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鄔璐佳
摘要:體育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核心和原動力在于教師,因此,提高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提升高校體育工作質量的重中之重。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健康的體魄、掌握多學科知識、努力提升綜合工作能力、樹立正確的崗位意識與價值觀。
關鍵詞: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競爭機制
自高校實施擴招以來,許多非師范類專業(yè)的運動員加入了體育教師隊伍,他們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學校體育學、解剖學等專業(yè)師范課程,不擅長教學,直接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
體育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原動力是一線體育教師,提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背景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已經(jīng)從加大規(guī)模擴張逐步轉變?yōu)橹匾暯逃虒W質量和深入打造內涵階段。高等院校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社會肯定,體制機制改革卓有成效,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他們負責落實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各項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推手。其中,體育教師對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綜合能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當前社會普遍不重視青少年體育運動,各個院校也忽視了體育運動對學生性格塑造與健康成長的促進作用,更多地關注經(jīng)濟效益好、社會影響力強的學科教育,這就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意志力減退。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動作不大,受教師水平與學科重視程度影響,在廣度、深度上與其他學科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必要性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篩選中涵蓋德育教育的內容,例如遵守規(guī)則、團隊合作、尊重對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都是素質教育很好的落腳點。學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來說意義非凡,一線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勢在必行。
(一)教學形勢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教學技術的更新,體育教學得到不斷發(fā)展,與眾多學科理論實現(xiàn)交叉滲透,許多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觀點應運而生,新的教學形式、訓練途徑和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層出不窮,體育教學器材、儀器設備也越來越多樣。高校體育教師只有掌握更多新知識,并將其融會貫通,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必須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目前,教育部正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并得到了相關高校的積極響應。由教育部主導的全國微課比賽、清華大學引進的慕課、各種網(wǎng)絡課程等一系列信息化課程和網(wǎng)絡授課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體育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軟件應用技能,積極地將信息化手段引入體育課堂,信息化改革勢在必行。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素質,既是加強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進人才培養(yǎng)方案、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任務,也是高校體育教師自身適應新形勢,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迫切需要。
(二)角色變換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已成為獲取知識技能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體育課堂也不再是一言堂,學生的知識儲備越來越豐富,甚至可能超過體育教師。在這種形式下,體育教師扮演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體育老師既要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又要成為課堂的指導者。體育教師要把學生領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發(fā)現(xiàn)、討論、實踐;指導學生選擇和評價各種信息,并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進行匯總、篩選,進一步精煉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層面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學相長、互學互幫,體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和摯友。
(三)增強體育意識的需要
受社會認知等因素的影響,各大高校對學校體育運動不夠重視,學生身體健康水平有待提高,盡管如今全民健身意識有所增強,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要求。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利用各種群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學習能力,這是體育教師的根本任務。為了增強學生體質,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迫在眉睫。
(四)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
據(jù)周強等人撰寫的《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探討》表明,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有高級職稱的占20.46%(其中有正高級職稱的僅為1.86%),而日本有高級職稱的高校體育教師占56.3%。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擁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比例遠低于發(fā)達國家。加強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
受歷史因素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較其他學科起步晚,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如今,隨著教學改革和高校教育工作的推進,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已發(fā)生了改變,包括體育教師的學歷、職稱、年齡、科研成果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體育運動和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有效地推進了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
三、高校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掌握多學科知識
