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冰 劉爽
摘 要:體育學習評價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確保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運用“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并對“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的基本內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評價方法進行了構思,對于完善大學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加強課堂教學和促進學生課外體育參與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大學體育 體育教學 學習評價 信息表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a)-0140-03
體育學習評價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順利實施體育教學、確保教學質量、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激勵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至關重要[1]。近年來,隨著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體育學習評價也在不斷改進,在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上更加科學合理,總體上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全面發(fā)展?,F(xiàn)代教育評價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注重發(fā)展,重視過程[2]。這也是體育學習評價的發(fā)展趨勢。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中指出:體育課程考核要突出過程管理,從學生出勤、課堂表現(xiàn)、健康知識、運動技能、體質健康、課外鍛煉、參與活動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3]。在此之前,教育部印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13號)和《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教體藝[2014]4號),對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也做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從上述體育課程考核評價內容來看,課堂表現(xiàn)、課外鍛煉和參與活動情況評價的實施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幾項評價,一方面,需貫穿于整個學期教學過程中,具有長期性;另一方面,需多方面搜集評價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定期反饋,信息量較大,操作較為復雜。因而,要做好全面評價,突出過程管理,需要師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時也需要尋求有效合理規(guī)范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本文從這一問題著手,提出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運用“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的設想,設計了“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的基本內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評價方法進行了構思,對于完善大學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加強課堂教學和促進課外體育參與具有積極意義。
1 指導思想與目的
以“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貫徹相關重要文件精神,遵循現(xiàn)代教育評價理念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規(guī)律,設計運用“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搜集記錄相關信息,采用恰當評價操作方法,從而合理規(guī)范地完成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同時,以“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為媒介,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與體育教學有關的學生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和加強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與體育學習和課外體育有關的信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和鍛煉習慣。
2 “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的基本內容
如表1所示,“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主要包括7項內容。
第一項“學生基本信息表”,包含與體育教學有關的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學期初由學生填寫,教師查閱了解。大學體育教師的帶班數量和班級人數較多,要認識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基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過該表則可以幫助教師盡快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后續(xù)的教學和評價提供有益參照。
第二項“課堂表現(xiàn)評價信息表”,包括“課堂表現(xiàn)評價標準參照表”(見表2)和“課堂表現(xiàn)評價得分表”(見表3),評價方法見下文。課堂表現(xiàn)評價的特點有過程性、動態(tài)性、難以量化。需要教師長期關注學生在課上的行為表現(xiàn),記錄有關信息,并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評價,從而做到過程管理和動態(tài)評價。然而,教師在課上很難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和學習行為,只能點面結合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大致的判斷。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較為清楚,也具有較好的判斷力。因此,課堂表現(xiàn)評價可以由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處理得當則既可以使評價結果更準確,又可以通過評價逐漸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及其認識。實施好課堂表現(xiàn)評價,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而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使用“課堂表現(xiàn)評價信息表”,可以規(guī)范評價操作,使其有序、有效進行,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習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反饋與調節(jié)功能。
第三項“課外體育評價信息表”(見表4),包含兩項評價內容:課外體育活動參與情況、自行開展的課外鍛煉情況,評價方法見下文。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目標的兩個基本途徑,都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動,在活動的效果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互為補充。體育課與課外體育只有相互配合,協(xié)同發(fā)展,才能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功能,從而促成學校體育整體功能的充分發(fā)揮,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4]。從學校體育工作整體出發(fā),課堂教學不僅為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奠定基礎,而且課堂教學的任務和內容要與課外體育相銜接,體育教學同樣也需要延伸到課外,體育教師要積極組織、深入指導和參與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因而,課外體育方面應是構成學生體育成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使用“課外體育評價信息表”,一是記錄并認證學生參與的學校各部門機構團體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二是要求學生在“自行開展的課外鍛煉情況”一欄填寫階段性課外鍛煉活動的內容和總結;根據學生“課外體育評價信息表”中所記錄的信息,綜合評定學生該項分數。
第四、五、六、七項內容,涉及課程教學、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體質健康測試、自測量表等,這些信息關乎學生的學習與評價,是體育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教師要在課上講授,學生應當學習掌握。列入“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中,便于學生課內外查閱。
上述“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的7項內容編排設計成一系列表格,內容應簡潔、實用。通過互聯(lián)網以Word文檔的形式發(fā)送到學生的智能手機,便于表格填寫、信息查閱、評價操作、表格回收、文件存檔。
3 課堂表現(xiàn)和課外體育的評價方法構思
針對不同的評價內容,應有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手段,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也促進了評價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樣化[5]。課堂表現(xiàn)和課外體育的評價與傳統(tǒng)的課堂考勤、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的測試相比,評價操作較為復雜,應制定詳細的評價方法。
3.1 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方法
課堂表現(xiàn)包括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合作精神等方面。根據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實踐經驗,擬將課堂表現(xiàn)評價在體育學習成績中的權重設為20%,其中教師評價的權重為10%,學生自評的權重為10%。評價依據“課堂表現(xiàn)評價標準參照表”(見表2),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情況,進行定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均采用10級評分,這樣可以有合適的區(qū)分度和計算方法簡便。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同步進行,所打分數填寫在“課堂表現(xiàn)評價得分表”中(見表3)。實行階段性評價,一學期師生同步評價次數一般不超過5次。期末計算平均分相加得出學生該項得分。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注重階段性的總結與反饋,關注學生自評分與教師評分差別較大的學生,分析其自評分的合理性,適時進行指導和加強引導,以此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學生的評價能力。
3.2 課外體育的評價方法
根據學生的參與形式可以將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情況區(qū)分為:參加學校部門機構團體正式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和自行開展的課外鍛煉活動。那么,對學生的該項評價需包含上述兩個方面。根據體育課與課外體育的關聯(lián)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實際,擬將課外體育評價在體育學習成績中的權重設為10%,其中活動參加的權重為5%,課外鍛煉的權重為5%。表4中在“活動參加情況”一欄,學生填寫本學期參加的正式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并進行認證。認證即學生提供所參加活動的證明材料,如“報名表、秩序冊、機構團體的證明”等。要求每位學生每個學期參加1次正式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認證后可得5分。多次參加不累積得分,不區(qū)分名次先后與獲獎等級。在“課外鍛煉情況”一欄,要求學生填寫階段性課外鍛煉活動的內容和總結,一學期一般為5次。教師根據學生填寫情況評分,該項滿分為5分。
上述對學生課外體育的評價,一是考慮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體育基礎不同,因而不區(qū)分比賽等級、名次與獲獎,鼓勵引導學生重在參與。二是必要的強制和一定的自主性相結合。要求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課外體育活動,通過認證得分,具有強制性。這種強制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的過程來形成積極的經驗認識。學生的課外鍛煉具有自主性,那么,要求學生自主填寫自行開展的課外鍛煉情況,教師評分,亦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對于個別填寫不認真的情況,借此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
4 結語
以“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運用“體育學習評價信息表”,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主體性,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绑w育學習評價信息表”既是一種評價的手段,也是一種教學信息的載體,要注重其實用性和便捷性。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開發(fā)具備選課、信息查閱、網上學習與交流、體育學習成績評定等多功能的專門的體育學習管理系統(tǒng),則能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衛(wèi)東.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鐘擺現(xiàn)象”分析[J].體育學刊,2014,21(2):99-103.
[2] 涂艷國.教育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7.
[3] 國辦發(f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605/t20160507_242349.html.
[4] 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6.
[5]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09.
[6]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