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艷
[摘 要] 中職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延續(xù),如何營造充滿樂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的課堂氛圍,是每一個中職一線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針對中職學生雖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構架,但靈活機動、個性鮮明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教學方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永遠是老師要做的第一功課。
[關 鍵 詞] 知識基礎;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8-0188-01
“夾著熟悉的教材和厚厚的教案,端著電腦里精心設計的課件,胸有成竹地走向教室。之后又拎著電腦,抱著展開沒動的教案,無可奈何地走下講臺。”這已經成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如何營造充滿樂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的課堂氛圍,是每一位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知識基礎
中職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延續(xù),無論從教材的編寫、教學目標的制訂或者是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都是建立在所教對象是完全掌握了初中語文知識的基礎上的?,F(xiàn)實情況往往是學生雖然都完成了初中階段語文教育,但無論知識點還是語文素養(yǎng)的接受程度都是參差不齊的。如果一直在一種假設的前提下進行教學,那課堂教學效果勢必事倍功半。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制定和學生實際水平相適應的教學標準。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突出語文基礎知識;重點進行字、詞、句、文的認、釋、讀、寫,在此基礎上適當?shù)剡M行能力訓練和提高。
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
相對于專業(yè)課程,語文教學除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外,偏重于人文的引導,價值觀的指導和德育、情感的熏陶。這難免讓學生覺得有說教之嫌,實用價值不高。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挖掘語文學科的實用性。
(一)課堂設計探索1:激發(fā)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如果老師只是把自己認為該講的東西一吐為快,那語文課堂教學必然進入一個死胡同。我們要把學生認為沒趣的東西通過語言因素、電教媒體手段、提供特定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措施變得有趣,這是我們作為教學者的價值和意義。例如,講應用文“求職信”,如果按照傳統(tǒng)講法,從標題、正文、落款講起,那學生又是“睡倒一大片”。我首先在網上找到一個招聘信息,然后組織學生分別給招聘企業(yè)投求職信,結果還真有四個學生接到了企業(yè)的回電。這個時候,我再把大家的求職信收集起來,分成“能打動人、有說服力、有優(yōu)勢特點”等層次,穿插格式、內容逐一點評講解,學生反而聽得津津有味。其實,這個時候我扮演的是企業(yè)面試官的角色,學生是參加面試的職員,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語文課的實用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設計探索2: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法
中職學生之所以選擇了中職學校,就是因為不能把所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分類儲存。如果我們還用傳統(tǒng)方法給學生授課,即使老師再揮汗如雨,學生都會覺得是喋喋不休。只有讓學生先參與進來,才能有所謂的教學。例如,在講《胡同文化》時,我嘗試讓學生主講,教師旁聽。學生拿著我的教參,用不同顏色做了多種標記;在電腦上查到的教學資料就打印了好幾十張,竟然還密密麻麻地寫了好幾頁的“講義”。由此,他們明白了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點,了解了京韻大鼓,似乎也走進了“老北京人”的生活。學生未必能講得出彩出眾,但就這些準備過程中的所得,肯定要遠遠大于我們強行灌輸給他們的東西。
三、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思想要與時俱進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必然會導致人們思想的變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要想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必須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思想上緊跟時代步伐。
(一)課堂設計探索1:多媒體網絡教學
手機現(xiàn)在已經和課本一樣成為學生的標準配置。經調查,中職學生90%喜歡上網玩游戲,應用社交軟件。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之既能為我所用,也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網絡的利用率。講《科學是美麗的》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從朦朧美、神秘美、活力美、精致美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微課錄制。學生在微課呈現(xiàn)時,通過收集材料、向其他科目老師請教、同學間互相探討,分析了電子云、葉綠素、DNA、納米例證圖片及科學依據(jù),形成各組的主要觀點。看著熟悉的學生和老師出現(xiàn)在視頻上,大家情緒特別高漲。
(二)課堂設計探索2: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法
中職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即使足夠新穎,時間一長,學生便識破“套路”,不愿“上鉤”了。只有發(fā)散思維,探索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永遠充滿活力。在講《拿來主義》時用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對“精華”和“糟粕”充分討論,然后適當引導;在講《寡人之于國者》時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啟發(fā)學生思考“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含義及這種設喻論證的作用;在講《雷雨》時,采用情景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表演,在表演中通過語言揣摩人物形象和矛盾沖突;還有質疑式教學方法,“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讓學生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文章思想的思考。
總之,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各種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年喜.從語文課程的發(fā)展趨勢看當代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特點[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12).
[2]曹琛.關于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方法改革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7(11).
[3]陳少玲.改革教學方法體現(xiàn)中職語文職業(yè)特色[J].中國科技信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