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生關系是教育范疇內最基本的一種人際關系。大學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進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高校中的師生關系理應是積極向上、平等自由、互助友善、親切和諧、教學相長的關系。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當前信息化和智能化正潛移默化影響著人們的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對高校中的師生關系也造成了沖擊。本文將以海南師范大學為例,就新形勢下大學師生關系現(xiàn)狀開展研究,為以后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大學;師生關系;現(xiàn)狀
師生關系是大學中最基礎、最普遍的人際關系,和諧的大學師生關系能夠使高等教學活動的效果事半功倍,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也有深刻的影響。為了更進一步探究當前我國大學校園中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與問題,作者以海南師范大學為例,對該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本次課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其中絕大部分是本科生,也有少量的研究生。
通過統(tǒng)計和處理調查的原始數(shù)據(jù),整合結果,分析研究相關結論可以得知,當前該高校的師生關系總體上較為和諧,學生認為在與教師的相處過程中,老師普遍是比較親切、負責任的,沒有與老師發(fā)生過沖突和不愉快;但我們不應該僅僅看到大學師生關系較好的層面,還應特別關注其他方面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問卷調查中,“你與當前任課老師的關系怎么樣”問題時,絕大部分的同學選擇了“一般”,占到了全部的76.5%,選擇“良好”的同學只有可憐的4%,還有近20%的同學認為他們與老師間的關系是“冷淡”,這些數(shù)據(jù)結果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當前高校中師生關系的冷漠現(xiàn)狀值得我們總結原因,尋求突破。當前高校中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溝通交流的被動化趨勢愈發(fā)明顯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同學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日趨豐富,他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新媒體等多種手段找到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料,大學生逐漸拉開了和老師的距離,與老師間缺少定時、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此外,當前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考核模式單一,考核的指標涵蓋面較少,沒有把正常教學活動之外的方面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這直接打擊了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主觀能動性。目前,課堂上師生短暫的溝通愈發(fā)呈現(xiàn)被動化,鮮有同學積極地回答問題,只有被老師點名了才硬著頭皮站起來,師生間的交流明顯的生硬和不主動。課下則是基本毫無交流。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不僅僅只存在于課堂上,在課余生活中亦如此。他們遇到問題時很少人會想到找老師聊聊天尋求幫助,更多人樂意選擇網上傾訴或者向同齡人訴說。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自己會主動與老師交流的學生只有近10%,而不樂意與老師在課下生活中交流的學生占到71%。在西方國家,基本上每個人都能夠在課堂上與老師探討問題,有的高校鼓勵老師多在課下與學生交流問題,時間和地點并不固定,甚至學生可以不上課,但他們非常重視和老師的這種討論。
二、師生之間功利化日益嚴重
大學是很多學生心中夢寐以求的高雅殿堂,他們對大學充滿激情與向往。但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有些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響發(fā)生了改變,大學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角色也愈發(fā)變得功利。調查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同學選擇碰到問題時會采用當今社會上流行的請吃飯或者送禮品的方法和老師相處,他們的價值觀已經被功利性的東西所影響。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獲取不正當?shù)睦?,紛紛給負責的老師送禮,原本純潔干凈的師生關系變得越發(fā)金錢化與利益化。此外,近年來在我國研究生教育中,不少碩士研究生稱導師為“老板”,這種稱謂也間接表現(xiàn)出目前利益化的師生關系。
三、師生間的沖突對抗加劇
師生在心理上或者行為上之間的對抗,對正常教學活動造成影響的過程稱之為師生沖突。師生沖突可分為兩種形式:正面公開的和間接隱含的。間接的師生沖突指老師和學生不是正面激烈的沖突,表現(xiàn)為一方故意帶有消極情緒不遵從另一方的想法,在學生層面,比如學生故意遲到早退,上課聽講溜號等多種違反正常教學規(guī)定的行為,對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帶具有負作用;在教師層面,對學生心有偏見,不管不問等。正面公開的沖突是指老師和學生間光明正大的對抗,表現(xiàn)為肢體暴力、語言沖突等激烈行為。當今社會教育產業(yè)化改革深化,而且大學的學習方式更加自由、寬松,隱含的師生沖突現(xiàn)象層出不窮:上課時交頭接耳、玩手機或者睡覺的學生大有人在,學生逃課現(xiàn)象嚴重等,教師要考慮教學進度與教學考核,對課堂紀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久而久之導致老師對課堂失控。據(jù)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平時不認真上課聽講的人群占近44%,只有可憐的4%的學生表示自己很少違反課堂紀律,68%的學生對沒有興趣的課程會選擇逃課,認為逃課是違反紀律的行為且自己從不逃課的占3.5%。大學校園中甚至廣泛流傳著“沒有掛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這一謬論。不只是內在的師生對抗,近年來社會上傳出的種種大學丑聞表明師生間的外在沖突問題也在增多,這些現(xiàn)象須引起我們的重點關注。
四、師生交流較少,情感冷淡
在我國改革開放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前期階段,那時的大學老師不僅承擔著教學任務,還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情誼即使過了很多年也不會消退。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處在飛速發(fā)展的階段,大學擴招已成常態(tài)化,但是有的高校教學設施和條件相對不足,所以只能實行大班教學,直接影響了師生間的互動,拉開了師生間的距離。老師“上課鈴來,下課鈴走”的模式使得師生間鮮有溝通的橋梁,即使有時間,考慮到對方的安排,大都也會探討下學術問題,而師生之間很少能有情感和生活方面的交流。
此外,現(xiàn)在很多高校老師會選擇使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如果過分依賴課件,就會使得老師成為課件的播放著,而學生成為觀眾,課堂氣氛也死氣沉沉,老師在課堂上的感召力變弱,造成師生關系變得機械、冷漠。
參考文獻:
[1]段旭光.大學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
[2]李政.高校師生關系新問題的反思和對策[D].西南大學,2008.
[3]常虹虹.新型師生關系的必要和構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
作者簡介:周寶民,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