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
摘要:發(fā)育生物學在醫(yī)學和生命科學中日漸變得重要。為提高教學效果,主講教師在該課程中采用了PBL教學法。研究結果表明:PBL教學法明顯能改善發(fā)育生物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且被學生們認可,值得采用。
關鍵詞:發(fā)育生物學;PBL教學法;LBL教學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11-0161-02
一、引言
在醫(yī)學和生命科學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育生育學也迅猛地發(fā)展起來并越來越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它是21世紀的前沿學科,也是整個醫(yī)學和生命科學中發(fā)展最快的學科。發(fā)育生育學與許多醫(y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關系密切,研究腫瘤和先天性疾病發(fā)生的機制,其中干細胞的研究已成為醫(yī)學和生命科學的熱門領域。所以,該課程無疑是值得醫(yī)學和相關專業(yè)的學生用心攻讀的。PBL教學方法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巴羅斯(Barrows)創(chuàng)立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把學習內容置于趣味性的問題中,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而得出答案。此文是發(fā)育生物學主講教師將PBL教學法應用于教學中,研究PBL教學法應用于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探索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以提高這門“高大上”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培養(yǎng)高素質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人才的目標。
二、將PBL法運用于發(fā)育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實踐
1.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好的問題能使學生較易地掌握發(fā)育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PBL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應該注重如下幾點:①問題的設置應該基于教學內容和目標。②問題應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并注重趣味性:設計的問題應該能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的情境,巧妙地設計問題,把枯燥無味的理論問題變成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簡單問題,選擇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能夠理解回答的問題。
例如,“早期胚胎的形態(tài)和分子變化”一章的部分問題是這樣設計的:①人和動物的身體有頭尾、背腹、左右之分嗎?如有,這種身體結構特點在發(fā)育生物學中被稱為什么?②人的心在左側,肝在右側,右肺比左肺多一葉,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是如何形成的?③膳食中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血管、肌腱、皮膚變脆,易出血,稱為壞血病;老年人組織會失去彈性,皮膚有皺紋,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這里的問題①和②準確地體現(xiàn)了這章的重點“胚胎體軸的確立過程”及難點“胚胎體軸的確立過程和胚胎發(fā)育中的左右不對稱性形成特點”,問題①、②和③則符合注重點②和③,即具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而且問題難易適度。
2.課外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6—7人的小組,每組選出1名組長,負責組織學習和討論。學生課前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閱讀教材及參考資料,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并總結問題的答案。
3.課堂答題及討論。課堂上,學生以組為單位回答問題,并提出在學習和解答問題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課堂上就新問題進行討論。
三、將PBL法運用于發(fā)育生物學文獻討論課的實踐
將PBL法運用于文獻討論課的具體步驟跟第二部分中的類似,只不過在步驟2要制作電子演講稿,步驟3中要使用電子演講稿進行展示,步驟4中教師對學生作答情況進行評判評分。
四、教學效果評價
1.將PBL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主體的教學效果評價。課堂教學主體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有兩種,一是定期進行筆試,二是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湖南大學生物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系和生物技術系的學生,2組為對照組,分別為18人和22人,采用LBL教學法,另2組為19人和19人,采用PBL教學法,4組學生由相同教師授課,學生年齡性別相仿,采用相同教材、同一試卷及評分標準。對學生成績運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結果如下:LBL教學組學生筆試平均成績分別為(76.54±8.91)分和(74.48±11.91)分,PBL教學組學生筆試成績平均分為(84.66±8.63)分和(81.21±6.52)分;PBL教學組和LBL教學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1和2.20,P=0.008和0.034)。2個PBL教學組,學生筆試成績明顯高于2個LBL教學組學生筆試平均成績。表1的結果表明:將PBL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主體時,78.95%的學生感到滿意,認為所采用的PBL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記憶掌握所學知識和理論,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和交流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2.將PBL法運用于文獻討論課的教學效果評價。文獻討論課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主要是不記名問卷調查,研究對象與1中相同,結果見表2。表2的結果顯示:將PBL法運用于文獻討論課時,81.58%的學生非常認可,認為所開設課程不僅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發(fā)育生物學的興趣,而且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和交流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文獻閱讀水平、專業(yè)英文水平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并能激發(fā)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五、結語
總之,現(xiàn)代化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如課程特點、學生學習情況等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是很有必要的。發(fā)育生物學已成為醫(yī)學和生命科學的重要學科之一。醫(yī)學和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修讀該課程很有必要,學習該課程使得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和完善,根據該課程的特點而實施的PBL教學法完全符合現(xiàn)代高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新理念。教師角色由傳統(tǒng)LBL教學法中的知識傳授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促進者。上述調研結果表明,PBL教學法明顯能改善發(fā)育生物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樂于接受,是比較理想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鄭杭生,陳思思,王娟,等.《藥劑學》PBL教學的問題設計與實踐[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9(11):836-840.
[2]曹媛媛,張明,唐欣昀,等.PBL教學法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13,30(4):97-99.
[3]Douglas A.Problem- and case-based learning in science:an introduction to distinctions,values,and outcomes[J].CBE Life Sci Educ,2013,12(3):364-372.
[4]Zhang Y,Zhou L,Liu X,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for use in introductory Chinese undergraduate medical cours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5,10(3):e0120884.
[5]Thomas G,Duddu V,Gater R.Blending an e-learning package into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module[J].Int J Med Educ,2016,7:279-280.
[6]肇玉明,唐玉,李曉蓉,等.PBL教學法在基礎醫(yī)學專業(yè)藥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5,17(9):758-760.
[7]蘇彤,崔軼,潘霄,唐云翔.醫(yī)學心理學PBL教學實踐——以軀體形式障礙為例[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6,15(8):7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