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瑩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社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學生各方面能力均衡發(fā)展的目的。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就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有效性;措施
一、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內容
美術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繪畫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的學科,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審美能力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這樣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國畫與油畫》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元代顧安的《幽篁秀石圖》和梵高的《向日葵》,并對學生說:“這兩幅作品都繪畫了植物,下面請同學們在觀看之后說一說兩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呢?”學生積極觀看教師播放的圖片,在觀看之后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兩幅作品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中國畫顏色較為單一,而油畫的顏色十分豐富,能夠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還有的學生說:“中國畫主要突出的是外形上的相似,而油畫追求的是利用繪畫內容創(chuàng)造立體空間”,這樣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中國畫和油畫的認識,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體會到美術的魅力所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中國畫和外國油畫的方式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在教學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師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沒有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就影響了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途徑。例如,教師在教學《明與暗》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將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分別為一組和二組,然后教師向學生展示有關的素描繪畫作品,并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這些作品,在觀看之后討論一下我們在繪畫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學生積極觀看教師展示的作品,在觀看之后,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一組學生就作品的顏色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素描作品主要采用的就是黑白兩個顏色”,還有的學生說:“在繪畫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用黑白兩個顏色突出物體的不同面”;二組學生就作品的結構進行討論, 有的學生說:“在繪畫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突出物體的結構特點”,還有的學生說:“我在觀看素描作品的過程中了解到作品中的物體結構是十分清晰的”,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下面老師給同學們補充幾點,首先就是形要準,比如說我們在繪畫人物的時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比例、結構等等;其次,我們在繪畫的時候一定要完整,就是說我們在繪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突出明暗面;然后,我們在繪畫的時候一定要突出物體的體積,體積表現的是物體的厚度,體積的表現要在理解了結構的基礎上”,這樣學生能夠加深對繪畫內容的認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的方式充分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帶入對知識的了解當中,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繪畫內容產生深刻的認識。例如,教師在教學《動物王國》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都會見到哪些小動物呢?”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說:“小狗、小貓”,還有的學生說“小白兔”,這時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對小動物的理解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生活情境,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生活內容進行回憶的方式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的方式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從而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大偉.關于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問題研究[J].美與時代,2016(5):114-115.
[2]李曉瑭.新媒體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5):156-15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