。用這條通道來溝通,甚至少數人表現出驚人的音樂感知與記憶能力。音樂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它某種程度上能超越語言去表達。愷也是這樣一個例子,12歲的他是一個中度自閉,智商不高的孩子。能懂得生活中簡單的話語,但對于“不”、“多”和“少”、“前”和“后”,“左”和“右”這類的詞依然分不清。起初他身體協調控制能力不好,走路笨拙,他彈琴鍵很沉。我們開始慢慢教他力量的控制,然后手指間的協調能力,再然后雙手的協調能力,接下來練習邊看譜子邊彈琴的手眼協調能力……。經過四年的努力,愷鋼琴現在是在校學生里最好的,學琴也是最快的。每次學會一首新曲子,都能看到愷燦爛的笑容。是音樂給了他們長足的進步,是音樂給了他們成就感與滿足感。
音樂不僅改善了自閉癥患者,還能給予孩子親屬面對外界的勇氣和力量。“孩子11歲了,別看這么多年了。我也是到今天才愿意,才敢在別人面前,在媒體前承認我的兒子是自閉癥。”這是自閉癥日孩子們表演之后,愷的媽媽說的一句話。那天,愷為大家表演的是鋼琴演奏,表演很成功。觀眾的掌聲非常熱烈,持續(xù)了很久。孩子有如此的成就,能讓大家都認可和贊揚,給了這位媽媽敢于面對別人的勇氣。壓在心里十一年的石頭,此時,也不那么沉重了。能幫到愷的家庭作為老師自己也感到很欣慰,4年的付出終于有了收獲。幫他建立了自信,讓他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帶給家長更多的希望,讓他們有勇氣來面對自閉癥。
也許不能把這些孩子變成按常規(guī)標準衡量的優(yōu)秀表演家,但可以努力讓他們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接著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音樂來與外界溝通?,F在做的還遠遠不夠,音樂有歡快的,悲傷的,有激昂的,安靜的。教會他們體驗感受不同的音樂,并且通過自己演奏各種類型的樂曲傳遞自己的心情,用音樂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思想,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希望通過音樂幫助他們走出孤獨世界。這些成功的實例都在證明,自閉癥并非無藥可救。通過音樂這劑良藥,相信更多的自閉癥患者會走出陰霾,擁有和很多孩子一樣美好的藍天。讓更多的人通過音樂更加了解和關注自閉癥患者,讓全社會都給予他們愛的理解。
如今,社會各界對自閉癥孩子的關懷越來越多,關注他們未來的好心人也越來越多。文化知識和生活基本技能的傳授是學校給予他們進入社會的基石,但是最讓大家擔心的還是與社會群體的溝通問題。為了引導自閉癥患者多開口、多交流,運用音樂干預的效果也越來越顯著。音樂像是一位天使帶領他們沖破自我禁錮的牢籠。
作者簡介:張敏娟(1981—),女,漢族,山西省音樂舞蹈曲藝研究所編輯部副主任,研究方向:鋼琴教育、音樂及戲劇戲曲學等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