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夢
【摘要】歷史作為各學科的基礎,具有深遠的意義。鄭祖襄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作為經(jīng)典書目,其學術價值具有學科前沿和開拓性的特色。本文對著作背景、作者簡介、內(nèi)容梳理、歷史評析四個方面進行論述;通過對該書的閱讀,在回望歷史之時,學習前人睿智,也對音樂史學的學習有自己的體會和心得。
【關鍵詞】鄭祖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本書以中國古代為專題,從方法論意義的高度對音樂史學進行較為系統(tǒng)研究與梳理。翻開這本看似并不厚重的書籍,卻好似翻開了承載中國千年的文化歷史,內(nèi)心不禁感嘆其所帶來的厚重感。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音樂也出現(xiàn)得很早,不論是千百年前的音樂服從政治,還是后來的音樂來自生活,都見證了中國音樂的發(fā)展。中國古代的音樂大部分是為政治而產(chǎn)生的,具有濃郁的君主色彩。本書最早來源于音樂史學專業(yè)的課程講稿,并在此基礎之上整合修改而成。共十幾萬字,四章十六節(jié);分別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述、中國古代音樂史學史、中國古代音樂史史料學、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現(xiàn)狀。
一、著作背景
中國音樂史是浩瀚無邊的巨大書庫,就20世紀而言,如葉伯和、王光祈、田邊尚雄(日本)分別撰寫的《中國音樂史》,楊蔭瀏著《中國音樂史綱》《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吳釗著《追尋逝去的音樂蹤跡——圖說中國音樂史》等。
在中國音樂歷史的長河中,有不少著作為后人所稱贊。但大部分都是關于音樂史的發(fā)展梳理,很少有書目是關于概念問題的。《中國古代音樂史概論》這本書史無前例的涉及到了該問題,并且有大量舉例論證、內(nèi)容詳盡、文字簡要,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在學術界影響頗大。
二、作者簡介
鄭祖襄195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畢業(yè)后留任學校,負責音樂史學的教學和研究。在其研究中國音樂史的20多年中已發(fā)表論文80余篇,較為代表性論文有《燕樂》《燕樂音階和燕樂宮調再研究》《一部仍具學術價值的“舊著”—談楊蔭瀏先生的<中國音樂史綱>》等,其研究涉及了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中的樂律學、文獻學、史料學、形態(tài)學、史學史等多角度內(nèi)容。在個人專著出版方面,主要有《華夏舊樂新探——鄭祖襄音樂文論集》(2008)《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音樂學經(jīng)典文獻導讀》(2009)等。
三、內(nèi)容梳理
該書是在課程講稿基礎上修訂而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界缺乏足以與當今時代相稱的、科學的中國古代音樂史著作的遺憾。
這本書一共有四章十六節(jié)。第一章最主要是關于“音樂史和音樂史學”的概述,其次對于古代音樂史學研究的內(nèi)容、方法、過程、如何學習等都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為之后的章節(jié)奠定基礎。音樂史和音樂史學從本意上來說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章是以各類別的著作、以年代和學派的著作為線條進行論述,將音樂史學的著作發(fā)展歷程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第三章是關于“中國古代音樂史史料學”,主要是以音樂史學中的文獻為主,以時間順序進行陳列,更為系統(tǒng)和清晰,易于理解和閱讀。文獻在學科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就如同一篇文章的摘要和前言,航海遠洋的掌舵手,為后人的研究提供方向,將千百年前的音樂畫面真實還原在世人眼前,價值重大。第四章主要以展望未來為主線,作者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羅列了近些年中國音樂學術研究發(fā)展的重點和難點,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為后來的發(fā)展提出寶貴意見。
四、歷史評析
鄭祖襄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在我國音樂史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書中的文字為中國音樂史學的發(fā)展指引方向,其中的學術研究和方法為后人的學習提供寶貴的經(jīng)驗。該書也因其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成為當代年輕人學習中國音樂史學的必讀書目之一,影響深遠。在這14萬字中足以見得作者深厚的理論基礎、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字里行間匯集了自己及該領域其他專家學者之多年經(jīng)驗,提供給正在摸索中的求知青年們,要以更高的眼光、視角看待這門學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研究,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學科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樹群.關于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考[J].音樂研究,2001(01):24-26.
[2]孔培培.鄭祖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學習札記[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02):93-94.
[3]王洪軍.中國古代音樂史:你應是怎樣的一門學問——對學科性質兼及構建視野問題的思考[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04):16-21,4.
[4]鄭祖襄.1949—1999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發(fā)展概述[J].中國音樂,2000(03):4-8.
[5]李娜.本期名家鄭祖襄[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03):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