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 溫豐榕 伍麗燕
[摘 要] 目的:探討同伴互助學習在助產技能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全日制大專助產專業(yè)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同伴互助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傳統(tǒng)教學組采用傳統(tǒng)授課模式,同伴互助組由教師進行示教,學生分組進行互助學習。課程結束后同伴互助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進行閉卷理論考試與技能實踐考核。進行問卷調查,并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評價教學效果。結果:同伴互助組的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及理論考試成績均高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同伴互助組助產技能實訓課教學效果評價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關 鍵 詞] 同伴互助;助產技能實訓;評價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92-02
助產學是一門研究女性妊娠、分娩和產褥全過程,傳播正確助產服務理念和傳授助產實踐技能的學科,是產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助產士的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關系著母嬰的安危,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助產士需要集產科臨床和護理的知識技術于一身。[1]我校三年制大專助產專業(yè)是我省重點專業(yè),是中央財政資金扶持專業(yè)。我校擁有一體化助產仿真綜合實訓室,可進行產科技能基礎、圍產期保健技術、自然分娩技術、陰道分娩輔助技術、產褥期及新生兒護理技術等技能訓練。同伴互助學習定義為“通過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積極主動的幫助和支援來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活動”。同伴互助學習在國內外均得到了一定的探索和應用,并證明了其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有效性[2]。為了探討同伴互助學習在我校助產技能實訓課中的應用效果,選取我校2015級全日制??浦a專業(yè)的學生240人,進行隨機對照實驗,評價同伴互助學習在實踐教學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選擇
2015級助產專業(yè)240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同伴互助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的理論課程及技能實訓的同一項目均為相同老師授課,授課內容、授課方法及課時數(shù)均相同。助產技能帶教老師均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擁有主治醫(yī)師或主管護師以上職稱。兩組學生均為女生,兩組在入學成績成績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二)方法
傳統(tǒng)教學組采用傳統(tǒng)授課模式,由教師示教,發(fā)放評分標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對課堂進行監(jiān)測,成績計入平時成績。同伴互助組采用自行組合和指導老師協(xié)調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分組,120人分成30個互助小組,同伴互助組由教師進行示教,發(fā)放評分標準,學生分組進行互助練習,并要求以互助組為單位拍攝實訓項目的操作視頻,完成后上交,視頻由各互助組交叉評分,并完成評分報告,評分計入平時成績,互助小組對評分有疑問可向教師提出書面申訴。課程結束后2周組織同伴互助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進行閉卷理論考試與技能實踐考核。閉卷理論考試與技能實踐考核內容、評分標準等均相同,理論考試及技能實踐考試均為百分制。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理論考試結束后發(fā)放調查問卷,完成后當場回收,對問卷進行分析,評價教學效果。
(三)統(tǒng)計分析
整理調查問卷,錄入成績及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表示,兩組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比較
通過對同伴互助組和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學生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比較發(fā)現(xiàn),成績比較發(fā)現(xiàn),同伴互助組的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及理論考試成績均高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二)兩組學生對實訓課教學效果的評價對比
同伴互助組助產技能實訓課教學效果評價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兩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三、討論
新一代的醫(yī)護生自我意識更強,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助產技能實訓課中一共有5個大項目,20個小項目。每個小項目都有各自的特點,基礎理論知識好的同學,對病史采集技術、胎兒宮內安危評估技術等要領掌握好;立體思維好的同學,對頭盆評估、產程中的體位管理技術能更快掌握;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外陰消毒、接產技術及陰道分娩輔助技術等有著更好的表現(xiàn)。在同伴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在保證自己學習的同時,還要關心同伴的學習情況,并按照制定的小組學習計劃進行相互間的考評,這期間每個人都進行著學習者、輔導者、評判者的角色轉換。以上過程都給予全體小組成員疏通、總結和鞏固知識的機會。[3]在學習中能夠不斷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可以把這種氛圍帶到理論學習上。同伴互助學習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避免了以考試為中心而導致的惡性競爭,亦有助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在教學中增加同伴互助學習法可以減輕指導教師因教學時間多而產生的負擔。[4]同伴互助中,教師對能力欠缺的小組進行干預,對學生進行激勵,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ブ鷮W習中小組之間互相評價,能促進良性競爭。在互助學習中,教師作為觀察者,亦是受益者,能更了解學生的需求,更好地制定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席偉.助產學[M].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
[2]Sevenhuysen S,Thorpe J,Molloy E,et al. Peerassisted learning in education of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Allied Health,2017,46(1):26-35.
[3]鄒紅,李亞潔.同伴互助學習法在ICU護士核心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8):11-14.
[4]米東華,方紅娟,張寧,等.同伴互助學習模式在重癥腦血管病專業(yè)組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7,12(8):768-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