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琉
【摘要】受到新課改的影響,教學目標發(fā)生了實質上的變化,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對文化課程的學習。為此,對于音樂課程的教學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合唱排練這種對音樂綜合素質具有一定教學作用的課程。在實際合唱排練教學中對聲音和音準的訓練是合唱排練的關鍵內(nèi)容,只有做好這兩方面的訓練才能保證合唱排練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合唱排練;音準訓練;聲音
【中圖分類號】J612 【文獻標識碼】A
由于合唱訓練對學生的演唱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視聽能力均有一定的考驗,同時又是一項團體活動,學生的個人素質直接影響團體的合唱水平,為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來拉近學生之間的差異,從根本上保證合唱教學質量。
一、聲音訓練
為保證好的演唱狀態(tài),在進行訓練之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引導學生通過打哈欠和咬蘋果的方式來放松牙關,待牙關打開之后,做吸氣練習,一般在50次左右。同時采取“三提兩放”方式,引導學生的眉毛、笑肌以及嘴巴向上提起,而下巴和喉頭則是放松的狀態(tài),達到最佳演唱狀態(tài)。在實際的聲樂訓練中多數(shù)采用聲樂練聲的方式進行聲樂練習,但是針對學生展開教學時可以發(fā)現(xiàn),聲樂練聲練習的過程只是對幾個音律的簡單重復,在訓練初期學生還能認真對待,在訓練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感覺訓練枯燥乏味,無法提升學習興趣,這樣不能無法達到聲樂訓練的效果,還可能影響后續(xù)訓練內(nèi)容的學習。為此,我們可以融入簡短的樂曲做輔助訓練,選擇幾個旋律優(yōu)美的樂曲進行交叉練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聲音訓練的興趣。
(一)樂曲練習的步驟
首先進行念譜練習,引導學生正確地念譜發(fā)聲,即氣沉丹田,運用下滑音加重之后唱出音律;其次是按照音高練習,注重對重音發(fā)聲特點的掌握,除重音以外,其他部分需要全部唱成跳音,需要注重音律的顆粒感,這對初學者來學很難掌握,教師需要適當?shù)貙Πl(fā)聲的姿勢和音律的控制做出正確的引導;最后是三聲部輪唱訓練,引導學生在準確位置切入,保證演唱的層次感,層次感的體現(xiàn)與重音部分的處理密切相關,為了凸顯樂曲的韻律可以在結尾處做漸慢處理。
(二)長音練習
長音練習屬于合唱訓練中考驗團隊配合能力的關鍵,在聲音練習時就可以以團隊的方式進行。長音練習通常選用比較常用的母音,全體學生共同練習長音,保持伴音上行的狀態(tài)。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的發(fā)音方式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在口腔全部打開的狀態(tài)下進行長音練習,將聲音融入團體之中,形成一個整體,這種練習方式下,可以為后續(xù)的合唱訓練打好基礎。
(三)咬字發(fā)音練習
合唱訓練中咬字發(fā)音是保證演唱效果的關鍵內(nèi)容之一,需要對咬字發(fā)音練習給予足夠的重視。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選用繞口令和母音進行練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練習的過程中舌頭要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確保每句話中的每個字都發(fā)音清晰。對于重音部分的練習,為了突出重音則需要采用腹部彈動的發(fā)音方式進行練習,在實際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發(fā)出重音時將左肩前探,將聲音帶出,保證聲音的爆破感。
二、音準練習
在合唱訓練過程中,除了對特定曲目進行訓練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音準的訓練,并且定期進行抽查和考量,有針對性地開展音準訓練,從根本上保證合唱教學水平。
一個聲部:指揮手勢向上,全體升高半音;手勢向下,降低半音。目的:鍛煉合唱團員看指揮的意識,訓練其注意力。
兩個聲部:給兩個音,小字一組d和f(小三度),全體分為兩個聲部,隨指揮手勢同時升高或降低半音要求全體團員注意升高或降低后仍然保持小三度。
以此類推,如:三聲部:d、f、a(小三和弦);四聲部:c、d、f、a(小小二和弦);五個聲部:小字組。和小字一組c、d、f、a(重復根音的小小七和弦)等等。
三、結語
合唱教學中對合唱水平和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要素為學生對聲音和音準的掌握。要想提升合唱團整體的演唱水平就必須加強對聲音和音準的練習。通過提升學生的個人音樂素養(yǎng)來保證合唱團隊的整體水平。在開展訓練的同時,還需要掌握學生的演唱能力,制定相對完善的訓練計劃,進而提升合唱訓練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玲.影響合唱音準訓練的因素及解決方法[J].戲劇之家,2015(05).
[2]姜姍姍.淺談合唱聲音藝術的音準及訓練[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