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仲欽
課堂教學目標是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首要成份,是確定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端正教學思想,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自覺地依據學生的認識結構和知識水平,制定貼近學生,切合實際的課堂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地嘗試和創(chuàng)新,為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我在教學上不斷地改進。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教師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如在教授長方體之前,我就要求學生每人用卡紙做一個長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個側面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yè)、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易于接受,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因人施教,分層練習
數學知識是由數學問題構成的。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基本手段。因此,無論是新知課、習題課、復習課還是講評課,都離不開數學問題的解決。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以解題活動為中心,即把問題做為教學的出發(fā)點。根據學生練習速度參差不齊的現象,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的練習不會把所有學生框在一起,因人施教,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作業(yè)要求也分層次,對后進生一般布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yè),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對中等生則可適當安排一些選做題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對優(yōu)生可以安排一些較難的作業(yè),甚至要求一題多解,溝通知識的橫向聯系,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分層練習使教學目標指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分層解題、分層指導、分層作業(yè)、分層評價。整個課堂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低起點使課堂的起始階段人人都能參與,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過多層次的教學,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較高要求。
三、把數學知識生活化,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的特點是:抽象性、嚴謹性和廣泛應用性。如果把數學的抽象性和廣泛應用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可以體會到數學其實是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情景,使他們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
要想提高課堂效率,不單單只是培優(yōu),其實轉差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轉化后進生工作要注意研究后進生心理,幫助他們克服障礙,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做到“五多”:多個別談話;多溝通家長;多表揚鼓勵;多正面疏導;多指明方向。贏得后進生的信任,成為知心朋友之后,轉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五、創(chuàng)新評價,激勵學生
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樹立堅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方式為主,要有利于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興趣。
總之,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樹立這樣的一種意識:凡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學生能獨立發(fā)現的,決不暗示;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六、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需要一個和諧、融洽和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師生間融洽的情感關系,任何教育教學都是注定要失敗的,而親近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熱情關心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誠心和愛心,溝通師生感情使之達到被學生看作是可信賴的朋友。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對你所教的數學課就會產生興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為。只有這樣才能由怕學、厭學轉化為愿學、愛學、樂學。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條件下,學習將是主動的、積極的,有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希望讓學生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引發(fā)學生愛學、樂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