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玲
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構成,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教師的地位有其獨有特點。本文通過分析民辦高校教師地位的現(xiàn)狀,針對如何改善這些現(xiàn)狀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1民辦高校教師地位現(xiàn)狀分析
1.1法律地位
《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了民辦學校的教師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指法律主體享受權利與承擔義務的資格。高校教師涉及職業(yè)方面的權利主要包括教育教學權、學術自由權、物質保障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改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權等。但如何保障民辦公辦高校教師這些權利的平等,卻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文可參考。曾有新聞報道某民辦高校由于董事會內部出現(xiàn)矛盾,教師工資被拖欠,故全體罷工討薪的事件?;緞趧訄蟪甓嫉貌坏奖U?,其它權利更難實現(xiàn)。
1.2社會地位
1.2.1報酬及社會福利
民辦高校教師的薪酬結構主要由基本工資和課時費構成,補貼、獎金、補助幾乎是空白,且寒暑假期間只能拿基本工資甚至其中的一部分,更沒有機會享受公辦教師的福利分房和免費職工體檢等福利。
1.2.2社會保險
民辦高校都能按照《勞動法》規(guī)定為教師繳納社保,但由于民辦高校財政資金有限,繳納標準一般較低。
1.2.3社會評價
社會公眾普遍認為民辦高校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故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也低于公辦高校教師。民辦高校出于運營成本等考慮,會從公辦高校外聘教師充實師資力量,尤其是資質高、職稱高的師資,導致社會公眾認為民辦高校的發(fā)展依賴公辦教師。且民辦高校教師在學歷水平、科研能力、業(yè)界影響力等方面遜色于公辦高校,所以社會對其評價不高。
1.3心理地位
1.3.1管理制度
我國民辦高校實行的是董事會或理事會管理制度,決策權集中在董事會或理事會的手中,其成員主要是投資者,教師的比例很小,決策時很難體現(xiàn)教師的地位和需求。
1.3.2工作本身
民辦高校教師的工作本身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流動性強;教師必須承擔更多的課時量以增加收入,同時又必須承擔科研工作;招生工作是民辦高校的工作重點;生源質量較低等,所以民辦高校教師在課時量、教學質量和科研等方面壓力更大。
1.3.3公共資源
公辦高校有更優(yōu)質的公共資源,如電子期刊數(shù)據(jù)庫,先進的實驗實訓條件,更多的科研項目,更多的交流學習機會,教師子女可以免費并優(yōu)先享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等,這些都是民辦高校教師難以企及的。
2對策及建議
2.1民辦高校
2.1.1以教學為本
生源是民辦高校非常關心的問題,所以民辦高校會將更多資源分配給招生工作。但良好的教學質量才能更持續(xù)長遠地支持招生工作,教學質量提高了,院校口碑提高了,招生工作就更好開展了,這樣形成良性循環(huán)。所以民辦高校必須重視教學,重視教師。
2.1.2改革管理制度
教師工作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屬于知識型員工,注重自身發(fā)展和提高,在工作中能自我約束,所以高校需要給予教師一定的自由發(fā)展空間。所以在教師管理制度方面應改革創(chuàng)新,不再嚴格控制教師的課余時間,要實行目標式、任務式的管理方式,以教師的自我要求代替被動約束,激勵教師發(fā)揮潛力。
2.1.3提高教師待遇,改善工作條件
這里不僅指配備硬件,還包括提升軟件,如校園文化的建設、學術資源的引進等。此外民辦高校經(jīng)費有限,也可以通過制定更加靈活的管理制度來彌補教師的心理落差。
2.2政府扶持
2.2.1加大財政投入
民辦高校資金來源有限,必須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率。所以政府支持民辦教育發(fā)展需要落到實處,加大對民辦院校的投入,在教師培訓、科研項目、學習交流等方面給予財政支持。
2.2.2給予更多機會
相對公辦高校而言,民辦高校的科研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民辦高校教師在科研方面需要更多的機會和幫助。政府主管部門應當給予更多的科研和學習的機會,幫助民辦高校教師提升個人能力。
2.2.3正面引導宣傳
《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了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學校指導和督導的權利,但并未明確他們的義務。民辦教育為我國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應當在職權范圍內為民辦院校作積極的引導和宣傳,讓社會大眾對民辦高校有個客觀的認識。
2.3社會輿論
新聞媒體、文化宣傳部門要著重宣傳宣民辦教育的公益性質,不得將民辦院校發(fā)展中的細節(jié)問題歪曲報道,多正面宣傳其貢獻,為民辦教育發(fā)展營造規(guī)范的行業(yè)環(huán)境和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消除對民辦教育和民辦高校教師的隱性歧視。
2.4教師自身
2.4.1積極提升自身能力素質
民辦高校教師要注重業(yè)務能力的提升,要積極鉆研教學和科研,提升教學效果,積累科研成果,積極參加各項業(yè)務提升或競賽活動,讓自身獲得更好的成長。
2.4.2調整心態(tài),改變知覺
教師應淡泊名利,以教書育人為理想目標,積極思考教育事業(yè)帶來的其他收獲,如學生的尊重、職業(yè)的崇高、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等等,通過調整心態(tài)、改變知覺來獲得心理平衡感。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