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琳
摘 要: 古典詩詞教學存在重視應(yīng)試技巧、輕視學以致用的問題。古典詩詞是一座文學寶庫,題材豐富,手法多樣,語言凝練,情感充沛,思想深刻……為學生學習寫作提供了多維的啟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找到賞析文本的切入點,更要幫助學生樹立借鑒詩詞學寫作的意識,學習詩詞中傳達的人生觀、世界觀。本文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在賞析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了解游記散文與詠史懷古詞寫作思路上的相似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 賞析 對接 傳承
目前詩詞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教師往往根據(jù)考試說明設(shè)計題型,讓學生解答,學生只是生硬地套用解題模式貼標簽,對詩詞文本的理解膚淺,停留在字句翻譯上,缺少畫面美和意境美,對詩詞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很片面,更沒有將詩詞學習與寫作相對接的意識?;诖?,我認為古典詩詞是一座文學寶藏,山水景物,思鄉(xiāng)懷人,懷古傷今,送別宴飲……無不為我們寫作提供了多角度啟示。所以,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找到賞析文本的切入點,更要幫助學生樹立借鑒詩詞學寫作的意識,學習詩詞中向我們傳達的人生觀、世界觀。本文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在賞析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了解游記散文與詠史懷古詞寫作思路上的相似性,讓學生銘記歷史,永葆一顆愛國心。
教學目標:
1.品典析法,體悟詞人內(nèi)心世界。
2.學詞寫文,增強文本運用意識。
3.立志圓夢,踐行愛國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毛阿敏演唱的《三國演義》的片尾曲《歷史的天空》。
導(dǎo)入:正如《歷史的天空》所唱的那樣:“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毙翖壖簿褪侵袊鴼v史天空中一顆閃耀的明星,他繼承了蘇軾詞的豪放風格,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愛國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共同體會“詞壇飛將”的赤誠情懷。
一、自主學習,析本識人知古事
1.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辛棄疾藝術(shù)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F(xiàn)存詞600多首,有《稼軒長短句》。
2.寫作背景。
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辛棄疾六十六歲,閑置已久的辛棄疾被權(quán)貴韓侂胄(tuōzhòu)當作號召北伐的旗幟而起用,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任鎮(zhèn)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棄疾積極準備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做法感到憂心忡忡,他對宋寧宗和韓侂胄提出不少建議,沒有引起南宋當權(quán)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追昔,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詞中佳作。
3.根據(jù)辛詞內(nèi)容,填寫下列表格。
(通過小組3分鐘的學習交流,完成表格內(nèi)容)
二、課堂交流,品典悟情析方法
1.品評人物。
(1)帝王組:反觀南宋現(xiàn)實
A組:孫權(quán)(仲謀)——英雄無覓
劉裕(寄奴)——朝廷無能
B組:劉義隆(元嘉)——執(zhí)政草率
拓跋燾(佛貍)——百姓忘恥
詞人通過以上典故借古諷今。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草率興師北伐,大敗而歸,目前南宋正處于內(nèi)憂階段:英雄無覓、朝廷無能、百姓忘恥,詞人從南宋現(xiàn)實考慮,如果執(zhí)政者輕敵冒進,那么結(jié)果可想而知。由此再讓學生由詞中百姓祭祀異族統(tǒng)治者聯(lián)想到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從而教育學生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2)將領(lǐng)組:體會詞人際遇
詞人用廉頗的典故懷古傷己,意在表明自己雖然被棄置不用,壯志難酬,但仍壯心不已,正如陸游《長歌行》中所云:“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自有聲?!蔽覀冊隗w會辛棄疾內(nèi)心憤懣的同時,深切體會出他滿腔的愛國熱情。
2.總結(jié)寫作手法。
用典、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對比、虛實結(jié)合。
3.探析詞人情感。
(1)對英雄人物的仰慕;
(2)英雄無覓失望;
(3)對朝廷無能、偏安江南的諷刺;
(4)對輕敵冒進做法的否定;
(5)對百姓忘恥的憂慮;
(6)對收復(fù)中原的急切;
(7)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
(8)抗金殺敵,收復(fù)中原的決心。
三、拓展遷移,詞文對接學寫作
【寫作實踐】蘇軾在赤壁懷古,辛棄疾在京口懷古。當你駐足歷史遺跡,傾聽歷史的回聲時,你是否有自己獨特的遐想和感悟?請寫一篇詠史的詩歌或散文。
詠史懷古(詩)詞寫作思路: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蘇軾立足黃州赤壁,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雄奇壯麗的赤壁風光,由此聯(lián)想到三國時期功名早成的周瑜,從而抒發(fā)自己人生遲暮、壯志難酬的苦悶之情,最后,詞人用“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結(jié),灑酒祭月,從江水長流中得到解脫,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蘇軾的曠達和灑脫。
思路:立足古跡——描寫古跡——古人古事——議論抒情。
游記散文寫作思路:景點——描景——聯(lián)想——感悟。以余秋雨的《洞庭一角》為例,請同學判別下列三組分別對應(yīng)游記散文寫作思路中的哪一部分:
A組:他們(被貶官員)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跡。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親,俱著聲名。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騷客胸襟的替身。人們對著它,想人生,思榮辱,知使命,游歷一次,便是一次修身養(yǎng)性。(感悟)
B組:范仲淹《岳陽樓記》、呂洞賓岳陽樓題詩、游人岳陽樓寫長聯(lián)。(聯(lián)想)
C組:洞庭湖上的君山島:樹木、封山石刻、古廟廢基、古鐘。(描寫)
(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穿云裂石、壯懷激烈的杰作,下面讓我們通過誦讀領(lǐng)悟這些蕩氣回腸的文字,獲取力量,闊步前行?。?/p>
四、誦讀體悟,立志圓夢報家國
A:男生齊誦
滿江紅·寫懷
(南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jìng)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què)!
B:全班齊誦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總結(jié):同學們,亭臺樓閣、山川草木不僅凝聚了歷史的瞬間,更凝聚了有志之士的家國情懷,希望同學們以堅定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作業(yè)布置,運用思路成華篇
以“啟東圓陀角”為景點,描寫圓陀角風光,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表達獨特的感悟,寫一篇游記散文。
六、閱讀鏈接,廣泛涉獵擴視野
梁衡《把欄桿拍遍》、蔣勛《蔣勛說宋詞》、金治平《辛棄疾的劍》……
通過以上教學流程,學生不僅掌握了辛詞的主要內(nèi)容及詠史懷古詞中用典的作用——借古諷今和懷古傷己,還體會到了辛棄疾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復(fù)雜的思想情感。再聯(lián)系《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就可以將游記散文的寫作思路跟詠史懷古詞聯(lián)系起來,只要按照這樣的思路行文,一篇不錯的游記散文就會出現(xiàn)在學生的筆下。通過誦讀經(jīng)典愛國詩篇,學生激情澎湃,華夏子孫的民族感溢于言表,他們一定會積蓄力量、奮力前行。
參考文獻:
[1]葉嘉瑩.論辛棄疾詞的藝術(shù)特色[J].文史哲,1987(01).
[2]王美玲.試論辛棄疾詞豪放中見悲壯的成因[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