高校體育教師應掌握豐富的知識,體育運動保健方面的知識包括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人體遺傳學等;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學校體育學、方法論等;運動技能方面的知識包括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體育舞蹈、田徑、武術、體操、游泳、乒乓球、體育游戲、健美操、摔跤、柔道、網(wǎng)球等;另外,還包括哲學、數(shù)學、普通話、統(tǒng)計學、計算機、體育美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多學科知識是成為一個合格體育教師的必備條件。在當今社會,體育教師還應該通曉國內外時事政治,熟悉各種視頻編輯軟件和圖片編輯軟件,具備一定的美術制作能力,懂得如何使用新媒體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二) 提升綜合工作能力
高校體育教師的工作能力包括體育教育教學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群眾體育活動組織實施能力、競賽訓練開展能力、體育科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實踐改革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這些能力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各種復雜任務。
學校應積極組織專家和骨干教師舉辦學科論壇,開展“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化”“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體育課鍛煉的方法與實效”等專題講座,以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組織開展體育教師匯報課、體育教師基本功大賽等,鼓勵廣大體育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實踐,通過多種方式提高綜合工作能力。
(三)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充足的精力
體育教師是責任大、條件艱苦、抗風險能力弱的崗位之一。責任大,是因為全國高校體育課師生比例一般都大于1∶20,一名教師至少要負責20名學生的運動安全。體育課是通過一定強度的運動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標的特殊課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確保每一名學生的安全。條件艱苦是因為高校體育教學大多在戶外進行,即便有些項目可以在體育館內開展,但其條件也無法與實驗室、階梯教室的教學環(huán)境相提并論。體育館夏天悶熱、冬天陰冷,游泳館潮濕且氯氣味刺鼻,這些都是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抗風險能力弱是因為體育課上學生可能出現(xiàn)運動損傷。一旦發(fā)生意外,任課教師需要承受來自單位、家長、同行的譴責,這會嚴重打擊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影響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另外,體育教學的課堂是整個運動場地,其工作范圍遠遠大于其他學科,工作強度高。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必須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能夠在每一堂課上用言語、姿態(tài)、表情感染并引領學生,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
四、提升高校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幾點建議
體育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核心、原動力是一線體育教師,只有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才能保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身體健康、內心強大的綜合型人才。 文章在此對提升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強思想政治學習
體育教師應堅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教育發(fā)展路線,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增強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提升師德水平;要明確體育教師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在進行體育教育的同時,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任;不能片面地認為體育教育就是鍛煉身體,要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通過各種體育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
(二)加強體育教師培訓交流
體育教學具有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教學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教學目標的綜合性,各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師的職后培訓交流,讓體育教師走出去,與其他單位的同行進行交流,互學互訪,進行學校體育、競賽安排、康復訓練等一些列專業(yè)課程的再學習、再培訓,通過培訓掌握前沿知識與技能,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有條件的院校還可組織教師到發(fā)達國家進行觀摩學習。各高校要把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教育水平作為培訓重點,對體育教師的在職培訓作出規(guī)劃、提出要求,如要求體育教師至少參加過一次省級培訓活動。
體育科研是高校體育教育的源泉,重視科研工作才能更好提高體育教學工作質量,因此,高校應加強對體育教師科研工作的指導與培訓。
體育教學不能成為一潭死水,學校應該組織體育教師接觸社會、服務社區(qū),從服務中了解社會對體育的需求,了解社會對體育健康的認識程度,探索體育工作的發(fā)展方向。要讓體育教師成為體育工作的主導者,從社會實踐中汲取思想和創(chuàng)意,改革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地發(fā)揮高校體育教師的作用。
(三)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推陳出新
高校體育工作設立競爭機制,一是可以促進體育教學工作不斷發(fā)展,二是可以激勵教師不斷學習提升?!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高校體育課應該實現(xiàn)學生“三自主”,即自主選課、自主選時間、自主選老師。高校完全可以將體育選課的權利交給學生,這樣一來,優(yōu)秀的教師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而不受歡迎的教師則可能面臨無課可上的局面,這種選課模式將推動改進教師教學內容,加大自身學習力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五、結語
高校體育教育對國民的身體健康、綜合素質和民族精神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過硬的綜合能力、堅定的責任信念,面對面地通過語言、表情、肢體動作、行為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為此,必須堅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注重高校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武亞敏.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研究[J].繼續(xù)教育,2007(4):34-36.
[2]范建偉.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可持續(xù)發(fā)展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15(12):139-140.
[3]黃月勝,祖彥.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現(xiàn)狀調查研究[J].老區(qū)建設,2016(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