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寬新
【摘 要】
綜觀當今語文課堂,雖然課堂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有些課堂上,依然可見教師個性的過分張揚,以及課堂教學的過度強勢,無形之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下降。所以語文課堂,語文教師不妨放開手來,悠著點進行教學活動。本文就將從這個角度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
教學矛盾 悠著點 幾大優(yōu)點
在教學中,眾所周知教無定法,而且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一直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希望所有的語文課堂均是有聲有色、生動感人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確實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教師不再像以前大搞“一言堂”了,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適當?shù)淖杂砂l(fā)揮空間??墒窃诮膛c學,師與生之間,我們依然還會看到部分教師的教學個性過分張揚,以及教學地位的過度渲染,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剝奪。針對這樣的困境,筆者認為: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在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妨“悠著點”。
所謂“悠著點”,字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控制著不使過度。我們提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悠著點”,并不是在全盤否定教師的教學地位,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的重要作用,而是指在實際教學中,真正從學生與教師這一對矛盾主體入手,通過教師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的發(fā)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去探索、學習和成長,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為什么要悠著點?又應該如何悠著點呢?下文將作具體剖析。
一、悠著點,是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它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一味地包辦代替,以事無巨細的講解來獨占課堂的話,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一名導演,組織教學、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實質(zhì)上是為了把舞臺讓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角。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親身去參與、操作,需要他們自己投身于課堂學習活動中后,才能夠有真正的收獲。語文教師需要做的,不是代替學生去完成學習的過程,而是盡可能地把“教”的過程演變成學生“學”的過程,把傳統(tǒng)的“講堂”打造成真正的“學堂”。
例如,在蘇教版第九冊學習《莫高窟》一課時,筆者沒有枯燥乏味地給學生講述莫高窟的特點,這樣的講述也是學生所厭煩而不喜歡的,轉變思路,把課堂還給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這篇文章介紹了莫高窟的哪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分別具備什么樣的特點?學生通過同桌互讀、小組討論的方式,很輕松地找到了課文所重點介紹的內(nèi)容,即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jīng)洞。然后用書上的詞語來概括這幾個項目的特點,學生可以輕松地找到莫高窟的彩塑具有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的特點,而那四萬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畫是宏偉瑰麗的。藏經(jīng)洞的特點是雖然面積不大,但是珍藏的寶物很多。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課文,教師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悠著點,學生就會主動點。
二、悠著點,是為了順應課堂發(fā)展形勢來開展教學活動
我們所謂的教師授課“悠著點”,除了上述所說的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之外,還要注意切莫進入一個誤區(qū),教師并不是語文課堂的看客,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引領者,當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問題,教師要懂得適時調(diào)整。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教師要及時地點撥和疏導,教師不搞滿堂灌,全盤授予,而是跟隨著學生的發(fā)展趨勢,及時加以輔導,讓學生樂于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
例如,在學習了《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后,有的學生提出了既然沒有人看到湯姆釣上了大鱸魚,即使不把魚放掉也是可以的嘛。緊接著,也有個別學生跟隨附和著,在這個階段,我沒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也沒有強行地把課文的觀點灌輸給他們,而是引導他們?nèi)フJ真思考一下:孩子們,放不放大鱸魚我們先不討論,我先說一個社會現(xiàn)象你分析一下:有的人在公眾場合時,能夠遵守交通法規(guī),但是在沒人看到的時候,他去偷偷地闖紅燈,你認為這種做法對不對?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不對!”問其原因,都說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表現(xiàn),如果側面來一輛車的話,會有生命危險。同時聯(lián)想到本文的表現(xiàn),懂得在遵守社會公德方面,是不以有沒有人看見為前提的,而是應該以必須遵守為準則的。
這樣,學生的質(zhì)疑由學生群體來解決,會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輕松落實授課目標。
三、悠著點,是為了在語文課堂上實行“無為而治”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一直提倡無為而治。所謂無為而治,是指在萬事萬物中強調(diào)順其自然的規(guī)律,不強求,不苛責,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在教育上我們也可以借鑒這樣一種高超的藝術,即在教學過程中,不留痕跡地育人于無聲,傳道于無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
例如,在學習了蘇教版課文《推敲》一課后,我便針對“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一句中,到底要用哪一個字才最合適呢?這時班里一個平時不大發(fā)言的同學說:用推字合適!結果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把這名同學鬧個大紅臉。這時我用眼神制止了同學們的哄笑聲,微笑著告訴大家:“孩子們,不要鬧,這位孩子也不要害羞,你現(xiàn)在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文中的答案,并且告訴大家你的理由是什么,好嗎?”這名同學受到老師的鼓舞之后,積極性大增,坐下去之后認真讀了課文,然后把文章中所寫到的三個理由全部找出來后,匯報了出來,全班同學都對他的這種表現(xiàn)豎起了大拇指。
這種不動聲色的教育,把學生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應該專注的地方,教師以尊重和愛護的態(tài)度,化關愛于無痕,使學生既習得知識,又獲得尊重。
【結 語】
語文課堂教師“悠著點”,這是一種教學的大智慧,教是為了不教,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先鋒.語文課堂呈現(xiàn)的氛圍是怎樣的【J】.語文閱讀,2013(2)
【2】孫現(xiàn)飛.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小議【J】.語文學習,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