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潤佳
【摘要】本文論述“寓教于樂”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體驗,提出課前導入形式要豐富、課堂活動要多樣化、課后拓展練習要設計得有意思等幾點做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方法 寓教于樂 綜合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A-0130-02
英語是一門外國語言,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學習這門語言存在較大難度。面對學生學英語難學的問題,英語教師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愛上學英語,認為學英語并不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必要。在此,筆者談談自己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寓教于樂”的幾點做法。
一、豐富課前導入形式讓學生感受快樂
每一節(jié)課都需要有課前導入,課前導入是教學的開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預熱課堂氣氛的手段。課前導入的引人入勝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好課前導入這一工作呢?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課堂總結(jié),歸納出復習導入法、設問導入法、實物導入法、多媒體視頻導入法、表演導入法等多種課前導入法。其中比較受學生歡迎的有以下幾種。
(一)實物導入法。這是最直觀最形象的導入法,把實物帶入課堂進行教學,學生覺得新鮮、有趣、語境真實。如教學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一課,筆者將一杯香蕉奶昔帶進課堂,學生一下子就被這杯看起來非常美味的飲料吸引了注意力。筆者趁機進行新課導入:what is this?學生們紛紛發(fā)言:milk、milk tea、fruit drink……筆者告訴學生:we can smell it first.于是,將香蕉奶昔遞給班上其中一位學生聞一聞,并讓大家傳“聞”。通過這步操作,新課的開展過渡得很自然,學生也興致勃勃,學習熱情高漲。
(二)表演導入法。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分別扮演角色進行表演。如教學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1內(nèi)容,根據(jù)提前設定好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等對話表演。學生在表演中進入了角色,表現(xiàn)非常開心。
(三)多媒體視頻導入法。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是當前使用較多的方法,教師提前找好一些適合導入或與新課內(nèi)容相關的英文短視頻(或者教師自己制作的微視頻),在課前播放給學生看,生動的影片總能很快激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他們感覺到有趣。
二、多樣化課堂活動讓學生感受快樂
很多學生認為英語難學,主要是對語法學習和單詞記憶這兩方面望而生畏,教師單純的講解與教讀讓學生感到枯燥,無法得到愉悅的學習體驗。改變課堂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授課形式,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例如課堂小游戲、選擇題搶答、單詞拼寫比賽等。日常教學中,筆者會根據(jù)每單元的內(nèi)容自編一些語法練習題、搶答訓練題,在課中或準備結(jié)束課堂時,讓學生進行搶答比賽,不僅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還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并且不是開展完活動就結(jié)束了,筆者還會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盡可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增加其良好體驗。筆者也常用到課堂小游戲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愉悅感。如在教學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2內(nèi)容《What is this in English》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小游戲,請一個同學用動作描述物體,另一個同學猜答案,答案只能用英語表達,在規(guī)定的時間答出便算勝出。這樣的游戲有趣、活潑、刺激,學生特別愛玩。
講故事是寓教于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初中學生好奇心強烈,故事能激起他們的求知欲,也能讓他們覺得有趣味。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搜集相關的故事素材,課堂上將故事作為一個導入性或延伸性的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圍繞故事設計一些小游戲,以增加學生聽故事的樂趣。例如筆者教學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3 《Journey? to? space》的內(nèi)容之后,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講了一個外星人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故事結(jié)束后,筆者讓學生設想自己進行太空之旅有可能會遇見什么,然后進行單詞接龍。游戲的內(nèi)容雖然很簡單,但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能訓練他們的聽力與口語。
三、設計有意思的課后拓展練習讓學生感受快樂
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必須在課后對課堂知識進行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課后拓展中,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設置恰當?shù)挠⒄Z聽、說、讀、寫訓練題,避免空洞枯燥的習題操練。如教學人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s 2《This is my sister》的內(nèi)容后,筆者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取一個主題“introduce? your? friend to me”,要求學生課后進行口語交際練習,相互為對方介紹一個或多個自己的朋友。經(jīng)過這個練習,學生之間認識了許多對方的朋友,并且學生所學的語法知識在真實、愉快的交際中得到有效運用,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提高。
又如一些耗時比較長、過程比較復雜的活動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可以安排到課后作業(yè)中。例如結(jié)合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seeing the doctor》內(nèi)容,筆者將學生分組,先令小組收集“看醫(yī)生”的相關資料:具體什么病、看哪個科室、看病流程、醫(yī)患常用對話等,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看病流程演練一遍,下次上課時,邀請一組同學給大家表演。這個活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口語能力、合作能力,表演的過程很有意思,成果匯演很成功,學生很有成就感。
新課程理念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成為重點教學內(nèi)容。這一重要性對初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那就是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從改變傳統(tǒng)課堂模式、改變陳舊教學手段入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體驗為目標,開展多樣化教學,盡可能使單調(diào)乏味的英語課堂變得生機盎然、寓教于樂,使學生易于且樂于接受所學知識,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真正落實初中英語語言教學的目標。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