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教育的鑰匙;文化,是教育的收成。本文將從兩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語言;教育;結語
談談語言的節(jié)奏
——《風雅注說》結語之三
簡明,是語言的共同追求。簡明靠什么?節(jié)奏。節(jié)奏是什么?停頓。明快的節(jié)奏,一呼一吸,容不下累贅的辭藻,和無停頓的長句。
漢語節(jié)奏,源于《詩經》,一脈相承,至于明清。四言為主,六言為輔,一、二、三、四、五、六、七,止于八,過八者鮮?!对娊洝肥窃姡瑸榱艘艄?jié),多用語詞。語詞功能,各種各樣。理好語詞,就成散文,代表漢語節(jié)奏,幾千年下來,直至明清白話小說,實質未變。緣于復音詞增加,漢語節(jié)奏,不斷加長,上限在14言,過者不多,《紅樓夢》可為代表。這種加長,出于自然,未傷傳統(tǒng)節(jié)奏。傳統(tǒng)節(jié)奏,體現漢語特色,毀于白話文。
英語節(jié)奏,類似漢語。雖則句長,節(jié)奏不長,停頓含在句中,不用標點。明快的短節(jié)奏,使它語文合一。英語多姿多彩,表現力強。漢語要是活學,可以豐富自己的句式,而不傷及自己的節(jié)奏。死學,就成白話文,句成長拱,傳統(tǒng)節(jié)奏,蕩然無存,語文合一的初衷,付諸東流,結果,它只能茍活于書面,無能于口語。平常說話,無人用它。它熏陶出的小學生,說起話來,纏綿無力,像患語言的帕金森癥。
漢語英語,風格不同,節(jié)奏相似。相似在實質,不在形式。英漢互譯,要是節(jié)奏到位,有益無損,兩全其美。翻譯要求信、達、雅。雅,主要指節(jié)奏。節(jié)奏見地道。英譯漢,須是漢語節(jié)奏,化自英語。漢譯英,須是英語節(jié)奏,化自漢語。死譯,則有白話文和So long, no see(長久不見),使雙益變成雙損。
白話文必須改造,使節(jié)奏回歸傳統(tǒng)。解決辦法是,用漢語散句,化解白話文長句,使長拱變成連拱,從而保證漢語固有的節(jié)奏。為了控制節(jié)奏長度,表義能用單音詞,不用復音詞,除非節(jié)奏美需要。語言的節(jié)奏,是力量和優(yōu)美的要素,功能賴之。
談談教育的誤區(qū)
——《風雅注說》結語十二
教育,強國之本?,F代教育,有三大誤區(qū)。
1. 人才。教育需要精英。1949年以前,七討飯,八教書,教育難得精英。1949年以后,差生讀教育,好生讀理工。改革開放,教育火爆,爆在錢,不在學。這是一條不歸路。
2. 改革。民國前后,開始改革,改來改去,如夏丏尊先生所說,池塘方改圓,圓改方,始終不關心水。水是什么?科學精神。它哪來?來自人才,來自精英人才的頭腦。高瞻遠矚,真知灼見,有實質內容。改革,思想先行。思想需要醞釀。心血來潮,照虎畫貓,只能添亂。亂的后果,是澡水嬰兒,一起潑掉,如廢科舉、罷讀經。學子受折磨,害國害民。
3. 施教。以白話文教文字,是最大的誤區(qū)。一個生字,學于經典,跟學于白話文,大不一樣。前者言簡意賅,能舉一反三。后者不行。漢語的強勢在:音、形、義三位一體的字(詞),及其語法式的雙字組合(詞組)。那是拼音文字望塵莫及的。漢字的弱點在表音,注音是好事。文字革命,到此為止。文盲眾多,緣于貧窮,非文字之故。漢字是金飯碗。識字千五,不為文盲。施教得法,初小就能實現。關鍵在教材。
教材選文,語言第一,思想第二,藝術第三。語文教學的任務,是識字造句,會讀會寫,即語言能力。漢語的三個里程碑是:《詩經》《左傳》《史記》。三者行文,最見語言能力。選文當依此,合者,留,不合者,去。唐詩宋詞,重在藝術,非交際語言,宜為編外,余可類推。
教材選文,要重節(jié)奏。節(jié)奏,體現語言特色。漢語散句,最合漢語節(jié)奏。《詩》,美在散句,后人只見音節(jié)之美,買櫝還珠?!对姟?,理好語詞,就成散文,代表漢語節(jié)奏,四言為主,六言為輔,一、二、三、四、五、六、七,止于八,過八者鮮。幾千年下來,直至明清白話小說,實質未變。緣于復音詞增加,漢語節(jié)奏,不斷加長,上限在14言,過者不多,《紅樓夢》可為代表。這種加長,出于自然,未傷傳統(tǒng)節(jié)奏。傳統(tǒng)節(jié)奏,毀于白話文。
教材選文,要重語法。漢語語法,盡在《詩》中。語言的規(guī)律(語法)是自然的。任何語言都有“五臟六腑”,即:主語,謂語,表語,為“臟”;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為“腑”。“臟”者,主也。主謂,主表,關系平等?!案闭?,輔也。賓語,輔助動詞;定語,輔助名詞;狀語,輔助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補語,輔助動詞、賓語、主語。語種的差別,不在“臟腑”,只在構成“臟腑”的材料與方式。語法,“臟腑”是綱,材料與方式是目。綱舉目張。語言發(fā)展,目變,綱不變。小學課本,當有語法大綱,簡明的,實用的,能指導閱讀與造句的。
當今中國,最迫切的,不是研究上古語音,而是研究上古語法,特別是《詩》的語法。遺憾的是,前者繁茂,后者荒涼,無助于現代漢語?,F代漢語,非常不幸,傳統(tǒng)語法,受到歪曲,傳統(tǒng)節(jié)奏,蕩然無存,傳統(tǒng)語言,束之高閣。
白話文必須改造,使節(jié)奏回歸傳統(tǒng)。辦法是:以漢語散句,化解白話文長句。時代需要傳承先秦口語的白話。代代人以《詩》啟蒙。這個歷史經驗,不可輕視。教育,需要《詩》來拯救?!对姟罚枰Z法來正讀。本來面目的《詩》,將是最好的漢語教材。那里,有的是語言的預制件,和篇章結構的技巧。民族語言,文學瑰寶,莫過于《詩》?!对姟返淖匀话l(fā)展,是教材的正確方向。
全盤否定舊式教育,以白話文取代“四書五經”,得不償失?!八臅褰洝?,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華文化的精髓,漢語語言的寶庫。任何后人,不能廢棄取代,只能繼承發(fā)揚?!皩W乎上,得乎中,學乎中,得乎下”,國人應該省悟了。
作者簡介:
梅法柱,浙江省臨海市,浙江省臨海市大洋西路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