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初中時期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尤其是作為學科之母的語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當前所有初中語文教師都應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暢通無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自然能得到提升?;诖耍疚慕Y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思維是考察和檢驗一個人智能和能力的基本體現(xiàn),在科學的形勢下,我國教育基礎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綜合素質。基于以上基礎,我們對于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研究性、與人合作的能力。所以應該選擇科學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也會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相較于小學教學,初中教學的知識面更廣、知識點更深奧,面對書本上的難題和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要舉一反三才能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學生要舉一反三,首先就應在思維上具備獨立性,特別是在初中語文的學習。初中語文不單單是生字的教學,還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詩詞的情感和內涵,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能獨立創(chuàng)作文章。這些看似簡單的教學過程,事實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合作探討、相互交流,可見,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對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應善于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結合他們的特點、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幫助他們找到培養(yǎng)自身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此外,學生具備良好思維能力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今后學習都有很大作用。因此,不論從哪方面分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和路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時,我們要注意抓住重點,具有目的性,要有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思考,用思維能力去解決問題,學習知識。那么培養(yǎng)思維能力主要從學生的基本邏輯思維、形象化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面去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也能將其這種思維能力運用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這樣也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 基本邏輯思維培養(yǎng)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不僅需要掌握基礎性的學科知識,同時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做到眼、耳、口、心和手的一體,才能夠更加積極有效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講解。而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也要及時關注到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講解內容,做到先理解、再思考。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一味地跟隨教師的講解思路,照抄教師的課堂筆記,導致自身在課堂聽課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自我思考,影響最終的學習效率。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升,需要對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進行強化,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
(二) 形象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形象化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課本中的信息內容加工處理為更加形象化的內容,便于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對于課本中的知識內容,要應用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聯(lián)想與想象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對于課本中的不同知識要點,教師在課堂上做好引導工作,不能一味采用帶領式教學。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應啟發(fā)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或其他學科知識,展開綜合化的想象,使學生能夠以角色體驗的方式更加充分地融入基礎文字信息中去。
(三) 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總結和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路,從而對于相關問題的解決能夠更加有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想象力,才能打開思維的天窗,應用更加寬泛的視野去看待問題。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或電子白板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豐富課堂內容,使其能夠在圖片、視頻等輔助性資料的應用下,實現(xiàn)拓展性學習。而且,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造性學習,是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且教師要勇于打破常規(guī)的學習。
(四) 單元整合式教學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多,且知識類型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對于不同內容的教學,教師應該進行單元式的整合,對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使其能夠完成系統(tǒng)化的學習。例如,對于初中語文教材中關于文言文部分的教學,由于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不夠熟練,因而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最難的是字詞理解和原文翻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同類型的文言文進行整理,提取出其中的重點詞匯,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性學習,即共同比較古文中漢字或詞語的古義與今義,使學生能夠有所區(qū)別化地進行學習,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三、 總結
總之,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需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總結,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而語文教師則要在課程教學中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要能夠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智力優(yōu)勢和思維優(yōu)勢,學會在問題思考中,選用更加合理與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基礎語文素養(yǎng)進行集中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函璇.現(xiàn)行人教版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所選明代文學作品比較[J].北方文學旬刊,2017(5):237.
[2]付永久.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當堂訓練的運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4):243.
作者簡介:
吳小彥,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縣伏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