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清
[摘要] 目的 探討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6月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結果 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有助于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臨床應加強推廣。
[關鍵詞] 風險管理;手術室;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2(a)-0007-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in the Operating Room
GU Yan-qing
Operating Room, Yanting Tumor Hospital, Yanting, Sichuan Province, 621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180 cases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9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risk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in the operating room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improving the nursing work quality, and we should enhance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手術室屬于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需要使用各種器械設備進行侵入性操作,從而實現對患者的救治目標。由于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手術室也是風險事件發(fā)生的高??剖?。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涉及多個風險環(huán)節(ji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手術失敗,甚至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因此,及時發(fā)現潛在的風險隱患并制定預見性的護理管理措施,對于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風險管理是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情況進行分析、識別,并做好防范措施,力求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目前風險管理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F選取2017年1—6月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80例為研究對象,回顧風險管理在該院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對照組中男42例,女48例,年齡為19~75歲,平均年齡(44.82±3.59)歲,其中急診手術37例,擇期手術53例。觀察組中男53例,女37例,年齡為21~72歲,平均年齡(45.31±3.86)歲,其中急診手術29例,擇期手術6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法,手術前護理人員核查患者相關情況,確認手術及麻醉的方式,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做好不良事件預防措施;手術中護理人員接患者進入手術室,再次核對患者信息,協助患者擺放合適的體位,準備手術藥品及器械,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配合手術醫(yī)生完成相關操作,注意患者生命體征,及時向醫(yī)生報告,術畢完成切口縫合;手術后按照要求處理標本,將患者送回病房,觀察患者術后體征,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向醫(yī)生匯報,并采取救治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風險管理。
1.2.1 風險管理宣傳指導 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需要護理人員增強責任意識,深刻認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系統的風險管理方法。醫(yī)院應集中開展風險管理宣傳指導工作,組織護理人員召開專題會議,將規(guī)避手術風險事件作為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護理人員認真檢查自身的工作,分析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認有無風險漏洞,同時護理人員之間也要開展溝通交流,指出工作中需要改進的方面,然后深入學習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包括風險因素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預防、質量分析等。護理人員要充分做好風險的提前預防,并通過全面監(jiān)控,將手術風險降至最低。
1.2.2 制定圍術期風險管理措施 ①術前: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告知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使患者及家屬能夠理解和配合。護理人員要全面核實患者的具體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病情、手術類型等,查看患者住院期間的用藥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另外護理人員要注意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術前是否出現血壓、心率波動情況,以及有無頭暈、心慌、食欲不振等癥狀,并記錄相關信息,向主治醫(yī)生反饋。經過對患者的詳細詢問和了解,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風險等級做出評估,其中高風險患者多為急診手術,患者情況危急,手術時間緊迫,術中可能伴有各種突發(fā)情況;中度風險患者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因素,自身狀況一般;低風險患者多為擇期手術,身體狀態(tài)相對較好,無明顯的風險因素。護理人員根據風險等級評估,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預防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②術中:護理人員應當按照患者的風險等級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根據手術類型以及潛在的風險因素,做好積極的應對和防范。護理人員要認真檢查手術室藥品、器械是否完備,協助患者擺放好體位,充分暴露手術視野,防止患者出現墜床、壓瘡。手術前再次核對患者的相關信息,包括手術類型、麻醉方式以及患者血型等。手術過程中及時配合醫(yī)生,為患者用藥前反復核對藥品信息,檢查藥品質量,特別對于抗生素注射、輸血等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要注意檢查患者是否過敏、血型是否匹配。所用空血袋應在術后統一處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和瞳孔,確認患者是否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檢查患者包扎情況,縫合時防止異物留于患者體內,術畢嚴格清理手術器械及藥品。
③術后:護理人員將患者標本放入檔案袋,做好標簽記錄,對患者年齡、性別、科室、住院號、標本名稱等信息詳細登記,確認無誤后送檢。護送患者回病房后,護理人員應向家屬匯報手術情況,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風險告知,使其了解手術護理工作存在的危險因素。
1.2.3 定期開展培訓 為促進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醫(yī)院應進一步健全護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及風險意識,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風險管理培訓,使其全面認識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相關風險因素,并在培訓中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強化細節(jié)管理,樹立法律意識。另外醫(yī)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評估,詳細記錄護理人員的工作表現,引導其有效開展風險管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①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觀察護理工作中有無準備失誤、操作不當、記錄失誤、切口感染、意外傷害等風險事件發(fā)生。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②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很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通過向患者進行問卷調研評分。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對照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13.33%,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3.33%,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4.4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6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2。
3 討論
手術室是患者接受治療的重要場所,不僅對無菌環(huán)境要求較高,而且醫(yī)護人員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緊張有序地配合手術操作,應對各種可能突發(fā)的情況,加之手術本身會對患者造成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所以手術室也是醫(yī)院的高風險場所。隨著護理理念的發(fā)展,手術室護理中的危險因素備受重視,而且近年來手術危險事故及醫(yī)療糾紛不斷產生,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以往實踐中發(fā)現,手術室護理風險問題與人員因素及管理因素有著緊密的關聯[1]。例如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護理操作失誤,對患者的風險問題認識不足等,都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另外手術室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護理工作流程不清晰,日常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足,也有可能導致管理漏洞,引發(fā)風險問題。
風險管理是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進而規(guī)劃預防措施,并對執(zhí)行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對風險的管理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也是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的保障。風險管理強調對潛在以及客觀存在的危險因素提前做出預判和防范,尤其是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對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實施精細化管理,從而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更加嚴謹和規(guī)范,有效抑制風險因素,將手術風險降至最低。以往研究也證實,手術室護理應用風險管理方法有助于工作質量的提高,如賈運喬等[2]研究指出,實施風險管理后,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糾紛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郝麗君[3]研究指出,觀察組通過應用風險管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護理質量和滿意度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風險管理在降低手術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該次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管理基礎上,通過應用風險管理,手術過程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風險管理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因素,因此,臨床應加強對風險管理方法的推廣應用,使手術室護理工作實現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呂紅.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13):21-23.
[2] 賈運喬,鄭浩杰,侯桂英,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工作中應用價值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6,38(24):3814-3816.
[3] 郝麗君.護理風險管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滿意度中的應用[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10):1573-1574.
(收稿日期:2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