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英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兒科,江蘇 常州 213200)
小兒秋季腹瀉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屬于消化道病毒疾病,一般誘發(fā)病毒為輪狀病毒,在兒童腹瀉病中,發(fā)病率最高[1-2]。小兒秋季腹瀉多發(fā)人群為6個月~2歲的兒童,對嬰幼兒影響嚴重,甚至會造成生長發(fā)育障礙。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62例,均為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兒秋季腹瀉患兒,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成兩組各31例。實驗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6個月~2歲,平均(18.32±2.33)個月;病程0.5~5天,平均(2.55±1.85)天;病情輕度10例,中度13例,重度8例;伴發(fā)熱16例,嘔吐22例,脫水I°10例,脫水II°13例。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6個月~2歲,平均(18.18±2.12)個月;病程0.5~4天,平均(2.30±1.55)天;病情輕度11例,中度13例,重度7例;伴發(fā)熱15例,嘔吐21例,脫水I°10例,脫水II°1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臨床表現(xiàn):①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數(shù)會發(fā)熱,一般為低熱,很少高熱;②大便次數(shù)增多,每日約10次,大于3次就應考慮秋季腹瀉,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粘液或膿血,無腥臭味;③半數(shù)病程初期會出現(xiàn)嘔吐,一般不超過3天;④腹瀉重者可出現(xiàn)脫水癥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⑤多數(shù)存在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癥狀。
納入標準:①病程小于等于5天;②大便鏡檢可見少許紅白細胞,脂肪球(+~+++),有時可有少許粘液;③糞便致病菌培養(yǎng)陰性;糞便輪狀病毒(HRV)檢測抗原陽性。
排除標準:治療依從性差,存在精神障礙,有藥物過敏史。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糾正酸堿失衡、脫水、電解質紊亂??诜擅撌ⅲ鄄└?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00690]每日3次溫水送服,1歲以下日1袋,1~ 2歲日1~2袋;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020037)每次1袋,日2次;利巴韋林顆粒(山東仁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6707)每次50mg,日2次。
實驗組加用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藥用葛根9g,黃連6g,黃芩6g,甘草3g。脾虛加黃芪8g、白術6g,陰虛加太子參5g、麥冬8g。劑量按年齡適當調整。日1劑,水煎,早晚各服1次。
觀察患兒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止吐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及住院時間。
用SPSS23.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的《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2]。痊愈:糞便成形,糞便形狀及次數(shù)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糞便鏡檢無異常,糞便輪狀病毒(HRV)檢測陰性。好轉:糞便水分減少,糞便形狀及次數(shù)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改善,糞便鏡檢偶見脂肪球或紅白細胞。未愈:糞便性狀、次數(shù)及全身癥狀均無好轉甚至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止吐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止吐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止吐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d,±s)
組別 例 退熱時間 止瀉時間 止吐時間 脫水糾正時間 住院時間實驗組 31 2.55±0.271.26±0.481.44±0.55 1.11±0.40 5.03±0.67對照組 31 3.98±0.442.27±0.662.36±0.61 2.55±0.79 6.66±0.69 t 15.423 6.891 6.237 9.054 9.43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秋季腹瀉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小兒疾病,一般在秋冬季由輪狀病毒引發(fā),患兒因年小消化系統(tǒng)不夠完全,無法抵御病毒的侵襲,進而導致腸黏膜水腫出血,造成腸道功能障礙,引發(fā)腹瀉。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則水電解質紊亂、脫水等現(xiàn)象多有出現(xiàn)[3-4]。秋季腹瀉屬于自限性疾病的一種類型,一般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藥物,一般患兒發(fā)病1周會自然停止,但是若出現(xiàn)嚴重的腹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遷延不愈,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必須加以重視。
對于小兒秋季腹瀉的治療,臨床中常用蒙脫石散、利巴韋林等西藥治療。[5]中醫(yī)認為,秋季腹瀉是因為脾胃的病變,和濕熱有關,小兒的病理特點是脾常不足,臟腑嬌嫩,容易遭到外邪入侵進而造成脾胃受損,脾虛則會導致健運失司,造成患兒胃弱,無法食用腐熟水谷,谷反為滯,進而合污而下。治當以清熱健脾[6]。本研究選用的葛根芩連湯來自于《傷寒論》。方中葛根為君,解肌退熱和止瀉升陽;黃芩為臣,清熱燥濕;黃連為臣,厚腸止利,治療惡心、嘔吐;甘草為佐使,調和藥物,健脾和中。諸藥合同,有生津潤燥、清熱燥濕功效。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葉晶晶,鐘夏君.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5,(8):176-177.
[2] 方鶴松,魏承毓,段恕誠,等.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384.
[3] 趙巧紅,賈琪.加味葛根芩連湯直腸滴注聯(lián)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4,28(2):113-115.
[4] 姚飛,勞萍.痛瀉要方聯(lián)合四神丸、葛根芩連湯治療膽囊切除術后慢性腹瀉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7,24(2):195-197.
[5] 崔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49例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256-257.
[6] 李光輝,馬照琳,董艷莉,等.葛根茯苓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結腸炎80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10):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