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姬
【摘 要】對于一個人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成長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幼兒階段是人生的重要發(fā)展時期,因此,必須在此階段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能夠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筆者立足于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經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本文當中重點闡述了如何在幼兒教育當中,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肓 注重培養(yǎng) 行為習慣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當中,不僅要教授幼兒各種知識,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能夠在學習與生活當中,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必須具備耐心,在日常教學與生活當中,對幼兒進行言傳身教。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讓幼兒長期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應在日常生活當中,首先確立教學目標,并劃分階段性的目標任務,并逐步推進實施。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必須讓所有的幼兒,都可獲得“自我展示”的公平機會,以此來增進幼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隊列與排隊”的訓練時,可對幼兒進行如下的指導:一是讓幼兒在列隊時,保持安靜,不要有嘈雜與打鬧的情況發(fā)生,培養(yǎng)幼兒具有紀律性的行為習慣。二是排隊要有時間限制,培養(yǎng)幼兒具有守時的行為習慣。三是在排隊的過程當中,如果幼兒出現了碰撞,必須做到相互體諒,并對他人進行道歉。培養(yǎng)幼兒具有講禮貌的行為習慣。通過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能夠讓幼兒在課堂學習、游戲活動、課外活動當中,都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讓幼兒能夠養(yǎng)成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遵守紀律、互相幫助的良好行為習慣。并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認知與理解能力,規(guī)范幼兒自身的行為習慣,讓幼兒能夠較好地適應生活環(huán)境。教師可借助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幼兒接受反復訓練,逐步鞏固每一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通過賞識教育激勵幼兒,讓幼兒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教學當中,當幼兒教師在面對幼兒的錯誤時,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由于幼兒的自尊心較強、對于教師的教育與批評較為敏感。教師如果使用嚴肅的批評方式,幼兒就會感到難以接受,甚至會讓幼兒認為教師是因為不喜歡他,才會用較為嚴厲的話語來批評他。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運用“柔性的方式”指出幼兒存在的錯誤。同時,也可通過賞識教育激勵幼兒,讓幼兒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日常教學當中,幼兒普遍存在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在上課時會出現開小差、交頭接耳等情況。而我對于這種情況,大都會運用引導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賞識教育。例如我會告訴幼兒:“小朋友們,現在我們要學習新的知識,老師認為小朋友們都是聰明的孩子,也會集中精力的進行學習,理解與掌握老師所教的內容。因為你們都是好孩子,是最棒的好孩子,小朋友們說,對不對呀?”此時,幼兒們就會同時回答:“對!”通過這樣的賞識教育,就能夠讓幼兒集中精力進行學習,讓幼兒自覺主動的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行為,使幼兒能夠學習與掌握更多的知識,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三、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在教學與生活當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在日常工作當中展現出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能夠模仿教師。在個人儀表方面,教師必須做到衣著大方整潔;在語言方面,教師在對待幼兒時,必須使用輕柔的語言,即使是在幼兒犯錯之后,教師也應用“柔性的教育方式”指出幼兒的錯誤,讓幼兒能夠虛心的接受教師的批評;在行動方面,教師對待教學工作,必須認真負責、細致入微。通過教師上述幾個方面的言傳身教,能夠讓幼兒在學習與生活當中,以教師為榜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有一次幼兒園的“慶六一文藝匯演”結束后,在操場上丟棄了許多各種零食的包裝袋。我和幾位教師看到了,就去清掃這些垃圾。幼兒們看到老師在清掃之后,就主動的參與到清掃當中來,這也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榜樣作用。而通過這件小事,教師再告訴幼兒:“我們必須愛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在日常生活當中養(yǎng)成愛護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后來,幼兒們在幼兒園里看到有果皮紙屑,就會主動去撿起來,再放到垃圾桶當中,從而使得整個幼兒園都形成了愛護衛(wèi)生的良好風氣。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與生活當中,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并在教學與生活當中,把握好每一個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良好契機,正確地引導幼兒進行學習,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真正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四、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使幼兒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相關的教育,讓幼兒能夠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與生活當中,要對幼兒進行言傳身教,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讓幼兒長期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地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讓幼兒能夠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麗娟.淺談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J].學周刊,2017(12):193-194.
[2]鄧平.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J].文教資料,2013(02):149-150.
[3]王雯波.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05):117-119.
[4]吳穎.淺談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S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