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思
幼兒園體驗式教學是相對于傳統(tǒng)幼兒園教學中以灌輸和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而言的,是以體驗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觀和教學方式。它是以幼兒的積極參與、身心投入為前提,以幼兒的自主體驗和自我體驗為核心,以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為目標的教學。體驗式教學是師幼的一種生命活動或歷程,是師幼以整體的生命投入其中,在與其他生命、世界的相遇互動中感受著、發(fā)展著生命,是充分展現(xiàn)生命體驗、理解和表達的整合的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方法之德育教學
道德經(jīng)驗的積累需要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零散的、隨機出現(xiàn)的個體生活的道德經(jīng)驗也需要一定的整合貫通的形式,所以德育需要課程形態(tài)。我們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操作、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發(fā)展過程,主動地發(fā)現(xiàn)知識,體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yǎng)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如大班的體驗式活動“拷貝媽媽”,讓幼兒扮演“孕婦”,每個孩子衣服里塞一個籃球,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孩子們?yōu)榱吮Wo好肚子里的“小寶寶”,都變得格外小心,走路的時候輕手輕腳,彎腰撿東西的時候更是小心翼翼,盡量不去擠壓“小寶寶”,說起話來細聲細氣,語氣也變得很溫柔。當孩子們回到座位上的時候,都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有的說:“當媽媽真辛苦呀?!庇械恼f:“媽媽太辛苦了,我們要愛媽媽?!边€有的說:“我回家的時候要親親媽媽,謝謝她把我生出來。” 這次“媽媽懷孕”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對媽媽的孕期生活有了感性認識,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愛媽媽、愛長輩的情感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
二、體驗式教學方法之音樂教學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chuàng)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使幼兒融人環(huán)境,在環(huán)境中得以體驗,才能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課境,自然的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如教唱歌曲《小樹葉找媽媽》,筆者在教室周圍擺放著各種“花草樹木”,把中間布置成一個大樹,《小樹葉找媽媽》的音樂也輕輕地播放著。上課時,老師組織孩子們在外面排好隊,對孩子們說:“小樹葉們在外面玩的真開心,你們回家休息吧。”幼兒一聽,面面相覷,“真奇怪,老師怎么叫我們小樹葉了?” 這時候音樂響起,老師聽著音樂做著小樹葉飄的動作優(yōu)雅地走進教室,幼兒一看,本能地揚起手臂模仿著動作也跟進教室。幼兒全神貫注地聆聽著音樂,舞動著手臂,真的仿佛一群可愛的小樹葉回到了媽媽的懷抱。場景的創(chuàng)設,不僅讓幼兒感知了音樂,同時也讓幼兒利用小樹葉的角色進入了一種學習的自然狀態(tài),為主動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把傳授方式趣味化,使幼兒將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tǒng)一, 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fā)展。
三、體驗式教學方法之自然知識教學
體驗式教學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貼近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使幼兒在生活中進行體驗和獲得直接經(jīng)驗,并注重激活和深化幼兒的原有生活經(jīng)驗,以使幼兒在此基礎上獲得更深刻的體驗。如春天來了,自然界的生命開始復蘇,小草長出了嫩嫩的淺綠色的小芽,鵝黃色的迎春花在微風中搖曳。幼兒對自然界的奧秘充滿著向往,他們的小腦袋里裝滿了一個個小問號:老師,為什么春天來了小草就會發(fā)芽?它是怎么知道春天來了的?小草和大樹是吃什么長大的?為什么我們不用像小動物那樣在冬天冬眠,春天醒來?于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春天下午,教師帶領孩子們來到了田野,讓孩子們親身接觸自然界,去感受自然界的微妙變化,探索自然的奧秘和生命,于是便有了“感受泥土”這樣一個活動。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泥土”這一隨手可得的教育資源,通過這樣一個以感受大自然中的泥土為中心的戶外活動,調動和激活了孩子們對泥土的相關經(jīng)驗,并將這些經(jīng)驗置于廣泛的自然背景下,讓孩子們在對大自然的探索、體驗、發(fā)現(xiàn)中獲得豐富、生動的體驗與感受。
四、體驗式教學方法之美術教學
幼兒時期美術活動不在于教會幼兒畫成一張或制成一件工藝品,不是為了培養(yǎng)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成全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畫好一幅畫需要雙手與身體及手腦之間的協(xié)調與配合,需要有使用繪畫工具的能力,認識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認識與表達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樂的心情和對美的體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這一切是早期智力開發(fā)所要達到的目的。例如在《彩墨畫海底總動員》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以小魚的形式進入活動室,在引導時注重已有經(jīng)驗來用動作表現(xiàn),必要時借助漂亮的幻燈片提升已有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一起去郊游》活動中在情景之中讓小朋友開小汽車觀察公園有什么東西?并且在游戲中學習,讓托班幼兒對色彩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用了身體動作體驗涂鴉的快樂;讓幼兒畫以《美麗的魚》為題目的畫,首先把孩子帶到水族館,讓孩子們觀察各種各樣的魚的外形特征,給孩子講解魚的生活習性,鼓勵孩子大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魚,然后,鼓勵幼兒畫出自己喜愛的魚。通過教學活動讓我們看到了體驗式美術以幼兒自身的經(jīng)驗為基礎,積淀了深厚的情感,能使美術活動更具感染性。
總之,體驗活動充分注重了幼兒的感受,感覺,感知,而老師也轉變?yōu)楹⒆印皩W習”中的大伙伴,合作者。只有當幼兒放開手腳全身心投入到體驗活動中,“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一種束縛,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才會有意義,有價值,實現(xiàn)教育目標才不會是空洞乏力的,幼兒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展才切合實際。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去尋找適合幼兒學習的新途徑,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翱翔,讓他們自己去領略人生的樂趣,感悟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