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杰 劉麗 董志軍
【摘要】 目的 探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7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5例。觀察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綜合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為(14.8±4.8)分、治療后6 h NIHSS評分為(13.2±4.5)分、治療后24 h NIHSS評分為(11.4±2.9)分;觀察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為(15.1±4.3)分、治療后6 h NIHSS評分為(10.2±3.9)分、治療后24 h NIHSS評分為(7.6±2.4)分;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6、24 h, 觀察組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治療,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安全性高, 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052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急診科疾病, 是由局部腦組織缺血引發(fā)的腦組織軟化、壞死, 導致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障礙。急性腦梗死具有發(fā)病急、進展快、預后差、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生命安全。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要任務是盡早進行溶栓, 盡早恢復缺血區(qū)域的血液循環(huán), 以防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障礙[1-3]。目前, 靜脈溶栓治療已廣泛應用于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本院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方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現(xiàn)詳細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就診的7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5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 發(fā)病時間≤6 h,所有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經(jīng)檢查有顱內(nèi)出血患者, 1個月內(nèi)有皮膚黏膜或胃腸道或泌尿系統(tǒng)出血的患者, 使用過抗凝藥物的患者, 合并有嚴重心、肺、腎等器官性疾病的患者。觀察組中男18例, 女17例;年齡35~75歲, 平均年齡(59.3±8.1)歲。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6例;年齡34~74歲, 平均年齡(59.1±8.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綜合治療, 給予患者腦保護、血小板抑制劑、自由基清除劑等常規(guī)治療, 并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 首次服用300 mg, 之后100 mg/d, 對于腦水腫患者給予靜脈滴注20%甘露醇。觀察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 劑量為0.9 mg/kg, 最大劑量≤90 mg。取每支注射用阿替普酶的10%溶入l0 ml生理鹽水中, 在1 min內(nèi)進行靜脈注射, 將剩余90%溶入l00 ml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 于60 min內(nèi)滴注完。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金額臨床治療效果、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臨床療效評定標準[4]:痊愈:臨床癥狀完全緩解, 語言能力恢復正常, 生活能夠自理;顯效:臨床癥狀基本緩解, 語言能力大部分恢復, 生活部分自理;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 語言能力部分恢復, 但生活無法自理;無效:臨床癥狀沒有緩解, 語言能力沒有恢復, 甚至加重, 生活無法自理。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采用NIHSS評定兩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牙齦出血、皮下及消化道出血、癥狀性腦出血。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對照組患者, 治療前NIHSS評分為(14.8±4.8)分、治療后6 h NIHSS評分為(13.2±4.5)分、治療后24 h NIHSS評分為(11.4±2.9)分;觀察組患者, 治療前NIHSS評分為(15.1±4.3)分、治療后6 h NIHSS評分為(10.2±3.9)分、治療后24 h NIHSS評分為(7.6±2.4)分;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6、24 h, 觀察組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jīng)治療, 觀察組35例患者中, 治愈18例, 顯效11例, 有效4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3%;對照組35例患者中, 治愈15例, 顯效10例, 有效2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7.1%。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牙齦出血2例, 占5.7%;皮下及消化道出血2例, 占5.7%;癥狀性腦出血1例, 占2.9%;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3%;對照組患者中牙齦出血1例, 占2.9%;癥狀性腦出血2例, 占5.7%;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6%。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后, 在組織的周邊會產(chǎn)生缺血半暗帶, 缺血時間若是過長則容易引起自由基的連鎖反應, 損傷脂質(zhì)膜, 加重細胞毒性腦水腫及血管源性腦水腫。但是缺血半暗帶的損傷是可逆的, 對于治療及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重中之重在于盡早恢復半暗帶的血流, 預防血管的再堵塞。阿替普酶作為一種選擇性纖維蛋白溶解藥物, 與纖維蛋白的親和力較好, 可激活纖維蛋白溶酶原轉(zhuǎn)變成纖維蛋白溶酶, 將纖維蛋白降解, 加速血栓溶解, 迅速改善缺血區(qū)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 降低了缺血半暗帶腦組織壞死及腦梗死的面積, 具有較好的預后效果[5-7]。
在本研究中, 治療后6、24 h, 觀察組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治療,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可以有效緩解神經(jīng)功能的損傷。雖然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 但都是較為輕微的牙齦出血或是皮下及消化道出血, 對患者的影響較小, 并且觀察組癥狀性腦出血率低于對照組, 說明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安全性較高。
總之,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 可以有效緩解神經(jīng)功能的損傷, 安全性高, 臨床效果較好, 可臨床推廣應用。
[1] 曲穎. 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效果評估.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4(12):50-51.
[2] 劉曉梅.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13):148-149.
[3] 謝江文, 呂國菊, 俞麗,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量效時效及安全性評估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5, 38(8):572-575.
[4] 李云. 阿替普酶急診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9):214-215.
[5] 石智珍, 白宇, 趙延欣,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7, 20(18):4-7.
[6] 熊波, 高建軍, 周建飛.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65):97-98.
[7] 李安民, 關文標, 郭穎瑩,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4):86-87.
[收稿日期: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