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應該在美、游戲、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當我們想教他們讀和寫的時候,仍然應當使他們置身于這個世界里?!币虼耍艺J為,語文綜合性活動的開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以有效達成課標的要求。
一、靈活整合,突出科學、實效性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他們終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融合,書本知識與實踐學習的結合,來整體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整合時應講究序列、層次,篇篇課課都來整合,不現(xiàn)實也不必要,應以教材編排的序與“需”來定,如小語第八冊的第三組課文,講的都是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情,依據(jù)教材特點,我們就可以將本組教材進行整合,教師不以課組織教學,而以組安排教學程序:課前布置學生走訪環(huán)保部門,上網(wǎng)搜集動物資源現(xiàn)狀的資料,閱讀小說《我與小獅子愛爾莎》,了解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動物當前生存的境遇等,與科學課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學組合,實施課堂教學。課堂上重在學習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語段,通過反復誦讀、美讀,感受人與動物和睦共處的協(xié)調(diào)美,再結合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主題開展“話說揚子鱷上餐桌的是與非”的現(xiàn)場辯論賽、“生態(tài)環(huán)境知多少”的手抄報比賽、創(chuàng)編“保護動物資源”的廣告語等系列活動。
有時我們還可以打破教材的編排之序,合理重組教材。如我在進行小語第七冊的期末復習時,就打破常規(guī),跨組整合。把《爸爸和書》《打賭》《釣魚的啟示》串聯(lián),再引入一篇補充教材《窮人的風骨》組成“父親系列”。結合美術鑒賞課上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父親》與音樂作品《爸爸的草鞋》,通過對以上三種門類六位父親的形象刻畫與感知,讓學生感受那深沉博大的父愛,最后再落實到寫的訓練上,要求學生用手中的筆,蘸著深情的墨,歌頌偉大的父愛,許多學生寫出了富有真情實感的好文來。
二、優(yōu)化過程,彰顯個性、獨立性
布魯納指出:一門課程不但要反映知識本身的性質,還要反映求知者的素質和知識獲得過程的性質。新課程理念也昭示我們: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比所追求的結果更為重要。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應該是這樣一個追求個性化學習的過程。請看本人執(zhí)教的《麻雀》一課的教學片段實錄:
師:面對老麻雀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偉大力量,獵狗的反應又是怎樣的呢?
生1: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么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師:看來,獵狗也是始料未及的,那我們假想一下,此時此刻獵狗會在想些什么呢?
生2:獵狗也許會想,這只老麻雀能像一塊盾牌一樣擋在我面前,這不是明擺著要送死嗎?難道它沒想過,我在吃了它之后,依然可以再吃小麻雀呀。
師:咦,你這種想法有點特別,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3:我認為當時獵狗并不是害怕于老麻雀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偉大力量,而是想往后退,待會兒將兩只雀兒一起干掉。
師:你的這種想法緣自哪里?
生4:看課文的最后一段“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我”喚回獵狗,可能就是出于這種考慮吧?
生5:我同意生4的看法,連生4都能考慮到的問題,我想作者也一定能想到。應該說,偉大的力量震撼的不是獵狗,而是作者。
在這個教例中,雖然到最后教師也沒有給學生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我們看到了學生的閱讀潛力,看到了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在教師寬厚的期待,延緩的評價,適時的“追問”下,一個個閃爍個性火花的意見鮮凌凌地“出爐”了。恰恰是這比結果重要得多了。
三、學以致用,注重遷移、實踐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diào)學生把學到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去。如結合“世界水日”我們組織學生利用語文綜合活動課時間,外出附近的工廠、企業(yè)、供水廠等地進行實地調(diào)查,深入社區(qū)了解各個家庭的用水情況,上網(wǎng)查找有關中國、世界水資源的現(xiàn)狀,而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寫成調(diào)查報告。根據(jù)有關保護水資源的知識,向有關部門、單位、社區(qū)、家庭等寫建議書、倡議書,呼吁人們樹立環(huán)保意識,同心協(xié)力保護水資源。學校還相應地開展“珍惜水資源”的征文比賽、主題繪畫比賽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受到了環(huán)保教育,還使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另外,我還在所教的班級中,嘗試開展“編寫數(shù)學童話”的活動,將數(shù)學與語文學科的學習進行“聯(lián)姻”,學生們普遍表示歡迎與接受。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作在“學習園地”與“校報”上發(fā)表時,內(nèi)心的愉悅是寫在臉上的。
四、強調(diào)參與,關注體驗、過程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體驗中去,要求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們參加綜合性學習后能不斷地得到知識與發(fā)展,這才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應有之義。為此,教師就應更關注那些“弱勢群體”。在課堂上,要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動員“優(yōu)勢群體”主動與他們攜手,進行“強中弱”合理配置,組合成語文綜合性學習小組。重視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在合作中學會寬容、理解、協(xié)作,并努力確立小組的“榮辱觀”。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組內(nèi)“弱勢群體”的特長,樂于為他們搭設平臺,提高他們在組內(nèi)的“威性”,以此來漲涌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如在教學《太陽》一文,師:剛才通過同學們的自學、討論和課外知識的補充后,大家對太陽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的確,正如文中所說的“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彼c我們?nèi)祟惖纳钚萜菹嚓P。正因如此,人們對太陽的歌頌與贊美總是那么真誠、那么發(fā)自肺腑。下面老師熱誠地邀請A同學為我們演唱《種太陽》。而后,師讓生或自主或合作地進行歌詞創(chuàng)作,師課間巡視。
教師將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的歌詞投影到屏幕上。并請一個同學用《種太陽》的旋律教同學們演唱,課堂氣氛非?;钴S。更重要的是“弱勢成員”的自信與興趣得到了培養(yǎng)與提升。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只要我們注重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學習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社會,帶入充滿生機的大自然,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是花香滿園,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