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 要】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深受幼兒的喜歡。教師作為幼兒教育戲劇的組織者、引領者,要把握戲劇游戲特點,捕捉幼兒在戲劇游戲中的表現,拓展幼兒戲劇游戲的空間。通過幼兒的生活、幼兒的課程、幼兒的興趣,多方面地開發(fā)幼兒教育戲劇活動。讓幼兒在教育戲劇中成長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關鍵詞】 幼兒教育;教育戲??;路徑開發(fā)
戲劇是一門綜合運用了文學、音樂、美術和舞蹈等表現手段的綜合性藝術。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戲劇能夠引導幼兒表達自我、認識世界。教育戲劇是一種以教育為目標,由師幼共同參與完成的過程性活動,它將戲劇元素融入教育之中。其主要方式有即興演出、觀察、模仿、扮演、游戲等。教育戲劇能夠讓幼兒逐步豐富自我經驗,進而成長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一、生活化路徑,讓教育戲劇活水潺潺
生活是幼兒教育戲劇開發(fā)的源頭活水。只有貼近幼兒日常生活,戲劇才能為幼兒所理解,幼兒才能體悟到蘊藏其中的意義。黑格爾有句名言,“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全在于他認識到真實,而且把真實放到正確的形式里,供我們觀照,打動我們的情感?!睆纳钪心軌蛘覍さ接變簯騽”硌莸乃夭?,能夠開掘幼兒的表演潛質,能夠讓幼兒體驗真實角色,完成戲劇表演。
例如,針對幼兒中午在校就餐的系列問題,我們在班上舉辦了一個以“文明就餐”為主體的戲劇活動,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就餐教育。由于主題來自幼兒的生活,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因此幼兒參與戲劇的熱情非常高。在戲劇中,有的幼兒扮演食堂叔叔,有的幼兒扮演分餐阿姨,還有的幼兒扮演值日老師、值日同學等。在戲劇表演中,幼兒們圍繞如何文明就餐展開熱烈的討論、協商、合作。他們談到了“隨便離開自己的餐桌,在餐廳亂跑”的問題,談到了“節(jié)約與浪費”的問題,談到了“挑食”的問題,談到了“就餐時亂講話”的問題,談到了“就餐后的桌面、地面整潔問題”,等等。正是由于戲劇貼合幼兒的生活,才使得幼兒對之產生了濃厚的探討興趣。在交流中,孩子們對就餐中的一些典型性問題進行分析,逐漸形成了許多共識。如“就餐時不能隨便講話”“遇到好吃的不能做一個饕餮者”“不能只挑葷菜吃,而應該葷素搭配”“就餐時不能隨便亂跑,否則會很危險,如打翻菜、撞到人”等等。由于這些現象是幼兒在學校就餐時容易發(fā)生的,因而這些基于生活真實的戲劇表演、交流就具有了鮮活的教育性,具有了現實意義。
生活化的戲劇活動構筑了幼兒的“第二生活”,正是在參與、體驗、整合、創(chuàng)生生活化戲劇的過程中,幼兒的審美意識、道德品質等得到了綜合提升。生活化戲劇的素材有的是幼兒生活中遇到的,有的則是發(fā)生在幼兒自己身上的,如在醫(yī)院、在超市等。對這些特定場合事件的審視、反思能夠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培育幼兒良好的品質素養(yǎng)。
二、課程化路徑,讓教育戲劇根深蒂固
幼兒戲劇學習的主陣地是幼兒課程,只有通過課程才能讓教育戲劇根深蒂固。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作劇本,豐富戲劇課程素材。要融入戲劇,善于在戲劇中制造些問題,設置些沖突,化解些危機、意外,豐富戲劇的情節(jié),助推幼兒完成戲劇表演。在幼兒開展戲劇教育時,教師要投入真情實感,融入其中,群策群力地展開課程設計與創(chuàng)造。
例如,我們將一些經典童話改編成戲劇,讓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允許幼兒對之進行刪減、豐富、延伸,進而發(fā)展幼兒的戲劇創(chuàng)編能力。在《丑小鴨》中,我們淡化了原來童話故事中的雞、鴨、貓等小動物對丑小鴨的嘲笑、蔑視、欺辱等,相應地增加了丑小鴨對鴨媽媽的尋找,蘆葦對丑小鴨的掩護、關愛和幫助等人性化的關懷行為。努力讓戲劇貼合幼兒的學習心理,讓幼兒投入真情實感進行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思考、交流:能否嘲笑他人?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是否應該伸出援助的雙手?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通過對問題的深度思考,孩子們能夠將戲劇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把握好、處理好、扮演好。
幼兒是戲劇活動的主體,戲劇能夠讓幼兒獲得相應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戲劇中融入多種元素,引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課程視角看,同樣的主題,不同的幼兒進行處理、展演,其效果是不同的。將經典童話、成語故事、繪本故事等引入戲劇課程之中,可以不斷豐富、創(chuàng)構新的戲劇課程。
三、興趣化路徑,讓教育戲劇枝繁葉茂
幼兒教育戲劇的路徑開發(fā),不僅可以源自于幼兒的生活,借鑒于幼兒的童話、故事,還可以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相機生成教育性戲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幼兒活動的興趣,把握幼兒活動的愛好,了解幼兒的活動特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開發(fā)教育性戲劇。
“興趣化”的戲劇路徑是幼兒自發(fā)性的戲劇創(chuàng)演,它可以從幼兒的一些游戲活動開始,如角色游戲、課外體育活動、想象性扮演、造型游戲、控制性游戲,等等。因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課間、課余生活,把脈幼兒的興趣取向?!芭d趣性”戲劇不僅可以發(fā)生在幼兒的角色區(qū)內,還可以發(fā)生在其他區(qū)域活動、戶外活動之中。比如,幼兒在科學探究時,用小手擊打水面,為此我們依據孩子的興趣,讓他們用身體表現沉?。辉谡n外活動時,看到孩子們玩“木頭人”的游戲,我們開發(fā)出“木頭人變變變”的戲劇表演活動,孩子們用身體動作造型表示各種物品,如植物、動物、交通工具、家具等;在一日大課間體育活動課上,看到孩子們對反口令練習興趣濃厚,我們開發(fā)了“12345……”戲劇活動,即用數字表示動作,如1表示立正,2表示蹲下,3表示趴下,4表示坐下,5表示跳一跳,6表示轉圈圈,等等。興趣化課程的路徑開發(fā),讓教育戲劇枝繁葉茂。
“興趣化”路徑取向的戲劇開發(fā),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依靠幼兒的技能、特長,引領幼兒展開充滿生命活力的戲劇化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幼兒的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領域相機滲透戲劇化活動,可以讓學生家長參與到戲劇活動中來,由此增進親子間、伙伴間的互動,交流與溝通。
作為幼兒教育戲劇的組織者、引領者,教師要把握戲劇游戲的特點,捕捉幼兒在戲劇游戲中的表現,給予幼兒更多的戲劇游戲創(chuàng)編空間,讓幼兒真正成為戲劇游戲活動的主人。要統(tǒng)整優(yōu)化教育戲劇的活動資源,引領幼兒按照角色、情節(jié)、場景等進行場景創(chuàng)設、角色塑造和情節(jié)創(chuàng)作,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戲劇表達和戲劇表演。
【參考文獻】
李宗玉.幼兒園戲劇游戲的組織與指導[J].幼兒教育(教師版),2015(2).