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聲部音樂作品的學習與訓練中,準確把握各聲部間關系最核心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音準的問題,針對音準訓練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本人在視唱練耳專業(y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就音論音”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多聲作品的訓練中,無論是“視唱”還是“聽記”,也就是說當音準出現(xiàn)偏差時,只是針對譜面上的音符進行反復練習,缺乏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化訓練。運用中華民族特有的線性思維模式來訓練多聲音樂中的音準問題不僅符合我們長期以來受到政治歷史等各方面影響而形成的線性思維習慣,而且有層次化遞進式的基礎訓練更是為多聲部作品的實踐學習做準備。本文將對線性思維進行概括性的介紹,并結合自身視唱練耳專業(yè)學習經(jīng)歷,從線性思維的角度進行多聲部音樂學習前的基礎訓練。
【關鍵詞】視唱練耳;音準;線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一、對于線性思維的理論闡釋
(一)線性思維的界定
通常將線性思維定義為思維沿著一定的線型或者與線型相類似(直線或者是曲線)的軌跡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這一概念能夠在人類每一個歷史時期的音樂形態(tài)分析過程中展現(xiàn)出音樂線性結構力的具體變化,從而對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與理論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二)線性思維的發(fā)展
在西方音樂發(fā)展進程中,音樂的橫向與縱向、旋律與和聲相互交織,相互依托由簡到繁。首先,音樂的自身形態(tài)發(fā)展經(jīng)歷了由“單音—音程—單音音樂—復音音樂—主調音樂—復調音樂”的變化發(fā)展。歸根結底就是一條橫向的線性旋律不斷地進行對位發(fā)展、進化的過程;其次,從音樂發(fā)展的整體結構來看,“二元論”的思想推動了復調音樂的發(fā)展與壯大。復音音樂的第一個高峰是在巴洛克晚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巴赫將“線性思維”應用于他的“賦格藝術”之中?!岸撍枷搿痹俅纬霈F(xiàn)是伴隨著古典音樂走向衰弱與民族樂派興起之時。此時的調性音樂失去了主流地位,音樂開始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音樂的“線性思維”又重新被擺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受到政治環(huán)境等多方面影響,始終保持著旋律感鮮明流暢、線性思維主導的特征。
(三)線性思維的特征
線性思維最大的特征就是有線條感,在旋律進行過程中不斷橫向發(fā)展,并且具有強烈的可唱性與可聽性。以單音音樂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就是線性思維的典型代表。這與西方復音音樂為代表的立體柱狀和聲思維和非洲以節(jié)奏為特點的點狀思維相對應。
二、線性思維的基礎訓練
“視唱練耳”在音樂專業(yè)中是一門學科交叉、綜合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涉及樂理、和聲、曲式、作曲、鋼琴、聲樂、等各個學科。通過視唱和聽寫的訓練,使學生感知音樂、表現(xiàn)音樂、聽辨音樂,從而理解并掌握音樂表現(xiàn)中的各要素,培養(yǎng)音樂表達能力、音樂聽辨能力以及音樂理解能力。
多聲部音樂的學習與訓練過程,應該像學習聲樂和各種器樂一樣從基礎性的技能訓練逐步過渡到音樂作品的訓練。線性思維的基礎訓練包括視唱與聽寫兩個部分,每一部分又分為音階練習、音級練習、音程練習及和弦練習等。
(一)視唱訓練
1.音階訓練
訓練方法。為了掌握音與音之間的結構關系、節(jié)拍強弱特點以及擊拍與劃拍的方法,我們可以采用從C大調和a小調(無升無降)開始,分別用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依次在十二個大小調內作音階構唱練習。練習時分別以先唱后彈、先彈后唱、邊彈邊唱這三種模式進行練習。需要注意的是構唱時要注意心中有音高位置,開口即唱準相應的音高位置,保持呼吸均勻、氣息平穩(wěn)、聲音保持一條直線,不要忽高忽低、忽強忽弱(即唱之前內心就要有音高,出口即為音高位置而不是向上或向下滑唱到標準音高)。
2.音級訓練
在音級訓練之前,首先要清楚地明確每一音級在不同調式中所屬的性質(在西方大小調體系中,I級、III級、V級為穩(wěn)定音級,其余為不穩(wěn)定音級。不穩(wěn)定音級傾向于穩(wěn)定音級的解決),其次熟練唱出12個大小調中每一音級的音高。唱的過程中可以穿插采用學過的節(jié)奏型進行練習。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的同學在訓練過程中側重點不同。
3.音程訓練
在音程構唱之前,首先要明確單音程和復音程及其轉位音程的結構、性質及音響感知色彩??刹扇〗?jīng)過音、輔助音和搭橋構唱的方法按照模進的形式進行訓練。如,C—bD—C(小二度)C—D—C(大二度)C—D—bE—C—bE—C(小三度)C—D—E—C—E—C(大三度)D—bE—D(小二度)D—E—D(大二度)D—E—F—D—F—D(小三度)D—E—#F—D—#F—D(大三度)以此類推。
4.和弦訓練
(1)固定低音唱法
(2)轉位唱法
(二)聽寫訓練
音樂與繪畫不同,繪畫是視覺的藝術,很直觀,能夠看得見、摸得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看不見、摸不著,相對較抽象。因此,音樂的讀寫技能尤為重要,如果不能掌握,音樂就只能是神秘的、難以琢磨、難以理解的東西。要進行系統(tǒng)的聽寫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1.單音訓練
為了將聽覺感知與內心聽覺達到統(tǒng)一,需要了解每一級音的音名和唱名,感受、認知每個單音的具體音高位置,“唱”是關鍵步驟。可以通過模唱十二個大小調內音階、單音模唱、根據(jù)標準音進行音組模唱等方法進行訓練。
2.音程訓練
依據(jù)聽覺融合程度,音程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協(xié)和音程與不協(xié)和音程。協(xié)和音程悅耳、融合,又細分為極完全協(xié)和音程(純一、純八度)、完全協(xié)和音程(純四、純五度)和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不協(xié)和音程比較刺耳,不是很融合(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減和倍增倍減音程)。
在熟悉了解音程結構及分類之后,可以采用根據(jù)標準音向上或向下進行音程構唱旋律音程,并在構唱結束后用鋼琴來檢驗準確性的方法來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唱的過程中,不可忽略“聽”和“感受”,并要隨時調整音高的偏差。
3.和弦訓練
和弦由三度疊置的方式相結合。可以細分為音程與音程間的組合。為了能熟練掌握和弦結構,迅速地聽辨出和聲功能色彩以及和弦的性質,需要耳、眼、口、腦的相互配合與熟練度提升。
大三和弦音響效果明亮、小三和弦相對柔和、減三和弦有收縮緊張的感覺,增三和弦與減三和弦相對應聽起來有擴張的感覺。訓練時可以十二個調內音級分別以固定低音進行上下行和弦構唱。需要注意的是上行有升降號的位置需要唱出來,下行不唱。
三、結語
以線性思維進行視唱練耳多聲部基礎訓練的過程層層遞進,由音級音階到旋律音程,再到和弦以及將不同的音階、音程與和弦?guī)敫髡{內訓練,可以有效把握音準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調性感覺,也是為多聲部作品的訓練打下扎實到基礎。希望這一思維模式能引發(fā)廣大音樂愛好者與學習者學習興趣,本人也將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思考與探索“線性思維”在多聲部音樂作品中的運用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張玉榛.淺談視唱練耳的訓練[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5.
作者簡介:邊琳(1994—),女,漢族,山西人,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現(xiàn)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視唱練耳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