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把學生管“呆”了,這種說法對不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弄明白個性來自哪里。顯然,個性不完全是先天產物,還是一個人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磨煉出來的一種面對人生的姿態(tài)。很多著名的學者幾乎都是個性鮮明,并且相當穩(wěn)定。而這些學者幾乎都是經歷過艱苦的學習過程。如,英國的童話作家王爾德、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藝術家羅丹,我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文學家魯迅等,一提起他們,我們眼前不僅會浮現(xiàn)出他們個性的形象,而且對他們求學成才的艱苦經歷耳熟能詳。可以說,正是艱苦的學習經歷造就了他們的個性。因此,嚴格的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個性的必由之路。
那為什么又會有“管嚴了就把人管‘呆了”的說法呢?
這是因為,有些班主任的各項管理措施僅僅是“規(guī)定”,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也就是在“集體心理優(yōu)化階段”出現(xiàn)偏差,接下來的“發(fā)展集體主體階段”就很難實現(xiàn)班主任管理向集體自主管理的轉變,也就是說,管理是強加給學生的。
那該怎么辦呢?
我校有不少班主任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
有個劉老師在四年級接手了一個新班,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難對付的班。因為上一任班主任也是中途接手的,當時班上秩序比較混亂,他只好實行“強權統(tǒng)治”。一年下來,局面基本上是他在與不在“天上地下”。這位老師基本上事事都要親力親為,感覺很累。換了劉老師,他要做的不是再建立一個班規(guī)——“以前老師說的都不算,現(xiàn)在聽我的”,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他基本肯定了學生的以往表現(xiàn),建議對舊有的班規(guī)進行完善。從舊班規(guī)的梳理到逐條討論修改確立,他用了將近兩個月的班會時間完成。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爭論,劉老師仔細聽從各方意見,并且給予歸納和點撥,逐漸形成了明朗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確定了12條班規(guī)。這個12條班規(guī),從課堂到課外,從學習到活動,從禮儀到行為都規(guī)定到了,不可謂不嚴格??墒菍W生不反感,還很樂于遵守,因為他們把“12條”都吃透了。后來的兩個月,班級管理逐漸趨于有序,他選拔了5個自我管理比較嚴格的學生成立了“輪流值日班委”。在第二個學期,他又選拔5個勇于在集體活動中“冒頭”的,又有一點文體特長的學生,和第一批5個值日班委“一對一”結成對子,一起管理班級,主持每周班會和大課間活動。班級煥發(fā)了生機,像個生命體一樣可以有序地自然運轉起來了,班上的每個孩子就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樣,既有自己的運行方向,又遵循星系間的作用力法則,平衡地發(fā)展著。
“無添加”是有機種植的核心,“不強加”是建設有機班集體的核心?!安粡娂印辈淮怼安灰龑А?。怎么做?討論是學習的常規(guī),討論也應該是班級建設的常規(guī)。從學生中來,怎么來?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到學生中去,怎么去?討論、活動中去明辨問題,解決問題。
如此看來,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把學生管“呆”了,這個說法并不科學,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只會越來越靈動。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